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心理营养之学习、认知、模范

我心飞翔

提纲 <p class="ql-block">1、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模仿对象?</p><p class="ql-block">2、如何通过模范,帮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负面情绪?</p> 内容 <p class="ql-block">今天这一课是心理营养的一个最后环节,就是孩子到了六岁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六周岁或者七岁的时候,就是一年的时间,那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什么?就是孩子在寻找重要他人来作为他的模范,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有个很特别的事情发生,就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就是孩子的大脑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地方,用来专门把重要他人的语言、行为、声音等好像录音机一样,把它拍下来,然后拍到他的大脑里面。</p> <p class="ql-block">然后每一次呢,当这个小孩在生活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办,在他需要参考的时候,他大脑这个地方,就会自动运作,把重要他人的言语、行为和语气等等,然后就会在大脑里非常快速晃过,那孩子就用这个来作为他的参考。所以每一个孩子从六岁开始,他就会大量的吸收他的重要他人的信息来作为他能够去学习、模仿、认知的对象,这个时候,也就所谓的这个孩子的半认知的那个功能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你的孩子给我六年,我就等于拥有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不再是你的孩子,而是我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这个年龄段里面,零到七岁的孩子是最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营养的时候。所以说当孩子零到七岁的时候,最好是自己来养,那我们就能够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父母成了孩子的重要他人,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成为他的模范。因为即使他把你当成重要他人,他也不一定模仿你,除非我们以身作则。但还有必须注意的一点,那就是什么叫模范,“只有看得见的才是模范,看不见的永远都不是模范。”</p> <p class="ql-block">林文彩就讲了一个例子,他说在他们马来西亚,有一个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一些非常有名望的人,人人都说他们是一个很好的人,他们做了很多的慈善,帮了非常多的人。但有一个现象,就是他们自己家的孩子特别的调皮,常常出事,有很多的偏差行为,很多人就会很纳闷:是不是他的爸爸妈妈不够好啊?其实不是的,他们父母真的是非常好的人,他们花很多的时间去做义工啊,去帮助别人啊,谁家有问题,就像雷锋一样,很愿意帮助人。自然,他们就吸引很多的人把他们当成重要他人去学习模仿。</p> <p class="ql-block">他家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一个问题在里面呢?答案就是他看不到他的爸爸,或者说看不到他的妈妈。所以说看见的才是模范,看不见的永远不是模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现在总结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模范对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以身作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三:要让孩子看得见。</b></p> <p class="ql-block"><b>接下来讲如何通过模范,帮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负面情绪?</b></p><p class="ql-block"><b>我们始终要谨记: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和能力,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b></p><p class="ql-block"><b>比如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时,我们要学会沟通、接纳,给孩子提供面对解决冲突问题的模范。</b></p><p class="ql-block"><b>再比如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接纳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表达愤怒的情绪,但不能愤怒地表达。2、我们要学会用健康的方式释放出来。比如运动、唱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