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顾2023年我读过的书目,其中一本由法国人潘鸣啸(Michel Bonnin)写的有关中国上山下乡一代知识青年的历史,印象最深刻。一是又一次证明具有实证研究的中国历史书多由外国人写成,从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到日本人写的敦煌莫高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壁画艺术研究。不胜枚举。二是终于搞清楚了当初老人家发动这场运动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实现了没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根据这位法国人的专著,归纳起来当初发动上山下乡运动的动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意识形态动机:培养革命接班人、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和缩小“三大差别</p><p class="ql-block">2) 政治动机 :降伏红卫兵、加强毛泽东的“魅力领袖”式威权</p><p class="ql-block">3)社会经济动机</p><p class="ql-block">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及边疆地区</p><p class="ql-block">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和人口过剩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改革开放前,在海外和香港地区采访过来的知青,开放后来到国内进行独立调查研究而写成。其中参考资料12页,采访人员几百位。应该说比较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结局。</p> <p class="ql-block">回到动机上,是否达到了当初的目标呢?</p><p class="ql-block">首先看意识形态动机:培养革命接班人和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和缩小“三大差别,本书的结论认为是适得其反,取消高考,一代人才荒废,知识断层,能推荐上大学的也是精英阶层,三大差别并没缩小。</p><p class="ql-block">但我的观察和作者有些不同,除了科学研究之外,现在一些经济学家、作家、导演、高管和政要大多有知青的经历,不得不说这场运动锤炼出一些好钢。当然大多数是废了。</p> <p class="ql-block">至于政治动机 :降伏红卫兵、加强毛泽东的“魅力领袖”式威权,应该是取得了胜利,狂热的青年被送到最艰苦的地方,逐渐磨掉了棱角,只为生活和回城努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关第三个动机----社会经济动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及边疆地区,显然知青给农村带来巨大的负担,并没有改变农村知识缺乏和领导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的上山下乡是为解决城市就业和人口过剩的问题。作者的数据显示,上山下乡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贡献很少,具体数据是当年下乡的人数和从农村招工的人数持平。</p> <p class="ql-block">最后要说的是这仅仅是作者的观点而已,这场运动才刚过去几十年,百年后自有评说。不过我要说的是发动这场运动的伟人至去世也高度评价这场运动的意义,希望继续保持下去。这也是我不明就里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