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之前说到了元宵的烟火,那么更让人无法忘怀的就是正月的龙灯和狮子灯大赛了。 </p><p class="ql-block"> 记得应该是高二那一年,记不清为什么正月里面我们已经开始上学了。那是一个晚自习,大家坐在教室里面焦躁不安,因为下午的时候,县城的马路上就响起了晚上有龙灯比赛的小喇叭,我们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去街上守着龙灯出现了,不过天还就遂人愿了,学校突然停了电。一阵欢呼声加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教室就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时光的缝隙中变得空无一人,最后还是作为班长的我长了个心眼,回来关了门。在停电的那一刹那,我们透过窗户看见了莲花湖畔的灯火辉煌,人影攒动,仿佛教室外面才是真正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龙灯会极其热闹,以县城体育场为中心,各个周边村镇的龙灯队伍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一条龙代表一支队伍,且在来的路上,他们会承接乡镇企业以及家境较好的人家的邀请,去指定的几个地方舞上一段,所以每一条龙都会一路走一路表演,一路表演一路爆竹,一路爆竹一路红包,同时还会一路地攒看客。那个时候无人机拍摄技术还不到位,如果用现在的无人机搁县城上空拍照,那就能看就到有八个方向的人流构成的龙,向中心体育场方向游动。有些参赛队伍除了有龙灯,还会跟着狮子灯,它们配合着一起灵动地飞舞,一群小朋友或者有大人带着的小朋友就会在龙灯和狮子灯的肚子下面来回穿梭,有些大人还会去扯龙胡须,说是能够给家人带来幸运。</p><p class="ql-block"> 我们F4从教室窜出来以后,就直奔体育场的方向,不过路上也是堵得够呛,从"方家屯"和"舒家湾"赶过来的"龙"撞上了,两条人群簇拥的"龙"怼上了,这也是让我人生第一次见识到了"堵龙"。体育场位于县城城关小学(现在城关小学已经变成了幼儿园)的背面,之前那个位置是一座小山丘,山丘的中间还有一片小池塘,后来山移了一半,池塘也填了,背靠着剩下的一半山丘建起了体育场的观台,小池塘的位置就变成了操场。有几条小路可以直接通往体育场,这几条小路分别可通往县城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主要的居民区。龙灯比赛的时候,几条龙就要穿过这些小路,在体育场决一高下,往日里虽然狭小但并不拥挤的几条路在龙灯会这天显得异常拥挤,人和"龙"都被推着挤着往体育场涌动,一路上锣鼓声、鞭炮声、吆喝声混织在一起,伴随着昏黄的灯光和飘散的烟火,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燃冬"的盛景中。等到八条龙都挤进体育场的时候,估计县城一大半的人都已经在这里聚集齐了。体育场被围得里三圈外三圈,看台不必说已经是一个座位挤三四个人,连后面的山丘上都站满了人,那场面绝对不输现在的很多演唱会。具体的舞龙的场面,我记得不太清了,我只记得当时我是全力支持"陆家湾"代表队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就住在"陆家湾",而且舞龙的队员里面还有一个人是我们家之前租过房子的房东。</p><p class="ql-block"> 每一条"龙"都有着自己的仪式感,从正月开始,县里面的政府、企业或是条件较好的居民就会花钱请舞龙的队伍表演,当然不同的群体请龙灯的初衷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为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是为了吸引群众以达到宣传自家商品的目的,有些可能是为了炫富,还有一些就是为了图个热闹,不过所有人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能够借着"龙"的威力,图个幸福健康。这里的龙灯,每年都会重新缝制,龙的骨架、龙的鳞片、龙的头和尾都是当年舞当年做,在元宵之后的某一天,这些当的"龙"都会在烈焰中上天,当地人管这个叫"老龙上天"。这可能是当地的某种风俗,在"老龙上天"当日,还会有一些群众会买上香火去拜一拜。"老龙"会在炽烈的火光和持续不断的鞭炮声中圆满结束当年的任务,同时期盼下一年的人间烟火,但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老龙"就再也没有来过了,他可能真的上天了。</p><p class="ql-block"> 舞龙灯的盛景已经好多年都没见过了,后面县城的信息化程度高了,高楼也逐渐替代了平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提升,但是那些年的那种烟火气却在渐渐消失,手机几乎成了人们百分之八九十娱乐的源泉。物质的贫瘠可以促使人们自发地从简单的生活中挖掘精神的娱乐,相反,生活越是富足,人们越是忘记了简单的快乐,而是沉迷于继续追求物质的丰盛,或者被迫去参加一些愉悦精神的活动,再难有那种自发的简单的对于快乐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