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第二十训练基地(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苏联老大哥帮助修建的我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因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论述而叫“东风基地”或“东风场区”。场区坐落在我国西北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甘肃酒泉以北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戈壁滩上。从酒泉东清水小镇到场区有一条300公里对外保密,由基地管理使用的铁路,与弱水河平行穿越南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十训练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他是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8日,中央军委通知正在朝鲜驻防的第20兵团机关和直属队回国,组建导弹靶场和导弹试验基地。</p><p class="ql-block"> 第20兵团回国是秘密进行的,不在公开撤军范围。因此导致美国情报机关,当时报告中称,中共驻朝鲜西海岸的志愿军第20兵团近日突然失踪,去向不明云云。</p><p class="ql-block"> 当时20兵团司令员空缺,由副司令员孙继先领军。孙继先将军于58年1月先期回国接受任务,负责导弹实验基地的建设。1958年10月20日总参谋部命名导弹试验部队番号为0029部队(后改为8120部队)。从此,戎马一生的孙继先将军和我国的导弹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以苦为荣,以场为家,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这是孙继先将军的誓言。孙继先将军任职期间,战风沙,斗严寒;选人才,选点号;建营房,建机房;修铁路,建电厂。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建成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孙继先司令员已经永远长眠在他亲手负责组建的导弹实验基地上。</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底聂荣臻元帅视察20基地。从左到右聂荣臻、孙继先、栗再山。</p><p class="ql-block"> 强渡大渡河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上将和一营营长孙继先中将(1957年在南京军事学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第二十训练基地机构设置及主要首长名单:</p><p class="ql-block"> 司令员,孙继先中将</p><p class="ql-block"> 政治委员,栗在山少将</p><p class="ql-block"> 副司令员:李福泽少将、张贻祥少将、林毅大校</p><p class="ql-block"> 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徐明大校</p><p class="ql-block"> 下设: 办公室、作试处、训练处、通信处、 机要处、管理处、直政处、通信团、军邮局</p><p class="ql-block"> 政治部</p><p class="ql-block"> 主任:张雷平大校</p><p class="ql-block"> 下设 : 秘书处 、组织部、干部部、 宣传部、保卫部 、群工部、 文工团</p><p class="ql-block"> 后勤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张乃川大校</p><p class="ql-block"> 513医院</p><p class="ql-block"> 工程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 张志勇大校</p><p class="ql-block"> 基地直属机关还设有:警卫团、汽车团、铁路管理处、发电厂、第一招待所、第二招待所。</p><p class="ql-block"> 基地下设六个试验部:</p><p class="ql-block"> 第一试验部(地地导弹试验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吕彬大校</p><p class="ql-block"> 第二试验部(空空导弹试验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林毅大校(兼)</p><p class="ql-block"> 第三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江萍上校</p><p class="ql-block"> 第四试验部(海军导弹试验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杨国宇大校</p><p class="ql-block"> 第五试验部(飞行勤务保障部,14号机场)</p><p class="ql-block"> 部长(缺)</p><p class="ql-block"> 副部长:蔡剑桥上校</p><p class="ql-block"> 第六部(测量部)</p><p class="ql-block"> 部长:乔平上校</p><p class="ql-block"> (1968年在四川西昌筹建第七试验部,当时叫七工区,即后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年,第八试验部在吉林省靖宇县成立。)</p> <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28日,毛主席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上,接见基地有关领导,并参观我国首个t-m实用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该火箭在苏联专家撤走不到三个月,首次试射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孙继先将军调离20基地,李福泽将军代理20基地司令员,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20基地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李福泽(1914—1996),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入党,上海大夏大学(后改为上海师范学院)毕业。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参谋长,解放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李福泽将军任第20基地司令员达10年之久,这十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实用探空火箭首次飞上蓝天,到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试验成功;从两弹结合的发射成功,到“东风五号”走出国门飞向南太平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尖兵一号”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无不渗透着李福泽将军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从右到左,栗在山、周总理、李福泽。观看地对空导弹发射。</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17日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p> <p class="ql-block"> 参加两弹结合发射实验的领导、专家。就坐的(从右往左)栗在山、钱学森、聂荣臻、李福泽</p> <p class="ql-block">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p> <p class="ql-block">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发射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根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精神,撤销兵团级编制的第20训练基地。将原属第20训练基地的1部、4部、5部、6部改为第20、24、25、26训练基地,行使军的权力;将7部、8部改为第27、28训练基地,行驶师的权力,均属国防科委领导。将原20基地的警卫团、汽车团、513医院、铁路管理处、发电厂、第六、第七航区测量站划给新20基地,从七工区(即后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调一个工兵营给新20基地。</p><p class="ql-block"> 徐明少将任20基地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刘绍先任20基地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76年6月,新20基地精简整编完成,工作运行正常。</p><p class="ql-block"> ( 我们第二航区测量站撤销,一营二营归属20基地新成立的雷达测量站;我们三营编制撤销归属20基地新成立的技术部。我们12、13中队合并为技术部安全遥控室,14中队改为技术部计算机室)。</p> <p class="ql-block"> 1997年,新的发射场在10号东45号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我们习惯称东风基地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因江泽民题字,称“东风航天城”。</p><p class="ql-block"> 第20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于1958年10月20日,距今已经65周岁了。65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先后有200多颗卫星飞越苍穹,15艘飞船遨游太空。第20训练基地在这65年新奋进中,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无数的第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舟飞天起,</p><p class="ql-block"> 天宫住苍穹,</p><p class="ql-block"> 飞天梦圆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皆是赤诚心。</p><p class="ql-block"> 东风是我的第二故乡,怀念东风。</p><p class="ql-block"> 祝东风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