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再次看到这间旧土屋时,思“家”的那份感觉又涌上了心头。仿佛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回到曾经那段幸福而美满的大家庭里,更回到了小时候常粘着母亲不放的场景中。这时整个旧土屋似乎热闹非凡,那欢呼声、惊叫声响彻云霄。是啊! 家是一盏明亮的灯,是一道避风港,更是一张柔软的床,因为家是慈母手中的线!这间旧土屋曾经给我们兄弟姐妹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许多的幸福,许多的欢笑。每一次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回家都是一种惊喜,是想“家“的那份感觉再次涌进了我的心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六十年代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这间旧土屋并显得多么的温暖,在那个集体化(大锅饭)生活的圈子里,有许多家庭因缺少劳动力,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我家仅凭父母那双勤劳的双手,一家人的生活基本上能维持。我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一个憨实、善良家庭主妇,更是一个忙碌,操劳,持家的农家妇女,她每天为这个家奔波着,总想着让我们吃好每一餐,过好每一天,每天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那时的我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天刚蒙蒙亮,母亲就给我准备好了早餐,虽说早餐过于简单,一个捏得圆圆的、用火炭烘烤过的米饭团,但那种淳朴而脆甜的香味,让我吃得津津有味,至今想起也会馋涎欲滴。在以后的日子里,达心里总期待着新一天的到来,就能大口大口的吃上母亲捏的圆米饭团了。母亲非常疼爱我,她总用那有力的臂膀轻轻搂搂我,轻轻的用嘴亲亲我的脸颊,眼光中充满着疼爱与不舍,以及对我那未来的期盼。五年的小学生活终于告一个段落。我已踏进了初中的学习生涯。那时候的初中学习生活既艰苦,又过于繁琐,教师的教学简靠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没有什么教学设备,特别在生活上必须自理,下课后最头疼一件事就是要忙着做饭吃,反正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不管怎么说,这些困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大的困难是我们离乡镇3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路面纵草杂深,好不夸张地说:“山有多高,路有多陡”,“箐有多深,路有多窄”。走过连绵起伏的大山,还要走过一处绿树成荫的坟山,这对山旮旯里的孩子们来讲,上学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督和严管,是很难于完成学业的。我的母亲心地善良,没事时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天真活泼,但在我们的学习上不容置疑,开不得半点玩笑,平时她也会因一些琐碎的小事而批评我,但更多的是对我一如既往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记得我刚进入初中不久,那天正巧是星期六,学生必须上完早上四节课后,才可以回家了,好不容易盼到的周末,达心里特别的高兴,可偏偏这天被一件棘手的事情给搅黄了,学校附件的山林中,出现了一名正在逃跑的“通缉犯”,老师要求学生下课后成全结队的回家。下课时间到了,其它班级都按时下课了,因我们班拖着课,等我走出学校大门那瞬间,才发现我们同村的学生走光了,学校里空荡荡的,我既伤心又觉散,并蹲在学校一个角落里,哭泣着,那时候交通、通讯闭塞,无法和家长取得联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却未碰到一个好心人。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在政府街道旁边有一家称兄道弟的朋友,我抱着侥幸心理找到了这户人家,并大体说明了我的来龙去脉,他家毫不客气地收留了我,还热情地招待了我,并给我准备了一周的生活用品,使我安心的度过了这段不明之夜。初中那短暂而艰苦的学习生活,让我尝到了人世间那份酸甜苦辣,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艰辛和不易。达心里再次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这件事被母亲知道后,她心里有多么的失望,并揪起我的耳朵大声对我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有文化,在你们这一代如果没有文化,我们怎能向祖先交代呢!”听了母亲的这番话后,我的泪水直在眼里打转,我抱住了母亲,让她少为我操心,我决不会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一定会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风吹过窗前,月光映入房帘,我耳边总听到母亲说的那番话:“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有文化,在你们这一代如果没有文化,我们怎能向祖先交代呢!”是啊!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的爱,母亲是我们的荣耀,母亲是生命之源,是爱的源泉,也是永恒的光明。在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之下,我终于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这个温暖的旧土屋,并走向了自己的新征途、走向新生活,更走向了自己那美好的憧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我们每年都会相聚在这间旧土屋里,但那只是一次次简短的相聚,千言万语都难于诉说离别时的那份心情。母亲和这间“旧土屋”让我牵肠挂肚,思念不断。那年的春节,是我和母亲最后一次合影,也是最后一次的离别。记得那年春节,我回家陪伴母亲七八天,要分别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杵着拐杖送我了一小段山路,在走到一处拐弯的地方,母亲终于停住了脚步,并向我挥手致意,我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快步向前走了,当我再次回头看一眼母亲时,那刻让我惊呆了,母亲蹲在拐弯处一个角落里,泪流满面,久久的凝视着我那离去的背影,在她的心目中是有多么的不舍!可这也是万般无奈的事阿!从那次分别以后,母亲病倒了,从此卧床不起,可没过多久,母亲也相距离开了人世,永远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曾经给我们带来温暖的那间“旧土屋”。久而久之,那间“旧土屋”在我们眼里,在大众视线中也渐渐的消失了。母别子,子别母,这间温馨的“旧土屋”也将成为了一段永恒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到曾经那段“旧土屋”里的温馨生活,但是留给我们只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眷恋,留给我们的只有一段深深而难忘的回忆,记下的只有一段段不平凡的过去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