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zhā jì)古镇。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的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曾经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首诗对查济古镇风光的描写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绵延十里并能保留下几个时代风格的古老村镇是全国独有的,它历经时代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古往今来时代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查济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厚岸乡(现已合并到桃花潭镇),距离皖南泾县城60公里。古镇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将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查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17日,查济古村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p> <p class="ql-block">查济的“查”念“zhā”,因为村里人大多姓查,追根溯源,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池州两州刺史的查文熙。</p> <p class="ql-block">由于往返两地必经查济,他看到此处深山合围,溪流奔涌,土地肥沃,甚为喜爱,所以卸任以后,就决计在此定居。</p> <p class="ql-block">从查文熙定居后,查济逐渐由一个荒僻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落。查济名人辈出,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门,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p> <p class="ql-block">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处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p> <p class="ql-block">后来太平天国的战火和当代的破四旧让村庄废毁严重,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1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p> <p class="ql-block">古镇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是安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仍然保存着淳朴的民风,极少见到商业气息,有着原汁原味的古镇韵味。</p> <p class="ql-block">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p> <p class="ql-block">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内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p> <p class="ql-block">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p> <p class="ql-block">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p> <p class="ql-block">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用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p> <p class="ql-block">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窗子极少,多在高处,但采光通风都很好。</p> <p class="ql-block">砖雕、木雕是查济古宅的特色,门坊、墙裙、柱础、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题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人文气息浓郁的历史故事、传奇演义。</p> <p class="ql-block">“武陵深处是谁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这首古诗是明朝泾县学府的最高长官余珊所写,诗中所描述的就是査济。</p> <p class="ql-block">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两边都是粉墙黛瓦,交错的街巷很容易让人迷失在其间,眼前的路好像是已经走过,却又新奇。</p> <p class="ql-block">查济在建村时不曾有过整体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些零散,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巷子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查济的祖先是从山东迁居而来,所以旧称济阳世家。</p> <p class="ql-block">古徽州一直注重文化教育,查济也不例外,仅在明清两朝,查济就出了18名文武进士,196名文武举人,这其中还有两位官至王侯,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大师金庸原名为查良镛,他的祖籍就在查济。</p> <p class="ql-block">室内仍有保存完好的蓑衣和斗笠。</p> <p class="ql-block">宝公祠是查济古镇众多祠堂中最大的一座,是在明朝时期为纪念五世祖查宝源而建造的,这里的建造不仅精美而且独具匠心,有专门的风火山墙,其墙山高出房顶,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灾的蔓延,在墙面上还有青白两色的花砖,触摸起来非常的光滑。</p> <p class="ql-block">查济古镇不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特有的民俗风情,例如著名的“草人节”、“花炮节”、“古镇夜市”等,让游客深入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无人居住的老房内</p> <p class="ql-block">查济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显然,大诗人李白不会错失与这样美丽风景邂逅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在别了汪伦(临别时李白作诗《赠汪伦》)之后,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直到校书郎携茶带酒来款待他,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p> <p class="ql-block">自唐宋以来,查氏族人就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及家理。</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查绛又进行了整理,订立家规十条、家训十四条和家理五条。</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些家规、家训和家理就是查济的法律。</p> <p class="ql-block">氏族拥有对其成员立法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超越当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礼仪上,它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p> <p class="ql-block">总结说来,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为中心而展开的。</p> <p class="ql-block">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中国百姓最根本的信仰是对于祖先神灵力量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无疑,祖先崇拜是一种古典而又悠久的“民间祭祀”。</p> <p class="ql-block">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一般而言只有一个祠堂。</p> <p class="ql-block">但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一千三百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了(无外乎中举、进士及第、做官、封诰、发财等),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p> <p class="ql-block">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楼廊廓设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有防盗作用。</p> <p class="ql-block">宋末元初的查济人查郁因其人缘好,人财均异常繁茂,始开基立业,建宗祠、修宗谱,规模宏远。后其曾孙查桂申更为发达,生六子(恩源、图源、宝源、洪源、珍源、栗源),个个发迹。</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后辈就在明宣德年间各建大祠堂一座,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雕琢;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p> <p class="ql-block">到明末清初时,查济人的官宦生涯进入了鼎盛时期,一门六进士、三进士、兄弟进士、文武进士、文武举人一浪接着一浪,翰林、京官、封疆大员、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不绝于政坛,据统计,明清两朝,查济七品以上的官宦就达一百二十九人,他们发迹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衣锦还乡。</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宗族制为基础的古代社会里,再也没有比建祠立堂更好的方式来光宗耀祖了。据查济人的口口相传,说在鼎盛时全村共有祠堂一百零八座,暗合了《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英雄之数。</p> <p class="ql-block">尚存的只有二甲祠、宝公祠、洪公祠等几座了,而且保护状况不容乐观,都面临着坍塌的危险,亟待修缮。</p> <p class="ql-block">在查济,能与祠堂相媲美的建筑只有牌坊了。查济原有七座汉白玉牌坊,文革悉数破坏。</p> <p class="ql-block">这些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传统人文环境。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总监阿兰先生来查济考察,对查济的高品位、原真性赞不绝口。中国著名的文物专家罗哲文考察查济时对查济古建的“原汁原味原物”、村落的趣味性与自然环境皆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查济的兴盛,走的是“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致仕”之路。</p> <p class="ql-block">中兴四世祖查淳一“经营生殖,开其源,节其流。以富额报籍于京之宛平。景泰间岁值大饥,奉例输粟一千石。”而查铭更是结交开封王,成为有名的大贾。</p> <p class="ql-block">查氏乃周公后裔,邹鲁传人,崇儒重教,仅明商人查图源、查洪源、查宝源弟兄三人就先后建有龙山书院、石门书院、晓山书屋、栈岭书屋;明末清初的查若灏一次捐给济阳家塾沃田四百余亩;清查玉衡除专建有红杏山庄给自己儿子读书外,还一次捐给族校千两银子,正是这些商人对教育的一掷千金,奠定了义学的基础,使得查济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查济明清两代有二个翰林,文武进士十四名,文武举人百余名。</p> <p class="ql-block">荣誉与发展:</p><p class="ql-block">2002年原厚岸乡开始对查济旅游资源开发,2005年撤乡,为加强查济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p> <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成立泾县查济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利用办公室,为县政府直管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机构。</p> <p class="ql-block">2008年县旅游体制改革,撤销原单位,成立查济景区管理处,机构性质、资金渠道不变。</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发展“板栗乡、桂花村”为主题的古村休闲度假游经济,通过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市场开拓,现在查济旅游业十分火红。</p> <p class="ql-block">全国一百五十多所院校来查济写生,其中五十多所院校挂牌建立写生基地。查济共拍摄专题片以及以查济为外景的电影、电视剧二十余部。</p> <p class="ql-block">查济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说查济是深山碧玉,仅仅把它作为一件物什来看待的。</p> <p class="ql-block">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虚怀若谷,不与世俗争锋,只愿独守家园。</p> <p class="ql-block">转念一想,我又觉得查济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无处不在,鲜活的脸庞荡漾着生命的韵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脉,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朴敦厚民风正是她纯洁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查济游览了数日后,追随李白的足迹走进了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省泾县以西40公里桃花潭镇翟、万二村之间。</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使潭显名于世,成为历史名胜。</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桃花潭镇的民居,房间很大并且非常干净舒适。</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阁为三层八角砖木结构,高25米,底层10米。画檐飞角,似塔非塔,造型别致,气宇轩昂,颇为状覌。每层有题刻门额,底层谓“盛世文明”,第二层曰“文光射斗”,第三层曰“共登云梯”。昔日文人春秋登阁,听风吟诗,饮酒作画。</p> <p class="ql-block">泾阳县令汪伦因仰慕诗仙李白,故寄信李白,信中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白接信名欣然而至,汪伦乃实情相告,桃花者,潭名也;万家者,乃主人姓非万家酒店也。</p> <p class="ql-block">李白被汪伦的睿智和诚心所打动,携手登万家酒店,观潭饮酒。李白在桃花潭游景饮酒数月,留下十余首诗篇,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李白临行特赋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自此,桃花潭由诗扬名。</p> <p class="ql-block">踏歌岸阁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p> <p class="ql-block">坐船可到达桃花潭西岸</p> <p class="ql-block">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万家酒店位于桃花潭万家老街,唐天宝十四年,李白来桃花潭后多次与汪伦登万家酒店,观景饮酒。万家酒店上下两层,已于70年代开始坍塌,現在尚未修复。</p> <p class="ql-block">汪伦(722年-762年),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诗人,著名诗人李白好友。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p> <p class="ql-block">汪伦墓,墓两侧有石人、石兽。墓后面有汪伦祠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的万村万氏家族祖籍陕西扶风县,在南北朝时,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来到桃花潭西岸定居下来,万氏家族一直秉持着“以义为重”的家门风范,与这片土地相融相合。唐贞观年间,万氏五代同居,和睦相处,人称“义族”。唐太宗听闻后大为感动,旌表万氏为“义门”。到了唐文宗时,朝廷派官员巡视江南,听说万氏家族已经发展到300多人,还未分家,就亲自前往查看。302人同食同作,生活井然有序,家族共聚一处,没有矛盾纷争,“义门”之风不改。巡视的官员回奏皇帝,唐文宗深感万氏家族情义难得,亲书“义门”御赐。两代帝王两次旌表的“义门”,从此就成为万氏家族的荣耀,每天从门下走过的万氏子孙,也就都把“义”字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千百年过去了,岁月的侵蚀让砖石古门渐渐斑驳,但义门的故事,义行的传奇,却深深地铭刻在百姓心里,感染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站在怀仙阁上眺望桃花潭对面,是万家老街。</p> <p class="ql-block">2023年底至2024年初跨年慢游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安徽省泾县。2023年底是欣赏查济古镇典型的徽派建筑,感受查氏深厚的人文底蕴。2024年初是追随李白的步伐欣赏桃花潭的秀美景色,感受诗仙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泾县可谓是一县双古镇,徽派古建与山水如画同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