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楼下有一家过桥米线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进门,服务员便问我要多钱的?选什么料?我答18元的,鹌鹑蛋和肉丸子。不一会儿,一锅热乎乎的黑乎乎的米线便端了上来,碗里加点辣椒油和麻椒油,再加点醋,把米线捞在碗里,边吃边看墙上米线的文化,感觉美美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说起过桥米线的文化,那可是着实的动人。传说一个书生在桥的一边读书,由于读的刻苦,经常忘了吃饭,他的妻子非常贤惠善良,便总是过桥给他送饭,但每每送到的饭总是凉的,妻子担心丈夫的健康,于是苦思冥想出一种保温的办法,那就是把特制的铁锅烧红,把米线放在里面,待到送过桥来,米线依然热乎乎的,丈夫的身体更健康了,学习也更用力了,估计最后肯定考住了状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去年疫情期间,女亲家来大同帮我们看外孙子,我每天往家里买吃的,其中楼下的米线是我的首选。吃罢后,我吧嗒着嘴一个劲地夸赞好吃,而女亲家却摇摇头说“离正宗的云南米线十万八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前些日去昆明学习,一下飞机便与出租车司机攀谈起来,第一句话我就问云南米线哪家最好吃、最正宗?司机师傅一口气说出十几家米线店,又说出几十种吃法,使我一头雾水。管他呢,找一家正宗的米线店去吃就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学习了一整天,待到华灯初上饥肠辘辘时,便打车去了昆明老街,走了一条街,又穿过一条巷,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它就在身旁。“建新过桥米线”,就是司机师傅说的那家店。口味很多,也不知该选哪一种,于是要了一碗香酥鲜肉臊子的,不一会儿米线做好了,我端在桌子上,拍照、落座、品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从外面吹进的风把米线的香吹到身体里,感觉它没有巴黎香水的浓烈,也没有香港香料的恬淡,它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形容的香,只有你自己亲自品尝过,才能与我有相视一笑的美感。米线是乳白色的,就如刚从牛肚子里挤出的新鲜的牛奶色。米线的口感刚刚好,不像宾馆早餐的软,软的没有筋骨,也不像大同的米线那么精,精得咬好几口才能下咽。鲜肉臊子是用上等猪身上最好的肉,爆炒,下油,上色,再加入上等的调料熬制,待到肉熟,无汤,然后加入辣椒,鲜酱等料,非常精致,食欲感满满,不像我们大同削面的臊子,用的是肉末,而后煮一锅汤那么粗犷。米线煮好,从锅里舀上一勺汤,从盆里挖一小勺臊子,再加入一些韭菜段,一碗“建新过桥米线”就好了。韭菜的绿,米线的白,臊子的红,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看着就食欲大开。韭菜的鲜与臊子的腻,做了很好的对冲和融合,吃在嘴里,大米的芬芳,猪肉的鲜美,韭菜的清香,完美的交织在了一起,通过口腔,进入食道,再缓缓的滑到胃里,外面12月昆明的风,与胃里暖暖的米线,融合的说不出的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到五分钟,一碗米线便吃的干干净净了,很想喝下那碗汤,但尝试了几口,觉得有点油大,对于甘油三酯偏高的我来说,还是恋恋不舍的放弃了。给店老板留点面子吧,也给我留点念念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