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到罗马的第三天,目标是罗马西北方向的万神殿/纳沃那广场/圣天使城堡/梵蒂冈。<br>再次途径帝国广场 威尼斯广场,白天和夜晚景色不一样。并且发现了近路,其实离我们酒店很近。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或复习一下历史:<br>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公元前44年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br>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 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 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 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 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公元前367年李奇尼亚·塞克斯提亚法(lex Licinia Sextia)规定每年必须有一位执政官由平民担任。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br>罗马建国时是一个小国家。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
<br>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败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br>●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br>●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天的帝国广场遗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同锡耶纳一样,这些年轻人摆个桌子拦住行人,索要签名。他们事先不说是募捐,而且必须每人捐40欧,也没有任何横幅或招牌证明。我们这次迅速的躲开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自行车骑友们也起的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过一广场,古遗址赫然在目,地图上只表示为“神圣区”。回国网上查证:广场名为阿根廷广场,遗址是1920年发现的“四大神殿遗址”(Area Sacra),属罗马共和国时期,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传说凯撒就是在此地遇刺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遗址看到6只猫🐱,确实是猫的乐园。遗址上面就是马路。历代罗马人就是不断的在废墟上建房修路,丝毫不吝是否会塌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围绕在万神殿附近,地图上有标识的教堂就有5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随处可见的雕塑,这座小喷泉是现代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万神殿到了。古罗马信奉众神,供奉诸神之地也称“庙”或“殿”。皈依基督教后改称教堂,罗马至今大小共300多座教堂。<br>万神殿作为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神庙建筑,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它由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7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斯山上诸神,因此称为“万神殿”。公元80年,因为一场火灾,该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公元120年,哈德良统治时开始重建此庙宇。万神殿的门廊高大雄伟,由16根科林斯式的柱子支撑。正殿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穹顶直径和顶端高度都是43.3米。穹顶正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米多的圆洞,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圆洞射入的光线照亮正殿内部,显得宏伟壮观,同时又带有宗教的宁谧气息。万神殿首次采用如此大跨度的穹顶,使其成为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殿曾一度被关闭。<br>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这里成为意大利伟人的公墓,著名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尔·卡拉齐等人就埋葬于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欧洲这个混合体的第二个元素——基督教。犹太人一直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真神,这是极不寻常的观点,希腊人和罗马人崇奉多神,这比较普遍。犹太人还有个更异乎寻常的信念,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所以这个唯一真神会对他们特别照顾。因此,犹太人必须遵守上帝的律法作为回报,这套律法的基石是“十诫”,是摩西将犹太人从埃及的为奴之地带领出来时告谕给他们的。直到现在“十戒”已是西方的道德核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找个位置坐下来,静静想象一下,2000年前人们怎么能修成如此大的圆顶,如此大的空间怎么能没有一根柱子?!神殿四周无窗,唯一光线来自屋顶天窗,大理石地板设有排水口,以防下雨积水。7世纪神殿改名教堂,如今教堂四周壁龛,是年轻早逝的艺术家拉斐尔和意大利统一后诸王的陵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拉斐尔长眠之处,游客观看聚集之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纳沃那广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br>英文名:Piazza Navone.<br>广场的轮廓是一个宽阔的椭圆形,由图密善皇帝于公园86年建成。1644年,广场经历了最重大的变化:教皇英诺森十世开始着手一项激进的巴洛克风格的重建方案。此项举措产生的最主要纪念物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两个引人注目的喷泉:位于广场南端的莫罗喷泉和位于中心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br> 广场的西边坐落着圣阿涅塞教堂(Sant'Agnese),其凹形正面(1653-1657)是贝尔尼尼的主要竞争对手—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的作品,它位于圣阿涅塞殉难场所,她是一位13岁的处女,由于不愿嫁给一名异教徒而遭杀害。教堂旁边是英诺森十世的众多宫殿之一 — 潘菲利宫(Palazzo Pamphili)。</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河喷泉。四河喷泉中的雕塑分别象征着当时所知的四条河流(欧洲多瑙河、非洲尼罗河、美洲普拉特河与亚洲恒河)。<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城堡。<br> 普契尼三幕歌剧《托斯卡》背景地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背景地<br> 圣天使城堡是公元130-139年哈德连大帝所建的陵寝,后罗马帝国的各代皇帝都安葬于此。圣天使城堡之名源于公元6世纪,当时黑死病肆虐,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带领民众游行祈祷 ,正朝古堡前进时,忽受总领天使圣米伽勒神谕,在城堡顶部树立了持剑的米伽勒铜像,后瘟疫平复,从此城堡便名为圣天使城堡。至今天使铜像仍是圣天使城堡的标志景观。<br> 圣天使城堡除了是皇家陵寝外,历史上还作过皇家监狱,布鲁诺就曾被拘禁于此。由于临近梵蒂冈,圣天使城堡还被教皇作为避难之地,城堡内设教皇厅,与梵蒂冈教皇皇廷之间有密道相连。<br> 圣天使城堡内现被作为博物馆,在教皇厅等几十个房间,展出盔甲、兵器以及意大利名家的画作等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城堡位于台伯河畔,其前方的圣天使桥上,有12尊雕像,除圣彼得和圣保禄外,其余10尊是手持耶稣受难刑具的天使雕像,靠近古堡的两座雕像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贝尼尼的亲手杰作,其余为其弟子依贝尼尼老师的设计图纸完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城堡还是罗马的要塞,城堡外建有方形城墙,城墙四角有突出的堡垒,还留有古代的武器Catapults和成堆的大理石圆球炮弹,城墙外还有沟壕。<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城堡建在外壁凹凸不平的基座上,为21米高的圆形建筑,其正门正对圣天使桥。在城堡圆形平顶与天使铜像之间,登上城堡,可以从露台眺望周围的罗马景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和梵蒂冈全景合个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这些圆顶尖顶,在罗马有300多座教堂。<br>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有至高的权利,有权有钱。从教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见金钱消耗巨大,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方式。此外教堂的建筑技术实在令人惊叹。许多大型教堂始建于11到14世纪。那时欧洲人就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筑,使用至今仍旧辉煌不减。<br>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为世界第一大教堂,能同时容纳60000人礼拜;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为第二大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能同时容纳近30000人礼拜;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为第三大教堂;第四大教堂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其圆顶是世界最大的圆顶,能同时容纳15000人礼拜;第五大教堂是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最大的,在英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我们参观完古堡出来,门口已经大排长龙,我们赶上星期天(安息日),不少教堂免票,但人也异常之多,我们早起早出门没被挤着。平时古堡门票7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封建社会下,阶级不等于地位。由于立足点薄弱,封建制度的君主必须征询国内权势人士的建言。他们没有一支自己能够全权控制的军队,也没有常态的征税制度或行政部门,因此,在做决定之前,他们会邀集重要人士,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并征得同意才能拍板定案。神职人员、贵族和平民三种不同地位(estate)的人必须到国会集合开会,听取建言就此成为正式的制度。这里的“estate”意指“地位”而非“阶级”;在中世纪,这个词是一群人的意思。当时的封建社会公认有三种组成分子:神职人员职司祈祷,贵族负责出兵打仗,然后就是平民百姓,也就是所有其他各行各业、从事劳动与赚钱营生的社会工作者。“地位”和阶级(class)有很大的不同。阶级和经济能力有普遍的关联,而这三种社会地位却是以功能作为分野:祈祷、打仗、劳作。同样地位的人贫富差距极大,拿神职人员来说,其中包括腰缠万贯的大小主教,也有一穷二白的地方神父;贵族当中有的地主富甲一方,也有的一贫如洗;至于平民,有的大商贾和金融家比贵族还有钱,还雇用许多平民替他们工作。能够派代表进入国会殿堂的是这些财力雄厚、坐拥恒产的平民,那些苦力劳工可不行——他们是有如半奴隶的农奴。摘自《极简欧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前往梵蒂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台湾的青天白日旗,有台湾同胞“担心”它也时日不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广场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值中午12点,人们是不是在等教廷的瑞士卫队换岗仪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明白了,教皇方济各要出来讲话,我们足足晒了半个小时,听教皇方济各讲了15分钟话,一句没听懂, 只见广场上人们随教皇说“圣母玛利亚”,凡是教皇点到名的组织,一阵阵的摇旗呐喊。听说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也很快,目前有1.2亿信众,不知真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宗讲完话,我们随着人流的裹挟,进入圣彼得大教堂。这是一定要看的地方,可惜事前功课没做好,漏看了许多重要内容,尤其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殇像》,和人气很旺的《圣彼得古铜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教堂中心的教宗祭台,只有教宗主持弥撒时使用,是贝尔尼尼用9年时间完成的布洛克式青铜制华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进教堂必须脱帽,不能穿裸露的衣服,比如吊带裙和短于膝盖的裤子。教堂游客和信众非常多,保安也很多,这位保安看到一穿吊带的女士,就上前去纠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亚历山大七世教宗纪念碑。骷髅拿着沙漏慢慢掀开布幔,非常生动,这也是贝尼尼80岁高龄接受教宗所托的最后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顶。圣彼得大教堂是4世纪在圣彼得的墓地修建的,16世纪由米氏设计重新修建。历届教皇均厚葬在教堂的地下室或壁龛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时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生活艰难,年轻人就去当雇佣军,历史上曾经不同雇佣军中的瑞士士兵不得已而互相残杀。现在教皇的瑞士卫队都是金发碧眼的瑞士军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意大利罗马是我们了解欧洲必看的国家和城市。古希腊的数学 艺术 哲学思想的先进性,罗马帝国照单全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台伯河旁政府办公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台伯河贯穿罗马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河边梧桐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河对面的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奥古斯都墓地。奥古斯都是在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时的第一位皇帝。(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 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元首政制创始者。凯撒的甥孙。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古代罗马千古一帝的大帝,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Augustus), 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文中8月的来源。 <br>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罗马的第四天。下午我们要去机场,经多哈转机回国啦,抓紧时间去看卡拉卡拉大浴场,以及女儿多次推荐的阿皮亚(Appia)古道,路比较远,时间紧。<br>途径巴拉丁若山的西南门,旅游大巴全停在这儿。“还可以”未到斑马线就要横穿马路,典型的不守规矩,他却说这叫“切半径”,压死你别人也不用负责任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卡拉卡拉大浴场。9点才开门,我们早到20分钟,门票是6欧,加一个中文解说器4欧,我们放弃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阿皮亚大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女儿拍摄的美丽的阿皮亚(Appia)古道。进入阿皮亚大街,再走3-5公里就可以看到这条古罗马时期的道路,这里现在是富人区。我们实在是时间不够了,走了约2公里放弃,因为要返回酒店退房去机场,只好留有遗憾了。其实还有很多教堂/遗址我们没看,更别说那精美的雕塑 绘画 文物 博物馆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酒店途中,随时可见遗址与后代建筑的交相辉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进步。欧洲的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罗盘针和运河的水闸,皆是直接间接从中国传来。然而,世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展首度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继之而起。而其他代表现代的标记,如代议政体和人权观念,也是发轫于欧洲。欧洲是怎么一回事?1480 年,中国明朝皇帝下令停止所有的海外探险和贸易,继续从事贸易的商人被视为走私犯罪,皇帝会派军队破坏他们的居处,烧毁他们的船只。但在欧洲,没有一个国王曾经滥用或自许有这样的威权,宣布这样一个闭关自守的律令代价高昂,没有一个国王负担得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欧洲国王总是强敌环伺,而中国皇帝君权无人能比,这既是优势也是陷阱。欧洲国家之间相互为敌,是它们向海外扩张的一股推动力量。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再也不曾出现一个统领整片疆土的强大力量。想象一下罗马曾被某个单一势力征服,就像印度被莫卧尔人、中东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那样。借由征服,这些异族摇身成了新江山的主人。但罗马的征服者却是数个不同且互相敌对的日耳曼蛮族。这些蛮族从来就没当过什么主人,与其说他们征服了罗马帝国,不如说他们在踏上这个帝国的土地后,发现它正在自己的脚下融化。他们毫无治理固定国邦的经验,连罗马赖以维生的征税机制都维系不住。他们颠覆了普世政府的一个通则:治理辖下的国家却课不了税。“不是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 ,欧洲的历史演进从奠基的这一刻起便已注定。政府对人民毫无掌控能力,它们必须殚思竭虑,才可能争取到人民的服从。它们若想扩张势力,就得提供良好的政府——也就是维护治安作为回报,它们不能像亚洲和中东不计其数的帝国及王国那样,光靠收税机制和进贡就能运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数百年来,欧洲国王们最大的威胁是他们最有权势的下属——土地贵族阶级。这些权臣最后终于俯首,但因为已在自己的领土上雄霸够久,早就为自己也为他们土地上的人民争取到私有财产的保障。“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为了让贵族俯首称臣,国王对城市里的商贾、贸易人士和金融家多所依赖,一来他得靠这些人提供贷款和人力才能维系官僚体系,二来这些人的财富可以被课税。欧洲君主的征税细水长流、手法温和,以免杀死了下金蛋的母鸡;亚洲国家的统治者比较独裁,征收苛捐杂税之余,手头拮据时甚至直接把商家的货品没收充公。欧洲君主的低调谨慎也是不得已,因为在这个群雄环伺的微妙均衡局面下,他只是玩家之一,而且商人要是被欺压太过,可能转而投靠敌营。在此情况下,他们重视经济发展和新兴科技也是不得不然的行为,而虽然这些科技主要是用于战事,但和现代殊无不同的是,这些国防花费可能带来重大回收。除了谨言慎行,他们也牢记罗马帝国的教训和基督徒国王身负的义务,因此比较不会施行暴政、纵情声色,而这样的场景在亚洲君主中屡见不鲜,比欧洲常见得多。这些欧洲君王降伏旧日贵族后,随即成为一个活跃的新兴阶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的支持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这些君主势单力薄,曾经允许各个城镇自治,而随着城市的财富日增,这个让步也变得更加举足轻重。相较于自拥大军、躲在城堡里防御自己的贵族,中产阶级似乎平和得多,不具威胁性。然而贵族难应付,毕竟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在这个社会秩序里,国王是天经地义的元首;反观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方式根本无需国王的存在,长远来看,对于王政的威胁远比贵族更棘手。只有在英国是唯一的例外。这个机构是中世纪留存下来的传统:国王必须和大臣们商量国事。即使是专制君主最出名的法国,国王的命令也不是令出必行;为了维系国土完整,他必须做出许多让步和特别交易。法国的三级会议虽不再召开,偏远省份的迷你三级会议却依然存在,在否决法王于1780 年代推动的税制改革上扮演了一定角色。法王试图变革失败,被迫重新召开国家三级会议——改革分子借镜英国议会政府并得到启发,非逼得法王那样做不可。<br>至于中欧,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意大利,从来不曾有哪个君主建立起统一的强国,皇帝和教皇长年为权力明争暗斗。在这个地区,都市、城邦、侯国封邑林立,俨然多个独立小国,是欧洲权力分散的一个极端例证。这些迷你小国为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奠定了基石,而整个欧洲也因这两场运动脱胎换骨。权力分散、遗产多元的欧洲在政治上虽然四分五裂,但仍是一个完整的文明,中世纪以来就一直被称为基督教文明。直到宗教改革之前,教会是不分国界、屹立于所有土地上的组织。教会也曾野心勃勃想控制国政,但国王虽然肩负护卫基督信仰的义务,却不认为自己应该对教会唯命是从、有求必应。教会与国家之间总是关系紧绷,教皇和皇帝之间总是剑拔弩张,而这又是权力分散的另一例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会是基督教社会精英文化的掌控者,也是这个宗教的圣典——《圣经》以及古希腊罗马学术的保护者。在中世纪,一些学者将《圣经》和古学术编织为一,制造出一套头头是道的神学思维,但教会也有罩门,它的圣典对教会本身的结构只字未提——教会其实是个以罗马统治为范本的精密组织;另外,它所保存的古罗马学术是异教徒的作品。借着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变革就此爆发。<br>在中国,权力是极其明确地集中在皇帝手里,以儒家为尊的精英文化对君权统治也支持有加。无论是个人修为或待人处世,中国人莫不以儒家思想为圭臬,它已深深扎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统治者不管有没有合法性都得熟读四书五经,得通过儒家经典考试才能当上国家官员。反观欧洲,权力不但分散,精英文化也是大拼盘,与君权统治间的系带并不牢固。<br>中国人非常聪明,可是他们的聪明从来不会脱轨失控,纵有奇思异想,基本上都不曾造成纷扰。欧洲社会的开放则是源远流长。近代欧洲在经济上爆发力十足,智识生活百家争鸣,皆是基于一个事实:不管是好是坏,从来没有一个单一强权掌控过它、形塑过它。它多元的历史遗产因此能被充分发掘、延伸;希腊的数学观念在科学革命时期得到实现,从而建立起科技创新的一个新基础。经济历史学家抛出一个问题,问欧洲何以在工业化方面跑第一,就仿佛其他社会跟欧洲是在同一个轨道上并行,结果率先触线的是欧洲。帕特里夏· 克龙,本书诸多灵感即是得自于她,却是这样问:“欧洲究竟是跑了第一?还是怪物一个?”在她看来,欧洲毋庸置疑、不折不扣是个“怪物”。~以上五段均摘自《极简欧洲史》结论部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图是多哈夜景。这么多天的参观,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历史书上的这段结论语。<br>最后一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费用,汇总如下: 两人往返机票15350¥,住宿费1885€,交通费(含租车)1410€,伙食费587€,门票67€,购物358€(我们签证仍在有效期,故购物费权当签证费),按7.4057汇率换算,两人总计47194¥,人均23597¥/19天。回程遇到一杭州旅行团,瑞士/意大利/巴黎/德国(天鹅堡)旅行费用16000¥/12天,她们感觉走马观花,我们则是操心劳神,各有利弊。<br>写了这么长的游记,为了对得起这笔旅游费,也为了老来翻看,还记得自己走了些什么地方。谢谢你的关注,再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