走进“独腿将军__陈策”故居

莺姑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周末闲假时光,我和艺仔喜欢跟着户外行的寒木团长到文昌走村逛巷。吸引着我俩的不是他服务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特精通文昌的人文历史,乐意跟随他游览文昌那蕴含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探寻传统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喜欢聆听团长如数家珍般讲述旧时光里那些可敬的人,那些感人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昌,古称紫贝,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文昌以文为昌,文风蓊郁,自古崇文重教,贤臣名将辈出。前阵子我俩刚去探访了文昌市文教镇的美吼村,那是明代名臣良吏___邢宥的故居,邢宥与丘浚、海瑞齐名,并称琼州“一鼎三足”,誉为“海南三贤”之首。</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赫赫有名并对中国近代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宋氏家族___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祖籍文昌。她们的父亲宋耀如就是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的宋氏祖居中出生,祖父、曾组及高组三代都居于此地,是名副其实的“国母之乡”。</p> <p class="ql-block">近代史上,文昌群星璀璨,将星闪烁。据历史数据统计,自辛亥革命以来,国共两军中涌现出共产党大将张云逸,国民党将领陈策等文昌籍将军共有205名,被誉为"将军之乡"。前不久,我和老公俩人特意前往文昌市头苑上僚村,探访了张云逸将军故居,第三次重访宋氐姐居。</p> <p class="ql-block">陈策,海南文昌市会文镇人,民国初期海军界的传奇人物,抗日战争中被炮火炸伤,左腿被截去,人称“独腿将军”。他的一生堪称一部精彩的民国历史教科书。我和艺仔听团长讲述过他英勇事迹,俩人一直念叨着要亲自去踏访一下陈策将军的故居,追寻那一段岁月流逝的历史古韵。</p> <p class="ql-block">今年11月恰逢我们班海霞同学的儿子结婚,喜晏设在她文昌会文镇农村老家,离陈策故居不到十分钟路程,我和艺仔都兴奋不已,既可以和久未谋面的同学相聚喝喜酒,又可以顺道去参观陈策将军故居,两全其美之盛事。</p> <p class="ql-block">11月4日那天大清早,艺仔亲自驾车前来接我和花花及霓妮,我们迎着晨曦,从海口府城上海文高速公路快乐出发,按照陈策将军祖居地址___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循着导航自驾前往,一小时左右的车程。从会文镇驶入沙港村这段乡道,虽然有点盘旋曲折,但水泥路面平坦整洁,静谧恬适乡间小道,绿林叠翠,绿草如茵,车窗外椰林摇曳,椰枝招展,仿佛在列队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海南被称为“椰岛”,而“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素有“椰子之乡”的美誉。这里油绿高大的椰树耸立,蔚然成风,葱茏茂盛,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里的椰林婆娑,椰姿婀娜,风姿绰约,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沙港村是一个古老寂静的小村落,分为上圮、中圮、下圮三个片区,我们车子驶到村子上屺的最南边,顺着椰林掩映下那块写着“陈策将军故居”的指标牌,一座传统古朴的民居院落映入我们的眼帘。</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一股清爽凉风扑面而来,夹杂泥土的芬芳,混着淡淡青草清香,夹着鲜花果实的甜美,一股脑儿往鼻里窜,令人神清气爽。此时,阿群、欧总等同学也恰好赶到,我们一行人慢慢寻觅这个孕育一代名将故居之神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环村路从故居门庭前蜿蜒而过,院落前隔着乡道的半月形的水塘就是“太公塘”。水塘不大,水位不深,泛着淡淡的土黄色。我们站在铺设了青石板的水塘边驻足观看,只见那灿烂的阳光透过高高的椰树缝隙洒下来,波光粼粼,满塘碎影,斑斑驳驳,倒映水中宛如一幅柔和淡雅的水墨画,透出一份别样的雅致风姿。</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着神奇风水传说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公塘",</span>据传陈策祖居背靠山丘而门前没有水塘,他父亲陈文钩深信地理风水学,听风水先生所言,居宅“前有明水塘后有山,子孙发财当大官”。便毫不犹豫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花钱</span>请人在宅院门口修建了这个半月形水塘,并取名为“太公塘”,它与屋宇相互衬布局匀称,显得悠静秀美,别具一格。说来也凑巧,"太公塘"修成不久,陈策政绩越来越显赫,他弟弟陈籍也当上了师长,一宅走出两位将军,陈策祖居"风水"的传说越传越远,越传越玄。</p> <p class="ql-block">陈策故居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陈策父亲早年下南洋打拼携款回乡建造的,一座不甚高大的庭院式砖木结构平房,由三面围墙围着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庭院。庭院前面那块墙头上,一字排列着一个个绿色的宝瓶柱,头门旁边的石牌上写着“陈策将军故居”,标示是文昌市文物保护单位,门楣顶上鲜明的“光明”两字非常醒目,我感觉非常彰显屋主为人“光明磊落、正大光明”之深刻㝢意!</p> <p class="ql-block">故居陈旧墙壁上的青苔,砖墙夹缝长出的花草,无不透露着故居已好久没有了人间烟火气,如今老宅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生机,它们象在无声地倾诉着无限的孤独与凄凉。历尽了百年风雨,唯有写满历史故事的老宅仍在守望着,留住流逝的岁月痕迹,留住过往的时光记忆。</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如今故居人去楼空,满目疮痍,再没有往日之尽欢与喧嚣,让人看着感觉无比的心酸!现在故居由陈策叔叔的孙媳妇帮忙看管守护着,平时敞开房门,免费供游人自由参观,我们来时头门关闭着,只能从侧门进入参现。</p> <p class="ql-block">跨入庭院,眼前豁然开朗,院内宽敞明亮,故居头门内还设有砖瓦结构的屋檐,形成了外平内有屋檐的特色门楼。就是这么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这么普通的民宅里,孕育出了琼籍第一位海军上将___陈策将军。</p> <p class="ql-block">独居一隅的陈策故居古朴静谧,宁静怡然。庭院坐北朝南,方方正正,正中那间是正屋,侧面有五间横屋。房子是砖木式结构建筑,正屋前设有岩石铺设的三级台阶,寓意为步步升高或连升三级,整个布局和谐匀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古老、朴素、沧桑、寂静的小庭院。四周绿荫如盖,蓝天白云映衬下,院内古老的杨桃树、芒果树、火龙果、喇叭花等花果树木,藤蔓纷垂、枝叶蔓延,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花果清香,给古老寂静的庭院增添一点点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故居正屋设有宽大的前檐廊,檐廊下用石柱与木柱承托着,美观大方。檐廊与横屋之间相连的廊道顶部设有一道拱型门,让正屋与横屋之间的廊道相连互通。岁月沧桑,老房子空旷寂静,一砖一瓦的青苔,一屋一檐的斑驳,透着浓浓的古朴气息。</p> <p class="ql-block">整个故居保留海南文昌传统民居特有的壁画灰塑艺术风格,墙壁和屋檐上描绘的山水和花鸟纹样仍依稀可见,房门上刻有精美的镂空木雕,古朴中透露着精致。既有典型的琼北文昌地区传统的古民居院落特点,细节上又透有点南洋之风味。</p> <p class="ql-block">正屋大厅后门与同宗族兄弟的正屋都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向北纵深,笔直排列,上下对齐,大门正对着大门,家家户户敞开,视线通透,一通到头,空气流畅。左右正屋间也保留着规划齐整的巷道,左右对称而立,这就是文昌本地民居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踏入正屋,房间内空荡荡,一张上了"年纪"的老旧八仙桌端坐正屋厅堂,这是陈策老家里唯一留存的一件家俱,房顶垂吊着一支老旧吊灯,房子两边墙壁上挂着陈策父母、家人及后人有关纪念将军活动的相片,整个画面让人有一丝丝孤寂、落漠、凄凉之感。</p> <p class="ql-block">正屋门檐下那块写着“同登寿域”的牌子引人注目,字迹清晰,落款“孙文”,那是孙中山先生特地为陈策将军故居亲笔题写的牌匾。从这苍劲有力的“同登寿域”四个大字,足于得知国父对这位爱将的器重,可见俩人间非同凡响的革命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居右侧的横廊侧屋,侧屋已被翻新过,墙壁应该粉刷没多久。分别用三间房间充当A.B.C展厅,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向人们讲述陈策生平伟大的革命事迹,真实地记录着这位将军传奇的一生。我站在图文前细心品读,面对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抗日民簇英雄、神奇的独腿将军,内心无比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查阅了历史资料及故居里展现的陈策将军的大事年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琼籍海军中将,领略他戎马一生惊险而神奇的独特魅力:陈策,原名明唐,字筹硕,1893年出生于文昌沙港村,幼年随父下南洋生活,长大返回家乡读书。1909年考上黄埔海军学校,17岁秘密加入同盟会,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可谓英雄出少年!</p> <p class="ql-block">陈策是孙中山革命忠实追随者,一生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以至于他逝世时,于右任先生赠挽联称“义气盟军重, 忠诚国父知。”历史永远茗记着: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正式成立政府,准备全力北伐。陈策凭着自己的敏锐之力,洞察到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部长的陈炯明有叛变迹象,他火速赶至北伐大本营中,提醒危在旦夕的孙中山。然而,此时的孙中山一心北伐,加之对自己一手举荐、培植起来的陈烔明过于信任,陈策的预警当时未被重视。1922年6月,陈炯明果然公然发动叛乱,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妄图杀害孙中山。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也被收买先后跟着反叛,海军陆战队亦投降叛军,危在旦夕的孙中山被迫决定突围。当年突围之战以蒋介石为总指挥,因蒋介石为陆军,舰队行动实际由时任海军广东舰队司令的陈策具体负责。勇敢机智的陈策和永丰舰舰长冯肇宪巧施计谋,以训话为由,成功地将孙中山从心怀二意的舰队司令温树德的永翔舰安全移驻到永丰舰(后改为中山舰)。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连同豫章舰舰长欧阳格一起,率领舰队官兵在黑夜中与叛军发生激烈的生死交战,冲出重围,成功营救出孙中山,彰显身为军人的忠诚本色。对以陈策为核心的海军将士的赤诚及英勇抗战,令孙中山感慨万千:“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知利器。”</p> <p class="ql-block">陈策是位浑身是胆,自小立志从军的热血男儿。据说他当年背着家人一个人从海南来广州闯荡,报考黄埔海军学校时候,考官起初觉得他个子矮小不准备录取,后经陈策据理力争,时任校长周鑫赞其勇气可嘉,破格录取。自此,陈策将军便与中国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一起悉知这位将军精彩的人生经历:1912年,陈策和开国大将张云逸一起参与光复琼崖之役;1915年参与策动起义讨伐军阀袁世凯;1917年在粤参加护法斗争,任大元帅府参议。1920~1937年,先后任广东航政局长;广东海军陆战队司令;广东海防司令;江防舰队司令,国民党海军顾问;海军第一舰队总司令兼海军学校校长;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海军事务处处长;国民党军委会少将军令处处长;广东江防司令、虎门要塞司令,海军常务次长;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从以上一连串的政务职务中不难看出,陈策将军近40年的戎马生涯大都奉献给了中国海军事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多么难能可贵的老照片!照片上的陈策将军因抗战被日军炮弹击中左腿而被迫截肢,只余空荡的裤腿,一只右腿独自支撑,拄着拐杖,别人看着将军的“独腿”会难过得眼眶湿润,可他却是那么从容淡定,笑容可掬,脸上丝毫没有任何颓靡的情绪,混身上下透露出中国军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不得不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过去的人和事被定格在旧时光中,灰蒙的尘埃未能泯灭他身上的光彩!墙壁上那一张张已经模糊的黑白照片,无声地讲述着陈策将军生平热血昂扬的惊险战事,让人的思诸不由得追溯到几十年前那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陈策屡创海战传奇,冲锋陷阵在战斗前沿,名副其实的“独脚将军”。历史资料记载着: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斗争形势迎来了严峻的考验。广东沿海一带,是中国武器弹药、药品军需等物资的输送要塞,日寇为了扼制住我们的咽喉,决定封锁广东口岸,攻打虎门。时任虎门要塞司令的陈策,指挥官兵积极部署,利用熟悉的地理位置给日寇摆空城计,第一次让日本人在虎门要塞吃了大亏。陈策料定日寇绝不会死心,于是深沟高垒,利用岛礁,将肇和、海周两舰灵活布置,以机动灵活的方式,诱惑敌人,使得日寇无法获取航迹。9月,气急败坏的日军派出飞机进入虎门,却误入陈策布置的虎门高射炮阵地,结果被高射炮将其击落,两名日军飞行员当场死亡,为了鼓舞抗日士气,陈策命人将飞机残骸和日寇飞行员尸体运回莞城,陈列在民众教育馆,一时间全国上下抗日士气大振。1938年4月,日军准备对虎门发起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这一次日寇千方百计,先找上了前广州市长、北伐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让其充当汉奸,双方里应外合进攻虎门。然而日军怎么也没料到,在民族大义面前,李福林只是假装答应,暗地里将日军的作战意图及进攻方案告知陈策,后经两人一番密谋,给日军来一个将计就计,共同设计“关门打狗”的计划,诱导日军进入炮台射程,突如其来的袭击使日军的舰队纷纷中弹沉没,陈策亲自到鹅夷炮台指挥,这一仗全歼了来袭的日军“彰武队”。日寇经过两次惨败,更加猖獗,1938年10月,日军调集了大量的火炮和轰炸机,在空军的掩护下,以密集的远程火力对虎门进行狂轰乱炸,陈策率领的第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炮火击中,幸好福大命大,只是被炸伤了左腿,成了“独脚将军”。虽然虎门最终失守了,但陈策率领舰队官兵长达1年多的坚守,与日军浴血奋战至最后,让人们见识了这位小个子海军中将,见识了中国军人守土卫国,铁血军人的铮铮傲骨。</p> <p class="ql-block">1939年春,陈策来香港治疗腿疾,接受截肢手术装上假肢,这位“独腿将军”没有给自己太多停歇病养的时间,以执着的信念及顽强意志和毅力,继续开展海外抗日工作。在香港期间,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港澳部支部委员的身份,利用自己的关系建立抗日力量,利用各种资源往抗日前线输送物资。</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也吹响了对香港进攻的号角,时任国民政府驻香港军事代表陈策中将,毅然带领港英军政官员,发动香港同胞抗击日军。然而港英政府无力抵抗,仅仅维持18天便决定投降。面对英国人的软弱,陈策愤怒喊出“宁可战死,不作降俘”的口号。对于陈策强硬姿态及坚毅不屈,英军深受感动,多名高级军官纷纷表示愿随陈策共进退。好在港督杨慕琦在投降前将5艘鱼雷艇和1艘炮艇交给陈策他们突围使用。12月25日深夜,陈策率领着由72人组成的中英突围小分队,从日本海军的围追堵截的重重包围中冲出。在经过香港岛与鸭月利州之间的位置,一番猛烈交火后,舰艇全被日军击毁,陈策的左手臂膀亦被击穿,鲜血喷涌而出,生死关头,他毅然决然指挥大伙跳海突围,把唯一游泳圈让给了副官杨全,自己靠着一条胳膊一条腿,迎着波涛顽强凫游一个多小时,在副官___游泳健将徐亨的协助下,最终到达鸭俐洲海岸。徐享及几名英籍军官寻到事前安排的快艇后返回寻找并救走已奄奄一息的陈策。最后,陈策一行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以及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帮助下,安全回到内地,二十几名英籍军官也几经周折辗转回英国。</p> <p class="ql-block">陈策将军“宁可战死,不作降俘”,成功指挥“香港浴血突围”事件,在全国各地报纸争相刊载,独腿将军跳海,凭一手一足冲出重围之壮举为世人传颂,被誉为“古今奇迹”。冯玉祥将军得悉陈策突围详情,赞叹高呼:“真乃英雄!真英雄也!”英雄相惜,两个人相会后,彼此结成道义之交。连目睹陈策英勇跳水过程的日本鬼子都感叹“惊为天人”;英国媒体把他誉为“东方纳尔逊”,英名远播,誉满海内外。突围队伍当中的英国海军军官黑德,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陈策“假如这世界上真有活的兰博基尼,那就是这位一条腿的中国将军”。1942年,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英国政府授予陈策“大英帝国爵士”称号。他是第一个享此殊荣的中国人,此勋章只颁发给过两个中国人,另一个是在缅甸救助过英军的孙立人将军。</p> <p class="ql-block">陈策将军从香港突围成功回到广州后,继续执行抗日使命。1945年日本投降,在广州日本军队的投降仪式上,签字的中国代表中,就有这位琼籍“东方纳尔逊”。抗战胜利,陈策将军任广州军事特派员、盟军联络员、任国民政府广州市市长;1946年,因腿疾遂辞去广州市长职务;同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任国民政府顾问。1949年初复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30日陈策将军卒于广州海军谊社寓所,享年56岁。当年国民政府在香港和广州两地举行隆重追悼会,万千民众自发前往参加最后送别。李宗仁代总统送“英风宛在”匾幛,并追赠陈策为海军上将。这位将军一生爱国爱民,不凡抗日战绩以及忠勇刚毅、豁达大度、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至今被世人所传颂!</p> <p class="ql-block">出于对陈策将军的敬仰,我们一起在故居前拍游客照,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当参观完整个故居,我环顾着树影斑驳的庭院,感觉四周格外寂静,静得只能听到微风鼓动绿叶簌簌作响之声。整个故居就我们几个人,没有其他游客。</p> <p class="ql-block">在咱中国能够号称“将军之乡”只有六个地方,海南文昌榜上有名,不乏杰出将领、抗战名将,却感觉都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没有大幅度给予宣传,包括陈策将军这么一位神奇的英雄人物也鲜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我自己暗自思量心里想着,会不会是这些文昌籍将领中绝大多数的身份为国民革命军的历史缘固呢?!众所周知,同为中国军人,虽然信仰不一,身份不同,但同走行军路,戎马逐倭,驰骋疆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一样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以身报国,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功臣,也是值得崇尚的民族英雄,英魂同样永垂不朽!都值得世人永远铭记、敬仰与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