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受家庭的熏陶,我信仰共产主义执着、坚定、从容。这信仰恰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长河里,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依然那么清晰。1987年6月,高中毕业19岁的我顶替母亲分配在偏远山区的锡矿工作,当时的锡矿刚刚筹建,距县城60多公里。我和一批招考,顶替青年一样住工棚,喝山泉,青春飞扬,激情满怀地投身到建设大锡矿的热潮中,跟着师傅学过机器维修,烧过电焊,守过摇床,做过统计,办过广播。锡矿工作的4年磨炼了我的意志。</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我在平凡中积淀自我,用青春践行理想,用前行铭记青春,用奋斗书写献给党的无悔诗篇。1990年我通过考试调入县广播站,从事编辑、播音兼广播值机。在这6年间我把机房当战场,思想高度集中,工作一丝不苟,没出过任何事故和差错。记得91年冬天的一天,大雪纷飞,漫天皆白,路上积满了厚雪,行走都相当困难;这一天早上正是我值班,要不要去上班?从家里到单位有一公里路远,当时还处在哺乳期,家里人劝我不要去了;可我认为这是我的工作,没理由不做好。为赶上班,这天早上我4点钟就起床,推着自行车艰难的在雪地里行走,提前赶到单位,准点将节目播出。事后单位领导对我说:雪这么厚,我们都以为你来不了上班了,安排了在站里住宿的同志代班。领导的话语给了我温暖,让我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于是更加发奋努力工作主动向党组织靠拢。1996年至2002年我从事记者工作兼出纳,因记者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不仅要完成本单位的用稿任务,还要完成上级新闻单位的上稿任务。我就把自己当新兵,明知征途困难多,越是困难越向前,力争做一名合格记者。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虚心向同事请教,取他人之长,又认真学习,向书本求知,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都快速得到了提高。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江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大专文凭。2001年,英语职称考试又率先顺利过关,被江西省人事劳动部门评为二级播音员。我把学到的知识和记者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常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搜集反映时代特色的新闻素材,写出了大量的有一定质量、影响的新闻稿件。1996年,正是酷暑的时候,我到筠门岭采访,写出了《古镇今日展新姿——筠门岭发展边贸纪实》专题。专题播出后反响很好,在全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大联播中获二等奖。同年采写、选送的《科技经理》、《麻州乡齐心村党支部的当班人》在全市广播“六个一”参评中获广播优秀专题二、三等奖,2002年,采写的广播评论《诚信是金——从我县牛蛙、辣椒产业的兴衰谈起》在全市广播“六个一”参评中获一等奖,在江西省广播电视奖新闻类评选中获一等奖。仅2000年-2001年,我就有280多篇稿件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4篇,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采用39篇,赣州人民广播电台采用265篇,《赣南日报》采用8篇。特别是2000年5月24日,2001年2月14日,有两篇稿件均被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为头条新闻播出,实现了我县建台以来省级头条用稿零的突破。工作业绩凸显,我多次被县广播电视局、县委宣传部、赣州地区广播电视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记者。工作有了成绩,我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至今依旧清晰的记得在入党申请书中我写到:“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并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这就是初心!</p><p class="ql-block">2001年7月,经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我是革命后代,爷爷、奶奶是苏区干部在江西吉安从事革命活动,父亲才8个月大,爷爷就牺牲了。父亲和姑姑都由组织抚养长大并缴送大学,父亲中南政法学院毕业,土改时期到赣州行署从事民政工作,文革时在会昌受迫害留下后遗症,1978年在我10岁那年病逝。外公、外婆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干部。虽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前的战友、领导,很多是在任的高层领导,有的还是国家领导人,但我和我的家人从未以此去找他们的麻烦。在我们家最困难时期,尽管有些高层领导也曾多次询问过我们家的境况,但我们始终未提过任何要求。我也曾因当记者经常要去采访,顾不到家,央求母亲能否出面找领导更换岗位。母亲对我说:春儿,因文化大革命妈妈从县总工会调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安排在西门卖茶,那时你们四姊妹还小,你又患小儿麻痹症,每天下午得带你去做针灸,你爸爸又有病,你外公刚平反,你谢象晃爷爷当时是副省长、省民政厅厅长,他坐着轮椅专程从南昌到会昌来看望你外公,并关切地问你外公: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什么困难?我来出面解决。你外公婉言谢绝微笑着对你谢爷爷说,现在平反了,没什么困难,我和孩子们都很好,谢谢您的好意!妈妈当时也很不理解并埋怨你外公:您都平反了,为什么您不叫谢叔叔帮忙解决我的问题,难道要我卖一辈子的茶吗?你外公摸着妈妈的头说:女儿啊,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在哪都是干革命!何况你现在还在广播站呢。我的祖、父辈没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和金钱,但给我们留下的是比金钱还更重要的为人品格和做人风范。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入党后,我更加坚定了信仰,牢记先辈的教诲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不忘初心使命的铮铮誓言,用行动守护初心,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p><p class="ql-block">2002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抽调到县委宣传部协办《会昌旬刊》,和同事一起努力把好版面关,提高办报质量,受到部、县领导的认同,所编印的旬刊升级为周刊。工作强度加大,时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2、3点,为确保办刊质量,我们毫无怨言,用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着不平凡的奋斗。</p><p class="ql-block">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转折点。2005年5月,我调入县社联有幸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理论科普宣传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挑战,当时社联只有主席和我两个人,我们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结合起来,按职能实际,充分发挥社科界“思想库”作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尽责担当,拼搏进取,服务社会,各项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呈现出崭新局面,有力推动了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为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梦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组织社科工作者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制定和实施全县社会科学课题研究规划,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省、市课题成果申报;组织、协调社会科学界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重大调研课题;以会昌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研究为立足点,为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2018年社联顺利换届,当年组建了35个县属社科类学会,我们经常深入各学会指导、协调开展学术研究、社会调查活动和县内外学术交流;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及智力开发、咨询服务工作;年度对各学会产生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进行评奖。我还把办报的经验拓展为编辑、出版、发行《会昌社科论坛》学术刊物,发动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为会昌建设建言献策,让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有一个理论学习的窗口和交流的平台。为营造学习氛围,我们组建了会昌社科理论学习服务专家队伍,建立了会昌社科工作者人才库,着力帮助培养、提升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写作、理论创新和理论宣讲水平。科普宣传“百姓宣讲团”、“巾帼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常年深入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建立了县领导宣讲到乡(单位)、挂点扶贫干部宣讲到户的宣讲网格体系,宣传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以来的发展成果和群众生活可喜变化。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策划一批重点理论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理论征文,加强对会昌改革振兴和发展升级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加大对会昌历史古色、苏区红色、生态山水文化的研究。每年县委中心组成员都会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中央“三报一刊”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刊发重点理论调研文章。</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个不断苏醒,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经历着,成长着。细数过往,我心如初。22年一路走来,我累过、苦过,但从没动摇过信仰。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用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工作中。2016年评为全县“三八红旗手”,2022年评为会昌县“好媳妇”。在荣誉面前我不骄傲,我将恪守初心,讲好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故事,红色故事,铭记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历史。和青春的下一代并肩而战,传承信念,让红色基因得到赓续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