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在重庆市虹美术馆举办的“渝见远山--古喜马拉雅雕塑艺术展”,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本次展览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分为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及周边区域,其中大部分国家及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关要与咽喉,完整呈现了地域横跨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孟加拉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时间跨度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十七八世纪的古代雕塑艺术经典,其中的相当部分放在全球公私馆藏中,都是顶尖罕见之作!称本展览为世界级水准,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公元14-15世纪 中国西藏 金刚总持</p><p class="ql-block"> 本件金刚总持多处采用银质联珠及镶嵌宝石的工艺手法,堪称是14-15世纪西藏造像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14世纪 尼泊尔 马拉王朝 文殊菩萨</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封面的这尊尼泊尔马拉王朝文殊,堪称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极具代表性的杰作!造像艺术除了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美感,其历史传承也是收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件文殊最初为切斯特·朗宁(Chester A. Ronning, 1894-1984)珍藏,切斯特·郎宁曾任加拿大驻印度与尼泊尔大使,在他1954年至1965年出使期间,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Mahendra Bir Bikram Shah,1955年-1970年在位)亲自将这尊雕像作为国礼相赠。</p><p class="ql-block">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朗宁作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工作者,多次应周总理邀请以国宾身份访华。更有意思的是,朗宁曾在1945年抵达重庆,任加拿大驻重庆使馆一等秘书,而他的珍藏在大半个世纪后,又重新回到了重庆,不得不说是一种美妙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公元13-14世纪 中国西藏 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尊体量极为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历史阶段,很多西藏造像都受到了印度或者尼泊尔等外域风格的影响,而在这尊造像上,我们所看到的是纯正的西藏本土化、由藏民族自己的审美去开创的作品,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如此大体量,保存如此完美的后弘期早期作品,实在难得。</p> <p class="ql-block">公元14世纪 中国西藏 丹萨替寺 玛哈嘎拉</p><p class="ql-block"> 帕竹噶举政权曾统治卫藏地区长达两个世纪,积累了浩瀚财富,作为帕竹政权的主寺,丹萨替寺地位显著且影响深远,是当时藏地闻名的宗教、政治、文化中心,本场所呈现的两件丹萨替寺作品都极具特色,如这尊玛哈嘎拉,遗留下了当年丹萨替寺被损毁的历史痕迹,但褪去了光鲜的鎏金,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p> <p class="ql-block">公元16世纪 中国西藏 萨班贡噶坚赞</p><p class="ql-block"> 说到西藏本土造像,祖师像是西藏造像中的独特存在,在整个喜马拉雅艺术圈中也看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本次特展自然也有着极为精彩的呈现。本次展览的上师像题材为了契合主题,也经过了特别的遴选,萨班贡噶坚赞是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的伯父,公元1247年,他与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武威白塔寺会谈,史称“凉州会盟”,成为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尊造像带有明确的题记,同时在细节处将西藏上师像的写实风格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公元14世纪 尼泊尔西部 迦舍-摩罗王国 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 尼泊尔造像呈现了尼泊尔历史上一个神秘而又强盛的王朝——迦舍-摩罗的三尊造像。舍-摩罗王朝是唯一一个将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起,用西藏佛教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混合标准进行统治的独特王朝,只有两百年历史,因此存世造像极为稀少,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公私收藏加在一起,大约也只有100尊左右,而本次展览就呈现了3尊!其中大象个人较为关注的是这尊迦舍-摩罗的宝冠释迦牟尼,这也是全球存世的两尊迦舍-摩罗宝冠释迦牟尼之一,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公元13-14世纪 中国西藏 止贡巴·仁钦贝</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遴选的另一尊上师像也颇具用心,正是止贡巴·仁钦贝(1143-1217),止贡巴·仁钦贝是帕木竹巴的弟子,1177至1179年受请住持丹萨替寺。止贡巴·仁钦贝延请了一批尼泊尔艺术家协助其完成了第一座扎西果芒(吉祥多门塔)的建造,这种扎西果芒灵塔的建筑设计和图像系统被记录保留下来,最终成就了丹萨替艺术巅峰期的辉煌!而这尊止贡巴·仁钦贝的刻画极为精湛,尤其是其百纳式袈裟上红铜和白银的镶嵌,极具质感,堪称是西藏上师造像的写实风格典范,类似的风格存世极为罕见,可比对的大约也只有大昭寺有一尊相类似精湛工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公元17-18世纪 西藏扎什伦布寺 白哈尔王</p><p class="ql-block"> 展线的第三部分,主要是西藏本土风格的造像,其中尤其以一组扎什伦布寺造像尤为精彩。上图这尊,便是喜马拉雅造像中极为特殊的材质——紫金琍玛,六世班禅千里迢迢进京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祝寿,这种珍贵的佛像才进入到了乾隆皇帝的视野,乾隆帝即下让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仿造,经过反复试验,才最终调配而成,但这尊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扎什吉彩”,正是后来清宫仿造的紫金琍玛的鼻祖!马逸风老师特别强调,相比较后面清宫仿造的紫金琍玛,“扎什吉彩”显然更具艺术张力,比北京宫廷造像更具动感。而这尊白哈尔王还配有原配的嘎乌盒,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展现,太珍贵了。</p> <p class="ql-block">公元15世纪 中国西藏 文殊菩萨与弥勒菩萨辩经像</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塑呈现的是受到尼泊尔风格影响的中国西藏造型,在这组造像中,大象个人最为关注的当属这件完全可以称为传世孤例的文殊菩萨与弥勒菩萨辩经像。大象从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相类似的组像,这种辩经像在中原早期造像中有类似的图式,但在西藏地区,我们大约只在扎塘寺和白居寺的早期壁画中见到,而从造像风格来看,明显受到了尼泊尔造像艺术的影响,而有部分受到明代永乐宫廷风格的反向输入,艺术细节极为精湛!可谓是一尊孤品级的重要藏品,如果朋友到重庆虹美术馆观展,这尊千万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14世纪至15世纪 铜鎏金天翔观音像 尼泊尔</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纪 尼泊尔 离车毗王朝 财源天母</p><p class="ql-block"> 尼泊尔造像的另一条主线,自然是加德满都河谷的造像,加德满都河谷造像按照它的风格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离车毗王朝时期、过渡时期和马拉王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尼泊尔造像既仿效古典笈多风格,同时吸收了帕拉王朝金刚乘的表现手法,并逐渐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相比较之后经典的马拉王朝造像,更具有一种古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公元14世纪 尼泊尔 莲花手菩萨</p><p class="ql-block"> 从13世纪开始,尼泊尔进入马拉王朝时代,马拉王朝造像开始追求肌肉的表现和装饰的华美,明显地在前期风格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尊莲花手观音便是典型的马拉王朝三折枝的美妙风格。</p> <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 中国西藏 黄财神</p><p class="ql-block"> 展览现场关注度极高的一件黄财神,是藏中地区早期受到东北印度影响的代表,这是民间所见极为罕见的工艺如此精湛的西藏地区早期合金铜造像,有太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11-12世纪 中国西藏 胜乐金刚</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西藏佛教艺术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其中藏西古格王朝国王"益西沃"为了弘扬佛法,于公元996年筹资创建了托林寺,同时,他还资助21名青年才俊赴克什米尔和印度学习,并邀请印度僧人前来弘法,成为了后弘期的重要发端,这一时期的藏西造像便受到印度克什米尔等风格的影响,这尊胜乐金刚便是古格王朝的经典作品。</p> <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 波罗王朝 摩诃室利度母</p><p class="ql-block"> 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本为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梵文Māhāsri的意译,音译为“摩诃室利”。这尊造像是十分典型的波罗王朝晚期位于古代孟加拉地区的造像中心拉杰沙希出产的经典,立体感更强,其艺术感染力也堪称是波罗王朝的巅峰,也是全球公私馆藏中极为难得一见的大体量波罗王朝造像!</p> <p class="ql-block">12世纪 东北印度 波罗王朝 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组像</p><p class="ql-block"> 印度的波罗(帕拉)王朝是佛教美术在印度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佛教造像在印度最后的辉煌时代。波罗时期造像作工精湛、肢体表现富有生命力、神态生动,富有艺术感,对尼泊尔和西藏佛像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本次展出的这件组像,即便是放在全球顶尖博物馆相比较,都堪称是罕见的顶尖藏品,这种三尊组像,本来就存世稀少,而这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主尊是文殊菩萨,这种组合正是后来西藏地区所说的“三怙主”的早期演绎,极为珍贵,堪称是世界级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公元8-9世纪 比哈尔邦 那烂陀寺 无量光佛</p><p class="ql-block"> 公元5世纪, 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 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这尊便是典型的那烂陀寺风格造像,而那烂陀寺也正是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终点站——大雷音寺的历史原型。由于后来东北印度受到外族入侵,包括那烂陀寺在内的重要遗迹早已泯灭,使得那烂陀的传世造像显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 斯瓦特/大克什米尔地区 弥勒菩萨</p><p class="ql-block"> 斯瓦特的传世造像极为少见,而这件可谓是民间所存的一件名品,它最具特色之处是莲台下方山形的四方须弥座,将菩萨苦修时岩洞的具象事物以几何形状概括,这在斯瓦特造像中就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公元6-7世纪 斯瓦特 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3世纪 银鎏金 酒神狄俄尼索斯</p><p class="ql-block"> 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供奉他的神庙遍及古希腊以及希腊化的国度,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符号,所以本次展览也特别将其作为展线的开头,无疑使得古代雕塑艺术的文明和时间跨度得到了极大的衍生。</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世纪中叶 阿尔忒弥斯与阿克泰瓮银盘</p><p class="ql-block"> 犍陀罗艺术是佛造像艺术的发端,而犍陀罗的发端则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引发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这件公元前2世纪的银盘,正是出自于帕米尔高原的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45年),其题材正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经典的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的报复,这是一个讲述人与神,男性与女性关系的神话故事,作为展线上的第一件拍品,颇具趣味。</p> <p class="ql-block">金刚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