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已久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于2023年12月20日正式开放。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是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保护,并集北齐壁画展示、研究、利用于一体的全国首座原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展览以壁画为切入点,展示晋阳(古太原)作为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的重要地位,解读北朝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特殊地位。12月29日下午走进这里,一赏千年华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其人为北齐太尉、武安王,出生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代,豪侠一生,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北魏末期,最初追随太原王尔朱荣,后归顺高欢,进入北魏政权高层,北齐建立后封武安王。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病逝于晋阳,安葬于晋阳城东北三十余里,即今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又是怎样的情况?2000年12月,王家峰村委会发现古墓被盗,报告文物管理部门,由此开启紧急抢救性发掘工作,至2002年10月止,完成墓葬考古发掘工作,获得“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徐显秀墓考古发现的最大亮点就是发现了我国科学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墓葬壁画结构最完好、等级最为完备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北朝时期大型墓葬墓室壁画研究专门史的空白,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空前的成就。这座沉睡于厚重黄土下的北朝墓葬,不仅珍存着当时社会文明史的印记,亦在历经了近十五个世纪的沉静之后重新为我们开启了了解北朝物质文明的大门。墓葬壁画不仅将当时丰富的生活情景展现在今人眼前,更是将封存千年的绚丽色彩保留至今,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民俗风物、中西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图文摘自《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原址保护历程回顾》作者王江)。徐显秀墓葬的考古工作再次印证了北齐时的晋阳城地位显赫,人才汇集,民族文化在此交融碰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发掘后,决定原址保护,考古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经验成果是中国墓室壁画原址保存等科技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中原址建造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保护工作之一。该建设方案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完成,其中针对徐显秀墓文物原址保护做了专项设计。建筑外墙呈土黄色,取自墓葬“封土”的颜色,与徐显秀墓的原貌相辉映,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展厅分为壁画厅、原址厅、临展厅,其中壁画厅为第一展厅,名为“别都华彩”,以太原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为展示对象,原址厅为第二展厅,名为“一眼千年”,以徐显秀墓的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为展示内容,临展厅为第三展厅,以“简易标美”为主题,推出山西北齐壁画艺术展。进入博物馆,迎面便是“一眼千年”展厅,怀着一种好奇,迫不及待地步入展厅,穿越千年,在壁画中感受北齐晋阳贵族奢华洒脱、鲜衣怒马的生活,一赏古墓中的千年华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展厅的中央,是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区域。地面有一硕大的土堆,是徐显秀墓的封土堆,当年盗墓的洞口仍然可见。封土堆前,隔着玻璃可看到一条长达20多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依稀可见绘画印记,墓道的深处正中央是墓门,墓门之内就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厅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徐显秀墓内壁画。壁画色彩艳丽,内容丰富,描绘了徐显秀生前宴飨、出行等生活场景,绘画线条简练,图像结构完整、人物情节丰富,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神兽、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装饰图案应有尽有,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排场豪华的生活场景,蕴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体现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绚丽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内正面北壁上描绘的是徐显秀夫妇宴飨的场景。两人端坐于围帐下的榻上,面前摆满了各式菜肴,男主人身穿兽皮外衣,女主人头梳高髻, 手端漆杯,雍容华贵,背后有屏风,头顶帷帐高悬。两个侍女手捧漆杯,恭恭敬敬立于帐前,两侧围帐外有一支八人乐队,乐队后面是多名乐妓、侍女,均梳飞鸟髻。梳飞鸟髻是北齐后主宫中女子的时尚,后流入民间。另有侍者手执华盖、羽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内西壁描绘的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下挂一缨子,装饰着忍冬、联珠纹,马背上垂向两侧的鞍袱边上绘有两圈联珠纹,联珠纹内绘制类似菩萨的人头像,骏马前面是4个三旒旗手、佩剑武士和马夫,后面是羽葆执事以及捧官印肩胡床的随从人员。仪仗队队伍中,人物神态各异,服装样式统一而色彩不同,整支队伍蓄势待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内东壁描绘的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卷棚顶牛车,豪华富丽。车前御手正在极力控制躁动的公牛,牛后有一胡人,头戴毡帽,浓眉大眼,络腮胡须,身着翻领长衫,脚蹬紫色长靴,正扭头向后,这印证了北齐时代中原地区胡汉交融的历史。车后是一群贴身侍女,分别捧着包袱、梳妆盒和披风之类衣物,频频回首张望,等待老夫人上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出土各类器物500余件,除珍贵的壁画外,还有极为罕见的石桌形制的墓志铭、栩栩如生的各类彩绘陶俑、烧造技艺很高的陶器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博物馆西侧的“别都华彩”展厅,以北齐晋阳、胡风国俗、大象其生、画以仙灵为主题,通过对太原北齐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以及徐显秀墓壁画展示,揭示了晋阳在北朝时候的重要地位,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出土的门楼图,位于门墙上,为三开间庑殿顶楼宇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以往仅有石窟寺图像和墓葬石椁模型可供参考。九原岗门楼图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示了北朝木构建筑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构件,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博物馆东侧的“简易标美”展厅,举办山西北齐壁画艺术展,集中展示了太原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壁画、朔州水泉梁壁画为代表的墓葬壁画,走近它领略北齐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娄叡墓壁画的绘画水平,可谓中古巅峰,目前学术界认为是北齐宫廷大画师杨子华所绘。杨子华在北齐当官,在宫廷相当受重视,重视到皇帝居然允许他住在皇宫里,被称为“画圣”。据记载,在没得到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他是不能为任何人画画的,但娄叡作为娄皇后的亲侄子,能获此待遇想必也不是难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娄叡墓壁画鞍马出行图和回归图,气势壮观,构图巧妙。错落有致的鞍马人物和载物驼队,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特别是200余匹雄健的骏马,精神抖擞,栩栩如生。鞍马绘画的水平可谓中古巅峰,艺术家对马匹的了解和摹写,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壁画采用铁线勾勒和重彩填染手法,把人物马匹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富动感,而且特别注重从细节上刻画人物的表情动态和内心世界。壁画的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其场面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色彩之艳丽,构思和技法之精巧,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忻州九原岗壁画的“升天图”作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为完备和最具有完整性的北朝升天图像,图像中包含了50多个神怪图像,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图形关系最为密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泱泱中华,历史悠久 ,文明博大,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自信,这些熠熠生辉的文物珍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馈赠,我们应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主要内容摘自馆内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