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一开寄春秋》黄磊

象山黑三

<p class="ql-block"> 《繁花一开寄春秋》</p><p class="ql-block"> 黄磊</p><p class="ql-block"> 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手法,始终紧紧贴近百姓的生活和需求,在现实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在大变革的时代自然就担当起巨大的社会推动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激动人心,波澜壮阔。其中,我们也被“翻卷”着视作了跨世纪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我们也被“裹挟”跟着上世纪的脚步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行孕育价值,精神创造财富。文学艺术作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摧化剂,也以积极的风貌参与社会的变革,像一只巨人的手臂高举挥舞,摇旗呐喊,助力和推动社会改革以全新的姿态蓬勃向前。</p><p class="ql-block"> 年年又岁岁,落花入春泥。2023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收官之年,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最后时刻,一部像清泉流水般的文艺作品注入了大地,尤其是在江浙沪一带人们争相谈论着由此产生的一种文学艺术现象,这就是在临近岁末的时光里,央视以及各地方台陆续推出的电视剧《繁花》。正如所有的人在期盼中由心而外的感受,2023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洁白且透着光的冬雪纷纷落下铺满了大地,接踵而至的一场又一场的浮云积雪还又那么的早,还又那么的大,人们在生活中多少也就显得些许的无奈和无助。但是,电视剧《繁花》就如同冬天里的一股缓流,在人们的满心希望中积攒流淌,逐渐又成为了一种等待已久的文艺现象,人们在街头巷尾争相谈论、评论着撞击心灵的《繁花》,花团锦簇,身心愉悦。当一天又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刻,人们匆忙的打开了电视机期待着《繁花》的再次盛开。</p> <p class="ql-block"> 上海,人们对文艺的喜爱已经融入了血液之中。久违的现象级电视剧《繁花》播放之时,万人空巷。</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繁花》描写了上海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社会心态。上海是幸运的,在那个时代全体市民卯足了浑身的力量和智慧,用急行军的方式追赶着世界。</p><p class="ql-block"> 如果作为一种文艺现象反复不断的出现,比如人们期待的优秀文艺作品一部又接着一部的不断涌现,这就不能不说在新的一年里文艺的春芽也来的特别的早。毫无疑问,《繁花》作为一部诞生在上海的优秀文艺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并且又是十分的强烈和震撼。 </p><p class="ql-block"> 因为,上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人们翘首以盼。令人欣喜的《繁花》如期而至,人们也就提前过上了新年。</p><p class="ql-block"> 《繁花》盛开在上海本土生活和文化的沃土之上。</p> <p class="ql-block">  初次品味电视剧《繁花》,似乎浮于面上的仅仅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发生于黄河路的饮食男女的故事, 其实故事描述的点睛之笔在于山河岁月、世事变迁。波澜壮阔的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和荡涤着人们陈腐的旧观念,所有的人们都开始认真的思索自己的、身边的以及社会的“十万个为什么”。思想、观念和社会管理机制的震动,带给了社会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繁花》(引子)鸣锣开场后首先使用隔空转换的手法,抛出了青年阿宝(胡歌 饰)拜访退休的文化大家金宇澄,并与其之间的绝妙对白。在石库门里遇见了金先生,阿宝问:“侬现在做啥?”金先生说:“退休了,没事体,写写书‘白相相’。”阿宝又问:“书的名字想好了伐?”金先生说:“没想好。不过第一句: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两人之间的上述对话惜字如金,腔调十足,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精彩有加。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作家精心刻画的人物出场是否通过其语言将主题交代清楚,或者刻意以潜台词的方式默契交流,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理解与心灵沟通。</p><p class="ql-block"> 灯灭了,一团漆黑。但是,心里如果有一盏灯,眼前依然是光明一片。</p><p class="ql-block"> 戏里戏外的上海人常常有自己的口头禅:每个人都有“自噶咯讲究”。 </p><p class="ql-block"> 《繁花》——我们当然也有自已阅读和观后不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阅读和观看了《繁花》之后,如同身临其境,难以抑制一直藏于内心的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同唱一首歌的年代。感谢作者金宇澄、导演王家卫通过小说、电视剧等文艺形式,将《繁花》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如果用散步的方式,从南昌路走到黄河路也不过半个多小时。但是,路路似风景,回眸皆故事。黄河路有故事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黄河路的千米变迁是上海“睁眼看世界”的一个历史片段,就如今朝上海的沧桑巨变也仅仅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例证。</p><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p class="ql-block">  沉思良久,我们开始用生活的笔墨从现实中,寻找“繁花一开寄春秋”的文化源头和历史韵脚。</p><p class="ql-block"> “老扎劲额”这是上海人的一句口头语。“老扎劲额”很难用普通话进行翻译、解释,只有在口口相传的上海本地话中,人们才能心领神会的理解这句俚语的本意。俚语“老扎劲额”在《繁花》中也反反复复的出现,作品中的人物一旦看到上海有新政策或新举措出台,聪明、精明的上海人立刻就欢呼雀跃起来,新政策、新举措孕育着重大的商机,拼搏在商场上的“阿宝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奔走相告,甚至兴奋到了一个极点。1990年4月18日,上海的浦东正式宣布开发开放,这个最大的经济利好得以释放,用上海本地人的话讲“老扎劲额”。陆家嘴如今已经耀眼世界,但在90年代初还是浦东的烂泥渡,从“烂泥渡”变身“金融领头羊”,上海人誓师要把这里建成世界的金融中心,这将是沧海变桑田的巨变,当年有许多人不相信。但是,奇迹就在上海人的努力下确确实实的发生了。电视剧《繁花》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以及滚动插播历史记录片的方式将陆家嘴等历史地标反复呈现于观众面前,冲击感十足。放开上海外贸自主经营权以及明确“三来一补”政策,对曾经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是一项超级利好的重大政策调整,阿宝、爷叔(游本昌 饰)等脑子灵活的上海人迅速捕捉到了这一重大的经济利好,他们紧紧跟上国家、上海经济政策调整的步伐,广泛的调动自己的智慧和社会资源,日夜奋战,终于掏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电视剧《繁花》第一集呈现了阿宝等兴奋的人们,在外滩、南京路、牯岭路、久庆里等街道里弄奔跑和忙碌,剧中言外之意就是表现和歌颂辛苦勤劳的人们,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一种奋发向上、不屈不饶的创业精神,阿宝在“醒不过来的现实”中展望着未来,这是一种情怀,是上海人敢为人先、“永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精神和境界。前不久,我在香港三联书店浏览图书,看见一位女读者拿着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正在付钞票,便对她说:电视剧《繁花》已经上映了,你为什么还要看《繁花》这本书?她说: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读金老师的原著《繁花》“扎劲额”。如今,看到上海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焕发着青春的朝气,我们从心底“老扎劲额”。</p><p class="ql-block"> 上海俚语“老扎劲额”的普通话大意为:在遇到了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或听见、看见一句令人感兴趣的话语而表示的赞叹、赞誉之意。</p><p class="ql-block"> 观看电视剧《繁花》要看沪语版。因为,只有沪语版的电视剧《繁花》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剧作者和导演的创作意图。</p> <p class="ql-block">  “不响”。上海俚语“不响”在《繁花》中出现了1000多条,频率比较高。“不响”在《汉语词典》中是查不到的,当然很难用普通话进行直白的翻译。“不响”大致上有这样几种意思:凡是我不想表达的;或许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的,但是我不愿意理睬你(不愿意回答)的;不屑一顾(不与其交锋);认为被谈话者与谈话者的意思表示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频率)、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等等,这层意思或许是让人较难接受的。尽管如此,在这个语境中使用“不响”也是没有歹意的。人们在对话中的语境不同,使用俚语“不响”就有了不同的含义。“不响”不代表沉默,它是一个人的一种言语表达中的控制性留白。正如作者金宇澄所讲:“凡是我不想讲的,不能讲的,讲了也是为难自己,又为难别人。”何必呢?不跟你罗嗦了,就是知道事实的真相或者本来面目,也不再告诉你或与你交流体会。上海本地话中的这种留白式的俚语较多,尤其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物对白,以及不同的语言要求,尤其是使用语言的语速发生了变化,上海本地人的俚语便显现的更加的丰富多彩。这些千变万化的语言形态是十分难得的语言活化石,因为他们不仅是一种地方语言以及语言文学的表达艺术,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电视剧《繁花》中的宝总(胡歌 饰)经过两年的打拼钞票赚到了,风头也出尽了,但随后就被车撞负伤。爷叔料事如神:“人面、情面、场面都做足了,但终归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恰逢此时,黄河路的金凤凰酒店倒闭,“梅花豹”李李(辛芷蕾 饰)接盘,三个月后至真园饭店开张,黄河路上的人们又由开始的窃窃私语,到后来的公开议论:至真园的老板在“辣手”、“不响”之中好事连连,新店喜事又开张,精彩纷呈。随后,有一夜李李的酒喝多了,到后来黯然说我如果讲到以前的经历,真可以出一本书。就此,作者将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带入了黄河路的饮食男女的情感大戏之中。当然,这些仅仅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作品试图深刻表现上海的沧桑巨变的寓意也逐步的引向深入。乌飞兔走,时光流转。黄河路上的女老板们则在“不响”当中玩转了各自的人生之路。大有大的精彩,小有小的漂亮。进贤路上的夜东京小饭店的女老板玲子(马伊俐 饰)聪明过人,与黄河路上经营饭店的女老板们不同,她的生意操作起来八面玲珑,风生水起。“不响”之中发大财。</p><p class="ql-block"> 宝总游历在上海的风风雨雨和人情世故之中。他说:“我是在思南路长大的,附近的皋兰路、香山路以前都是以作家命名,他们一个擅长写喜剧,一个擅长写悲剧,各有底色。我从小就是在悲喜之间进进出出,桃江路的底色是普希金,我对他最深刻的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人世间,过去了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不响”也就成为了宝总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上海,雨夜风情。</p> <p class="ql-block">   “奔”。上海俚语当中的“奔”与普通话当中“奔”所表达的急走、快跑的大意相近,但又不尽相同。“奔”在上海俚语中不仅具有“奔跑”、“奔向前方”的含义,更具有催促、激励、“恨铁不成钢”的含义。电视剧《繁花》中描述的南京路上某著名商厦在全国第一次叫响了:“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样一句口号,做生意就要有拼的干劲,“奔”的意思十足。我们作为身处上海的亲历者,面对着高耸如云的摩天大楼以及抬头仰望的蓝天白云,耳边再次响起电视剧《繁花》的画外音:“走在1993年的南京路上,你会感觉那是一个会飞起来的年代,我们庆幸生逢其时,与时代紧紧相连,一切尚未定义,一切皆有可能。”当时,用外地的朋友们看上海的感觉,整个上海就是一部一刻不停的机器,每个人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那是一个“奔”的时代。谁又说不是呢?在那个年代,在那个时刻,没有像如今满地回响的:要好好的享受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反之,我们听到的更多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爷叔(他是一个将做生意看成一门艺术的人)讲道:“今天的太阳晒不到明天的衣裳。时间决定一切。”人们总是在拼命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奔”的感觉和感受。在宝总和范总(董勇 饰)以及某针织厂的共同努力下,又一批针织T恤生产出来后又迅速的销售一空。宝总兴奋的说:“我们只要有眼光,我们只要有双手,我们就可以实现梦想。上海会更好!”是的,上海一定会更好。此时此刻,只有爷叔一个人站在和平饭店的办公室里,侧过微微有些僵硬的脖颈,透过窗外的阳光,他那看似并不清澈的眼里,含着一颗又一颗的泪珠,僵硬的身板面对着电视机,默默的看着宝总接受记者采访的画面,在摄像机的印证下,宝总看着手里紧紧攥着三羊牌T恤而高兴的市民,他抑制不住兴奋的挥舞着拳头,亢奋激昂。我屏住呼吸细细的品味着这样一帧画面,也只有爷叔此刻似乎从宝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叱咤上海滩的风采。玉树临风,风流倜傥。</p><p class="ql-block"> 上海人此时此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俚语“奔”的含义描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文学艺术一定是在生活当中得到生命的呼唤,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也是在不同的人群中得到印证和全面的释怀。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所谓的“好作品”,宋·戴复古《寄兴》曰:“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但是,我们可以静静的期待优秀作品的降临。作者金宇澄先生对待写作认真负责,宁可付出大量的写作时间,也要不断的揣摩、准确的表达作品《繁花》当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生活规律、环境特点以及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剧中角色的归宿和结局,精益求精,文人楷模。人们陶醉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中,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津津乐道的谈论着《繁花》中反复出现和使用的金句,因为这些“金句”所反映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毫不夸张的认为繁花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化身,她也只有在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才能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上海,圆圆的明月挂在陆家嘴的天空,热火朝天建设中的东方明珠日渐成长,黄浦公园的情人墙边成双成对的男女青年相拥相恋,款款袭来的江风使夜色下的外滩更加的璀璨迷人。宝总和汪小姐(唐嫣 饰)依靠在和平饭店楼顶天台的栏杆上,面对着滚滚而去的黄浦江水,他颇为深情的看了看汪小姐,带着些许哲理的滋味从心而道:“对于当时的我们目标从来都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直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此时此刻,也只有在这种语境当中,面对着自己的心上人,他才会更进一步的讲道:“只会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希望《繁花》成为绝版孤品。</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过境迁,人们有理由谈论着自己的过去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我们是否还有跨过了彷徨而努力奋争的境界和激情?我们是否还有不顾一切的毅力和勇气去追求天边的召唤和寻找未知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上海,人们在匆匆忙忙之中,来来往往。</p><p class="ql-block"> 繁花一开寄春秋。</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6日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