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视觉训练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池叶柱

<p class="ql-block">查阅刘陇黔教授主编的《视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第一章概述即是视觉训练的定义:</p><p class="ql-block">视觉训练是一种针对视觉障碍、与视觉相关的神经功能异常的非手术性、个性化、系统性的物理治疗。</p> <p class="ql-block">高大上的东西我不想去具体细讲,反倒是一些常见的、通俗易懂的内容我想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首先一点就是,为什么会存在视觉训练?</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其实从定义上我们就能理解:视觉训练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人们在视觉表达上出现问题后的一种治疗形式的总称。如果所有人都不存在视觉障碍或问题,比如视物不清、重影、复视、视疲劳等等,我想也就不会存在视觉训练了。</p> <p class="ql-block">其次一点就是视觉训练效果怎么样?或者换一个问法:视觉训练有用么?</p><p class="ql-block">视觉训练有没有用要从它的生理基础讲起。我们在谈视觉训练的效果时,首先要明白视觉训练的目的:不仅为了增强眼部肌肉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改变大脑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改变大脑的功能,也就是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视觉系统也是如此。Wiesel和Hubel发现在早期发育阶段人为遮盖一眼将导致该眼投射的视皮层神经元优势性发生转移。意思就是:遮盖眼投射的视皮层神经元数目减少,而对侧未遮盖眼投射的视皮层神经元数目增加。</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在后来的许多试验研究和临床表现得以验证,人的视觉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视觉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重现,人们才能够更有信心在视觉训练这条道路上深耕不辍。</p> <p class="ql-block">第三点,视觉训练既然有效果、有科学依据,那么它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呢?</p><p class="ql-block">谈具体内容,其实就是表达它有那些分类。这一点谈起来就要相对乏味多了,因为这涉及到一定的专业性。感兴趣的不妨往下继续看:</p><p class="ql-block">视觉训练在当下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了,至少理论研究方面是非常成熟的。根据执行视觉训练的视光师的不同,可以将视觉训练分为:正位视训练、行为视觉训练、感知视觉训练三大类。</p> <p class="ql-block">其中,正位视训练,也叫视轴矫正视觉训练。</p><p class="ql-block">临床上主要是对存在双眼视觉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弱视等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它是一种传统经典的视觉训练。是不是有点抽象?很正常。正位视训练一般在集合不足、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治疗处理上常见。集合不足典型症状就是视疲劳,尤其是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后症状会出现或恶化。正位视训练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产生的,效果也很好,可以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p><p class="ql-block">现代的正位视训练除了对斜视患者的眼位治疗外,还可以针对双眼视觉紊乱与障碍进行治疗。具体包括:远近眼位的矫正与训练、中心视力(视锐度)的训练、远近注视训练、运动视觉的训练和深度知觉的训练。</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些内容,如果要深入讲解清楚,篇幅太长,本次闲谈就不具体展开了。简而言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临床视光学视觉问题处理当中,正位视训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对于患者而言易学易做,而且很经济有效。物理治疗,基本上没有副作用。</p> <p class="ql-block">行为视觉训练发展于20世纪中叶,它是建立在视光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英国籍视光师A.M.Skeffington是行为视光学之父。他在1946年提出了著名的视觉“四环”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视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四个处理过程——抗重力、中心定位、识别和语言听觉交叉重叠所产生。视觉受到这四个处理过程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行为视光学与传统视光学在对一些基本理论的阐述上存在差异。比如传统视光认为视近的隐斜是导致临床症状体征的病因(基于集合压力模型);而行为视光则认为隐斜是视近压力导致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行为视光与传统视光相比确实有一些理论上的差异,但是它俩在检查过程和临床处理上大致相同。</p><p class="ql-block">英国的行为视光师协会(BABO)提出行为视光师是使用眼镜或视觉训练来促进视觉系统对视信息进行高效、完整的处理。行为视觉训练(不同于正位视训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视觉系统感知外界物体的能力。行为视觉训练要求患者主动参与到视觉训练当中,将所学习到的技能巩固在视觉系统中,并使这些技能可转移到其他的感知系统中。行为视觉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完整、正确的感知视觉系统。</p><p class="ql-block">行为视觉训练的目的是治疗视觉损害、神经系统异常、学习障碍在内的视功能异常,除传统视光所关注的部分,行为视觉训练还关注视觉系统的有效性、视觉技能转移到其他系统与领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ABO在2008年提出视觉训练参考中说明,可以经由视觉训练获益的异常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失用症、阅读障碍、视疲劳、视屏终端综合征、获得性脑损伤、斜视、弱视、复视、运动技能低下等。</p><p class="ql-block">行为视觉训练这一概念好多业内人士都不太了解,更别提其他人了。究其原因,无外乎不被主流接受,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支持,大多依赖经验。</p> <p class="ql-block">第三大类就是感知视觉训练了。它主要针对存在视觉障碍症状的患者,但是患者的视觉系统本身可能没有受到影响。例如阅读困难症、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症、空间忽略等。这些感知视觉训练一般是由语言治疗师等职业治疗师来造成。</p><p class="ql-block">临床上其实也蛮常见的。好多人不了解的原因其实是忽略、漏诊。当然,专业的视光医生缺乏也是造成视觉训练难开展的关键原因!</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视觉训练能处理的视觉问题有很多,而且效果都还不错。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花相对少的钱解决相对困扰人的问题,很值!对于视光医生、视光师、治疗师来说,可以加深对视觉训练的理解、更好地应用到临床解决更多常见视觉问题!</p><p class="ql-block">专业加团队,视觉训练方能真正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专业参考:《视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主编 刘陇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