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连载一)

峭壁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题记: 本小说以作者本人为原型而创作,真实而简洁,讲述了一位60年代末老三届知青的艰难困苦,乡下创业的感人故事。本小说可能是当代知青文学关于养蜂题材的首本,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拟每篇连载1一2集。本书既有连续性,亦可独立成篇,希望美友喜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世纪70年代,位于湘西北的常德县,有一个公社叫黄潭,地处常德县最南边,属丘陵地貌,山不高,水不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2年8月的一天,天刚露出鱼肚白,一位20岁模样的年轻人,在砂石公路上急行。这位年轻人叫张朝东,是1968年从长沙下放此地的知青。有汽车或拖拉机从他身边开过,车后掀起滚滚黄砂,将他身上染成了黄色,他似乎毫不在意。为节约几个车票钱,他顶着烈日,步行70余里,来到常德浦沅机械厂建筑工地,找到早先来此地做副工的一位大队老乡,请老乡介绍他做副工,此地叫做小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乡带他找到工地负责人,负责人听说他是长沙下放的知青,打量着他,见他个头中等,虽下乡多年,仍皮肤白嫩,不脱城里伢子的学生气,于是说:“做小工很辛苦,你一个省城来的知青吃得消?”“您别小看我,我下乡四年,在生产队拿九分半工,在德山还挑过几个月的码头。”负责人听他这么说,见他长得还结实,说话也靠谱,点头说:“那先试试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副工这活儿,除了砌墙不干,什么都干,如拖斗车,和沙灰,挑砖头,抬预制板等,白天一个工价一块六,晚上加班到十一点,算半个工。干活无任何劳动保护用品,手套也没得,张朝东两只手经不起磨损,不久,手板磨得红红的,透出血丝,感觉钻心痛。一天,他偶然发现地上有一双被别人仍掉的烂手套,捡起如获至宝,尽管手套穿了眼,但戴起总比光着手干活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苦的是加夜班抬预制板上楼。楼层最高五层,四人抬一块,走在竹制的架板上,摇摇晃晃,尤其拐弯处,在为首的口令下,一时左一时右,几个人要折腾好一阵,总算捱到顶,放下磨人的预制板,骨头象散了架。更难受的是,夜班下来,肚里空空如也,却没有夜宵,真乃饥寒交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夜晚,工厂食堂并未关门,仍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张朝东刚去时不懂规矩,以为凭食堂餐票即可购买,刚把餐票从窗口递进去,里面人说不行,要夜餐票。原来食堂只为一些做夜班的工人准备夜餐,而夜餐票是一种专用票,工地上的建筑民工买不到。他见一些夜班工人端起热腾腾的面条吃得津津有味,而自己辛辛苦苦干到半夜,又累又饿,有餐票而买不到,心里很不是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天,他找到厂里行政科曾科长。“曾科长,你们厂这么多机器都放哪?”张朝东问。“都摆在车间啊,这还用问?”曾科长说完疑惑地看着张朝东:“你哪里的,问这些干啥?”“我就是给你们盖车间的民工,为了给你们厂提早完成厂房任务,我们是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干,但到深夜收工,肚子饿得发慌,而只能看着你们加夜班的工人吃,而我们却有餐票吃不上。”张朝东接着说:“曾科长,您想一想,我们这些民工不都是爹妈生的?您就忍心看着我们饿着肚子为你们盖房?”他顿了顿:“听说您为人善良,办事公道,所以特地来找您,请您为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人做点好事,解决夜餐票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曾科长等张朝东把话说完,开口道:“听你的口音像是长沙人。”“没错,我是长沙知青,下放常德县黄潭公社已近四年,生活所迫,只得外出做副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哎呀,我一个大儿子也是知青,下慈利县,可能跟你年纪差不多,但看起来没你这么懂事。”曾科长稍停片刻接着道:“你刚才提的这事我们研究一下,尽量想办法解决,出门人不容易。”张朝东正准备告辞,突然想起手套的事:“曾科长,这手套也归您管吗?”“是的,你又有什么想法?”“我们当副工的劳动强度大,一双手磨得稀烂,但没发过一双手套,如果您不为难,我能不能出钱在您这里买一点?”张朝东诚恳地说。“行,你们这些民工真是造孽。”曾科长接着问:“要多少?”“先在您这里买十双行吗?”张朝东刚一说完,曾科长即安排手下去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接过手套,付了款欲告辞,曾科长像想起什么似的:“你等一下。”只见他从自己抽屉中拿出几双崭新的手套递给张朝东:“这是我的,送你吧。”“太谢谢您了,您真是一个好人。”张朝东说着眼圈都红了起来。回到工地,张朝东留下几双手套,其余的都送给一起干活的人。宋大伯戴上手套,有些激动:“小张,想不到你还真有办法。”“大家以后要手套,我可以给你们代买,曾科长我熟,人最好了。”张朝东正说着,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曾科长站在了他后面:“你在这里给我做什么宣传?”“曾科长,您怎么来了?”“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今后你们加夜班,可以派代表来买夜餐票。”听此消息,众人高兴不已,一致请张朝东为他们代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拖着斗车运砖至一个已经开工的车间内,车间要砌一个机器墩。此时铃声响了,工人穿着整齐划一的工作服来上班,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摆放着一台台崭新的机器,他羡慕极了,想自己能在此当个工人,这辈子即心满意足。触景生情,乡下曾经招工的一些场景不由浮现于他的脑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和易明是初中同班同学,两人下在一个生产队。听说公社来了招工的,他俩请了假,兴冲冲向镇上走去。此时传来“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张朝东回头一望,见拖拉机上面站着许龙,张朝东连忙扬手。许龙看见他俩,即刻叫司机停车,他俩迅速爬了上去。张朝东一手抓紧拖拉机车厢的边缘,一手握住许龙的手:“想不到今天在这里遇上你。”许龙拍着张朝东的肩膀:“张朝东,以前的那些事没再放心上吧。”他是指张朝东在学校由于出身问题,被他撤消红卫兵资格的事。张朝东说:“我倒要感谢你。”“要感谢我?”许龙有些吃惊。“不是你撤销我的红卫兵资格,不知道后来要跟着你们干多少抄家武斗的事,你不知道吧,我自己的家都被别人抄了,我老爸六十几岁还被别人摁着下跪咧。”“算了,还提这些做什么,那时候稀烂的,现在关键是招工。”听他说起招工,张朝东忙问:“听说招工的到了公社,真的吗?”“早来了,已经在摸底了,我跟招工干部都见了好几面。”“你经常来这里?”“现在还有哪个天天守在生产队出工?”“龙哥下乡后挣了多少工分?”易明问。“提工分干嘛,我一个月做得半个月的事算不错。”“不出工干什么?”易明又问。“改善伙食呀!”许龙顿了顿:“是这样,今天到公社办完事,我带你们两人去一个知青组,大家好好聚聚。”“好呀!我们整天呆在队上出工,好久没出来散心了。”张朝东满口答应。易明也高兴道:“以后请你到我们队上玩,我们种了好多菜,一定盛情款待。”到了镇上,三人走进公社大门,许龙说先去找公社冷书记,于是带他俩径直朝书记办公室走去。张朝东和易明平时很少见到冷书记,记得春插时,冷书记到队上检查工作时见过一面,不知道书记大人能否记得他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冷书记。”许龙亲热地跟书记打招呼。“你又来了,不在队上好好出工,经常跑这来干啥?”冷书记露出不满神色。“来看看招工有消息没。”“天天来这有什么用,不出工,表现不好,就是要招也轮不到你头上呀!”冷书记言辞凿凿。他看到张朝东和易明站在一旁,用疑惑的口气问:“你们两位我好象还不怎么熟悉?”张朝东连忙答:“我们是河堤大队的,他叫易明,我叫张朝东,您春插时到我们生产队检查过工作。“哦,想起来了,当时生产队对你们两人反映还不错,好好干,小伙子,今后招工重在表现,像你们这样的知青,我们一定重点推荐,只是以后要少往这里跑,跑是跑不出名堂的。”张朝东说:“好的,我们以后不会来打扰您的。”冷书记站起来送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门后,许龙恨恨地说:“这冷书记太不给面子了,其实招工并不完全是他说了算。”“那谁说了算?张朝东问。“关键是招工干部,指标都捏在他们手里。”许龙边说边带他俩朝镇上招待所走去。招待所内聚了不少知青,都在抓紧机会打听消息。许龙带他俩走进一间房子,满屋人,一位招工干部在回答知青提出的各种问题。“您这次下来招工有些什么条件?”有知青问。“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有关政策,招工中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招工干部熟练地阐述党的政策。“重在政治表现主要指哪些方面?”又有知青问。“这嘛,”招工干部顿了顿:“还不是看你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怎样,看你们出工的表现,看贫下中农对你们的反映。”“招工采取什么程序呢?”在场知青提出的这些问题全都是张朝东和易明关心的。 “层层推荐,择优录取。”“什么时候可以招完呢?”“不会超过本月底,下个月即可报到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乌拉!”有些知青听到这消息激动万分,好象自己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了。招工干部最后说:“请你们回生产队相互转告,以后不要随意跑这里,有关精神,公社会很快传达到大队,由大队提名上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心里有了底,拉着许龙说:“走吧,在这里耗着也没意思。”许龙又钻进人堆,跟招工干部打了招呼,作了自我介绍,方和张朝东、易明往回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一路暗暗琢磨,根据招工干部刚才说的条件,自己和易明都应该对得上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许龙没忘记来时说的话,邀他俩去另一知青家做客。他将两人带进一条小路,越往里走,人烟越稀少。后来到一人家附近,见一只鸡正在周围觅食,许龙兴奋起来,示意两人站着不动,蹑手蹑脚向那只鸡靠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啊,他是要偷鸡!”易明惊讶地悄悄说。张朝东点点头。只见许龙瞄准目标,一只脚闪电式地踩下,然后迅速蹲下,将猎物抓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将猎物的头塞进翅膀内。可怜的鸡还未出声,就被猎手塞进大衣,永远叫不出声了。许龙头一摆,示意他俩朝原路返回,三人一路无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了公路,许龙露出轻松的样子:“怎么样?我的工夫还不错吧。”张朝东说:“想不到龙哥下乡还学了这一手!”“这也是没办法,肚子闹革命,晚上饿得睡不着。”“如果被发觉就麻烦了。”张朝东不无担心。“嘿嘿,我从没失过手。”易明一旁说:“许龙,这样不好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你这是怎么了,现在哪个有你这样作古正经的,有福不晓得享,借只鸡吃要什么紧?这鸡的主人肯定以为是黄鼠狼叼走的,而你还在这里自作多情,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他接着赌气道:“你不去算了,张朝东你总会去吧。”许龙说完看着张朝东,逼着他表态。张朝东听易明这么一说,心里有了底,委婉道:“龙哥,谢谢你的一片好意,下次我们专程上你那里拜访,今天就不去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你们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许龙说着,一个侧转身,径直朝旁边的一条小路走去。没过几天,大队召开知青会议,大队支书传达了招工的有关精神,请众知青相互提名,经生产队和大队审核后报公社。会上,大家相互提了一些名字,其中要数张朝东和易明两人的人气最旺。大家一致认为他俩在生产队出工积极,和贫下中农的关系处理得好,如张朝东连春节都不回家,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在这里与贫下中农过了第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而且他还是全大队知青中出工最多,工分最多的。他们还特别提出他俩菜园也种得好,还经常送菜给其他知青,易明还帮贫下中农理发,修手电筒、收音机等。招工推荐会似乎变成了评功摆好会。张朝东和易明被大家这么一评说,都觉得难为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朝东会上说:“比起其他知青,我还做得很不够,我一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易明说:“今后大家有手电筒、收音机坏了的只管拿来修,头发长了只管来剃。”大队支书感慨道:“张朝东和易明这一年来表现确实不错,他们生产队长工作汇报时也经常表扬他们,在此希望河堤大队的知青都要向他们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次日,张朝东兴奋地对易明说:“我俩如果一起被招工,就要合起来请大家的客,将生产队的社员以及大队的知青都请来,热闹一番。”“要得,搭帮他们看得起。”易明高兴地回答。老乡和大队知青都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俩,似乎明天他俩即将远走高飞。他俩没再去公社打听消息,安心等着好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半个月过去,消息终于传来,大队有三人被招进长沙一家大型化工厂,但没他俩的份,而这三人在知青推荐会上连名字都未提过。张朝东和易明再也坐不住了,跑到大队找支书,支书摇摇头:“听说你们两人政审没过关,家庭泥巴沙子一大堆。”他俩又跑到公社,找冷书记讨个说法。冷书记到底是老干部:“这要什么紧,以后有的是机会,做了官还怕没轿子坐?”“冷书记,您自己亲口说的重在表现,您去我们生产队了解一下,看我们两人表现如何,大队推荐会上,我俩是被大家一致通过的。”“”张朝东理直气壮。“我都听说了,你们不要气馁,这次名额有限,下次公社一定重点推荐你们。”冷龙记拍拍他俩肩膀,送出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名知青接到招工通知要求明天统一乘车前往长沙。张朝东对易明说:“我们还是去送送他们吧。”易明说:“我不去,要去你去。”张朝东只好一人前往。他送招工的三名知青到了公社,看到一些知青背着行李喜笑颜开。突然,他发现许龙也在候车队伍中,许龙看见他,背着行李向他走来,笑容可掬地握住张朝东的手:“老弟,再见了。”“再见!”张朝东说完头也不回,独自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图片提供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请关注本篇续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