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题扇桥

叶老头

在绍兴的书圣故里,王羲之故居戒珠寺正前方的那条街是蕺山街,在嶯山街的中部有一座很不起眼的石拱桥横跨于府河之上,称题扇桥,因书圣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蕺山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蕺山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题扇桥</i></h5> 【1】来历<br>  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每次从宅第出来途经这里,总看见有位老妪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老妪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br> 老妪看到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着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格。 老妪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 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br>【2】历史与结构<br>  题扇桥原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在原址上重修,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约20米。<br> 桥的拱圈石上有石栏,上有浮雕“蛟龙喷水”等图案,时代年久,浮雕已漫漶不清,石栏端部的柱头为明朝式莲花形。 桥的拱圈及石栏上长满了苍郁的藤蔓,让石桥愈显古朴沧桑。 桥宽约4米,东阶17级,西阶19级。桥身饱经风雨剥蚀,石级也有几块出现了断裂。 桥上有一四方石墩,中间有一圆窟窿,内插天灯柱,柱上有旗,上书“题扇桥”。旧时,桥旁小屋住着照管天灯的人,昏黄迷漫的灯光,为路人照见石级,也为行驶在夜色中的船只指明航向。 东、西桥头均设有圆桌和鼓形石凳,供游人小憩。 【3】稀世瑰宝《快雪时晴帖》<br>  题扇桥西桥头北侧题扇桥艺术品店的外墙壁上,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br>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纸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意是: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 《快雪时晴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被历代视为珍稀。清乾隆皇帝把此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御书匾额“三希堂”,视它们为稀世瑰宝。《快雪时晴帖》被乾隆帝视为“三希”之首。<br>【4】萧娴石碑<br>  西桥头原竖有一通石碑,后毁。现石碑“晋王右军题扇桥”为著名书法家、康有为的女弟子、有“女书圣”之称的萧娴(1902~1997)题写。萧老的书法潇洒飘逸,秀中蕴劲。石碑背面刻有《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题扇的故事:东晋永和年间,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右军将军衔任会稽内史时,尝在此桥“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姥如其言,人竞买之。”<br> 【5】题扇亭<br>  题扇桥西桥头南侧有题扇亭。题扇亭为四角单坡半亭结构,亭内靠河侧有美人靠。美人靠上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如果你是美人,一定要去靠一靠!<br> 亭上有楹联:“桥外清波至今独忆题扇情;亭傍风月当年偶遇王右军。” 【6】乌篷船码头<br>  题扇亭的一侧有乌篷船码头,有台阶可上下。桂花盛开了,空中飘来阵阵清香。<br> 府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水流向东而去。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船顶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 乌篷船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精灵,更是水乡绍兴的风景。 题扇桥下以及附近水域,停泊着的乌蓬船,可供游客租用游览城内水乡风光。登上乌篷船,微风拂面,近看粉墙黛瓦,远眺绿水青山,细听橹声咿呀,呼吸水乡芳芳,可感受水乡绍兴非同一般的风情。 【7】周边<br>  站在桥上东望,是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从民居中间穿越而过的是题扇桥直街。<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题扇桥直街</i></h5> 题扇桥附近的题扇桥直街、蕺山街等这些小街弄堂,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题扇桥直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蕺山街</i></h5> 烟雨小巷,粉墙黛瓦,石路石墙,月门花窗,风景独特。 桥西正对蕺山糕点铺,单层砖木结构,在这里可以买到墨饼等极具绍兴特色的糕点。 糕点铺南侧是题扇阁,二层硬山顶砖木结构,楼阁二层有美人靠。美人靠是江南建筑的特色。 题扇阁一层为景区售票处,也经营各色画扇。 站在桥上往北望,近处是河水清澈的府河以及背河而筑的凭水窗楼,远处是蕺山,山上树木葱郁,塔亭楼阁错落其间。 【8】笔飞弄与躲婆弄<br>  前面提到王羲之为老妪题扇的故事,故事还没有结束:老妪尝到王羲之题扇这个甜头以后,就常常拿着百十把扇子在路边等着求王羲之题字。王羲之每次外出见到老妪,总是想躲也躲不开。<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笔飞弄</i></h5> 王羲之想这总不是办法。有一天,老妪又持扇而来,王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附近的小弄堂,人也躲到附近的另一条小弄堂。因此就有了这“笔飞弄”和“躲婆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躲婆弄</i></h5> 笔飞弄和躲婆弄这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