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穆棱县莲河村。家乡有一条大河—穆棱河。<br> 五岁的时候,离开家乡,随父母到北大荒。家乡的那条河,我没有什么记忆。<br> 年幼的时候,母亲常常给我们讲述家乡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离不开那条河。家乡的那条河,便在我的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h3> <h3> 那条河,我不曾记得,也许是脑海里的影像,它的样子越来越清晰了。<br> 爱做梦的我,梦境多半模糊。可只有同一个梦境,让我清晰不忘,回味无穷。<br> 梦中,我来到一座大山的山脚下,眼前有一条宽阔的河流。那河水时而湍急奔腾,时而悄无声息地流淌。再顺着河流放眼望去,河水无止境地流向远方。仿佛“哗哗……”作响的水流声音,进入耳中,让你陶醉其中。<br> 回过头来,仰视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只见山顶上,五彩缤纷的祥云,变化多端,飘浮不定。云彩之间射出来的光,刺得睁不开眼睛。索性不去看它,可还是忍不住,极力地睁开眼睛,在那满天飞舞的云彩中,追寻着什么似的。<br> 被梦惊醒之后的我,回想着梦中的情景。那仙境般的地方是哪里呢?我怎么会几次梦见它呢?让我疑惑。</h3> <h3> 一次,在和父亲聊天的时候,我和父亲说起那萦绕心头的梦境。我描述得真真切切,父亲听得津津有味。父亲笑容满面,不时地点着头。没有一句言语的表达,可我却觉得父亲和我一起分享着那美好的梦境。<br> 梦是心中所想,是心灵的涟漪。隐约感觉到那是我向往的地方。</h3> <h3> 二0一七年,我们四姐妹重返故乡,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离别了整整六十年,才回来看看我的出生地,真让我感慨万千。<br> 从穆棱县八面通市,驱车前往莲河村,只需一个半小时。透过车窗,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的感受。<br> 一路上,没有离开我们视线的是那条穆棱河。此时,我们的话题都是家乡这条河的故事。<br> 四妹十几岁的时候,回老家读小学,这条河给她留下太多的记忆。她不住嘴地说着,我们想象着故事情节的画面。<br> 那时候,四妹常常和伯父家的弟弟、妹妹们,一起下河抓林蛙。又肥又大的林蛙拿回家,取出它肚子里的油,到集市上卖,价钱还不便宜呢!穆棱河里的玉石可是远近闻名。草花玉、树花玉是经过四五千年才形成的。人们在河边就可以拾到玉石,家家都会有好多块漂亮的石头。挑选喜欢的玉石,经过精心的打磨,制作成漂亮的装饰品。<br> 让妹妹最开心的是她和小伙伴们,常去河边嬉戏,洗澡,洗衣服。一起沿着河边拾小石头子。谁要是拾到好看的石子,大家一起分享它的美丽。那可真是孩子们玩耍的水上大乐园呀!<br> 四妹讲述的故事情节,让我沉浸在童话般的故事里。穆棱河的魅力所在,才让人们生活中充满着美好与幸福的感觉。</h3> <h3> 村子离我们越来越近,游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幼时离家,老时归,太久的时间了,我的心情无法平静。<br> 进村第一眼就看见村口立着的标志石。标志石上面“莲河村”三个红色的大字,吸引着我们。望着它,那种回家的感觉,暖意融融。<br> 这家乡的标志石,镇村之宝,虽说平凡普通,在我的心目里却是壮观神圣,无可比拟。</h3> <h3> 回到家乡,让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梦中的那座山。站在山头上,那山,那水,那村落,尽收眼底。 <br> 那穆棱河蜿蜒曲折的由南向北,无尽地伸向远方。正是金秋时节,河两边的庄稼以待收获。尤为突出的是那金黄色的水稻占居了大面积,抢尽了风头。<br> 穆棱河如同一条银色的飘带,飘浮在这片原野中,这夕阳余晖的衬托下,张扬它的活力,显得动感十足。<br> 坐落在山脚下的村庄,村民们居住的环境四周环山。红瓦白墙的房子,排列整齐。数不清的白色路面,就像一条条丝带,连接着每家每户。<br> 浓浓的人间烟火,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让人向往。<br> 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br> </h3> <h3> 我们来到曹家老房子的地方,这是我和姐姐,三妹出生的地方。房子早已不是老房子的模样了,新式的乡村砖瓦房,农家小院,温馨舒适。<br> 隔窗相望,室内结构还是东西两间房。西屋的南炕,洒满了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看见就舒服,真想在炕上坐一坐,躺一下。那一定是家的感觉。这就是我出生的屋子。虽然不再是曹家了,但还是倍感亲切。</h3> <h3> 夜幕降临时,再见小村庄四周的风景。眺望远处那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山脉,如此的壮观。山势连绵起伏,一个个山头相互连接,形成了特有的大自然景象,如此的壮阔。穆棱河流源于大森林之中,注入乌苏里江。这条长河形成的画卷,如此的博大之美。<br> 此刻我觉得这山,这水静静地守护着生活在它怀抱中的人们。<br> 离别了整整六十年的故乡,像梦境一样的存在,真的为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而自得其乐。</h3> <h3> 二0一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我们兄妹七人和家人一行十一人陪同父亲重返故里,再次满足父亲的愿望。<br> 这是我第二次回故乡,七兄妹一个不少,陪老父亲重返故里,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br> 其实父亲离休后,几次回过老家,但父亲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亲自带我们回老家。父亲总说:“莲河是曹家的根,那里有曹家人,你们都不能忘记了。”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我们的心情也得到了安慰。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br> 我们知道,父亲心中的家就是莲河村,家乡的亲人呀,山水呀,树木呀,这一切都是父亲的爱。<br> 九十二岁的父亲能带孩子们回老家,长者九十二岁,曾孙两岁,四世同堂同行,实属难得。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时光。</h3> <h3> 这又是一个金秋时节,熟悉的画面再次映入我们的眼帘。不管你在哪个位置去欣赏它,都有穆棱河的身影。它的存在,才会有如此精彩的画面。</h3> <h3> 进了村口,亲人们早已等在那儿。堂弟福礼把父亲从车上扶下来,对父亲说:“认识我吗?叔。”父亲高兴地说:“不认识你还了得,我们老曹家人。”看到福礼弟和父亲这种亲情感,让我们激动。一路上话语很少的父亲,不知道他的心里有多么想念老家的亲人。</h3> <h3> 我们来到福礼家,父亲说:“到家了,到家了。”他扫视着弟弟家的房子,庭院。从父亲的脸上就知道,他有多欣慰。曹家过日子,家家都像样,看着就心里踏实。<br> 我们的心情何尝不是和父亲一样,老家浓浓的生活味道,令人羡慕。</h3> <h3> 回到老家,必须要去看看穆棱河。远远看到桥头那高大的吊桥牌,让我们加快了脚步。走近于它,吊桥牌上的《莲河大桥》四个大字清晰起来。<br> 哦,这就是家乡的大桥。木质的桥面铺装,坚硬而又美观。宽宽的,长长的大桥,走个来回,也体验不了脚下这座桥会给家乡的人们带来多少的方便与安全。</h3> <h3> 那次,在这莲河大桥上,我们七兄妹和父亲讲述着一桩桩以前的故事,回忆美好记忆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深深。<br> 我们聊得尽兴,都争着讲着自己心中最美的故事情节。</h3> <h3> 父亲八岁来到莲河村。是这片土地养育了他,穆棱河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br> 那时候家乡的穆棱河,由上游八面通,流经莲河村,直至下游梨树镇,这段河流最大,河面最宽。从河水开化到河水结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趣事,说都说不完。<br> 在穆棱河边儿长大的人,没有不会游泳的。父亲水性好,伯父的水性更厉害。就连我的几个堂弟们的水性也是全村出了名的。<br> 听福礼弟弟说,他们小的时候,家乡的这条河,特别美。河水清澈见底,河岸全是沙子,河的两边生长着茂密的柳树。河边的水里一墩儿又一墩儿的柳树毛子,就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这条大河。<br> 男儿们,成伙结队的去河里洗澡,游泳。福礼弟和他的伙伴们各个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游泳技能。百八十米宽的河面,从这边河岸到对面河岸,游几个来回不在话下。大伯扎进河里,一个猛子,就是几十米。打鱼摸虾就连父亲都不及他。曹家两兄弟的水性好,是村里出了名的。<br> 这些还不算啥,那下河摸鱼更是有意思。摸鱼最好的地方就是柳树毛子根下,许多鱼藏在树根下,搅浑了水,摸起来更容易些。<br> 那河喇喇蛄多的是。女孩子在河边儿浅水里就能抓住,清透的河水,老远就看到喇蛄一群一群的。手里的工具一个盆就可以。钓喇蛄更过瘾,只要你站在河边,拿着短短的鱼竿就能钓到一大洗衣盆。<br> 回到家里,你是烧着吃,炸着吃,还是煮着吃,红红的,个头不小的喇蛄,样子像龙虾似的。其味道也不亚于龙虾的味道。<br> 钓鱼呀,摸鱼呀,用网绰子绰鱼呀,下鱼须笼呀,哪种方法,都会让你满载而归。<br> 吃不了的鱼,把它晒成鱼干,保存下来。冬天的时候,可是饭桌上的一道带有荤腥的菜。大的鱼干要吃的东西,在石头上扎软了,生着吃。这又是孩子们美味的零食,大人们的下酒菜。<br> 这些美好的回忆,多数是四妹的亲身经历,她十四岁的时候,回老家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留下了难忘记忆,每每说起老家的事儿,话匣子关都关不住。</h3> <h3> 父亲静静地听着我们记忆中的故事,脸上露出笑容的瞬间,也流露出他陷进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条穆棱河,留给他的不仅是那和家人共享的美好记忆,还有那不可忘怀的事情。<br> 父亲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村委会的机要通信员,经常去区里送信取信。交通工具只是一匹马。穆棱河涨水的时候,他就淌水,或是游泳过河。徒步往返通讯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从不延误。<br> 小时候,我们看到父亲的门牙是镶的。听母亲说,那是父亲骑马磕的。不过父亲也是骑马的能手呢。<br> 这条穆棱河呀,发怒的时候,也会让你束手无措。抗美援朝的时候,父亲正在县公安局上班,他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出发前,回莲河村探亲。可要归队的时候,穆棱河发大水,无法返回单位。大水退后归队,赴朝的队伍已经出发了。就这样错过了再次重返战场的机会。父亲不曾和我们提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我想,这一定会是他一生中的遗憾吧。</h3> <h3> 望着穆棱河临时搭起的桥梁,也是那么美。我们指着那桥,告诉父亲,那是为修铁路而搭建的大桥。下次再回来就会看到跨河的铁路了,火车跨河行驶,那个情景一定更壮观。</h3> <h3> 穆棱河,你究竟要勾回我对你的多少美好记忆呢?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把头探出车窗外,随我而行的家乡河,渐渐地离开了我的视线,没有了踪影。<br> 对穆棱河的留恋,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看着坐在身边的父亲,心里想着,穆棱河给父亲留下的本事,让父亲受益于生活中的故事,在我的心中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br> 六几年的时候,我家住在永丰农场。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留给我们的记忆也是一样的美好。<br> 小河开化的时候,父亲一有时间,就去河边钓鱼。父亲一去钓鱼,我们就高兴,喔,又有鱼吃啦!我们知道父亲会钓回来好多鱼的。 <br> 除了钓鱼,父亲还常去河边下鱼钩。不管钓鱼,还是下鱼钩,我和姐姐都会为其做好准备。放学后,我和姐姐带上铁锹去柴火垛跟前挖蚯蚓。这让父亲啥时候去钓鱼,都有足够的鱼饵。<br> 记得傍晚的时候,我和姐姐去河边的草甸子抓青蛙,父亲用它做鱼饵。黑天前,父亲把鱼钩下到河里。第二天早上去起钩,回回都有收获。运气好的时候,会拎回来好几条大鱼。父亲把鱼放在洗衣盆里,大半盆的鱼活蹦乱跳的。我和姐姐妹妹们围在一起看鱼,父亲就告诉我们鱼的名字。狗鱼呀,鲶鱼呀,鲫鱼呀,还有草根鱼呀。我还真是从那时候认识了这些鱼,知道它们的名字。<br> 冬天的时候,父亲还去过小河川冰捞鱼呢。捞回家的鱼,半冻着,那蛤蟆冻僵的四肢伸得直直的,可放到盆里,倒上凉水,一会儿,蛤蟆就缓过来了,在盆里上串下跳的。<br> 那个时候,家里生活挺困难,一年见不到几次肉腥。可只要父亲不出差,我家就能经常有鱼吃。</h3> <h3> 从小就听母亲说过,“你爸游泳可厉害了,在村里一般人都比不上他。”从父亲的嘴里却从来不提他的水性有多好。<br> 一九九九年,弟弟带我们的父母去大连旅游,到海边玩,父亲下海里游泳的一幕,惊呆了家人。七十几岁了,就像一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好厉害呀!</h3> <h3> 目睹父亲游泳,让我记得清楚。<br> 一次我去大庆看望父母,我们陪着父母去杜蒙游玩,回来的路上,经过大庆的莲花湖,大家下车到湖边游玩。<br> 莲花湖面积大,水深难测。岸边的湖水清透,湖的周边景色很美。它是大庆百湖之中最美的湖。来往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br> 我们坐下来歇息,欣赏着风景,聊着天,突然发现父亲不见了。我们连忙起身,看到石头上父亲的衣服,石头下放着父亲的鞋子,知道父亲下水了。我们望着湖面,边找边喊着爸爸。附近没有父亲的影子,再往远处望,看到有个黑影,断定那就是父亲。这可吓坏了我们,那么远,我们谁都不会水,周边又没有救护的措施,急坏了我们。<br> 我们拼命地向黑影挥手呼喊。过了一会儿,似乎父亲听到我们的喊声,向我们游来。<br> 这时候,正是太阳快要下山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湖面。镜子似的湖面,被阳光渲染得发出刺眼的光芒。父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离岸不远的地方,他停下了。只见父亲露出头来,两臂交叉着往头上,身上撩着水,<br>身子一起一浮地漂动了。我用手打着眼罩,那射在湖面上的阳光,让父亲成了金人。整个湖面就像一副生动的的画卷,精彩绝伦。<br> 父亲上了岸,看不出他有多累,只觉得他的脸上流露出很得意的样子。八十岁了,竟然能在那么深的湖里踩水。好佩服父亲有这么大的本事,我们这些旱鸭子,在父亲面前真是自愧不如呀。<br> 那次亲眼看到了父亲游泳,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深藏不露的他,究竟有多少本事?让我琢磨一辈子。</h3> <h3> 穆棱河从前给予人们那原生态环境的生活气息,如今似乎已经无影无踪了。河水浑浊,水流量少了。河岸上,河水底沙子变成了淤泥,河两边的柳树毛子少了许多。被污染的河水,河喇姑一个都没有了,孩子们也很少去河边玩水了。留下的只是人们对过去的思念和回忆。<br> 多年以来,穆棱河正日益展示着它的魅力,人们更多的是利用穆棱河水的资源,拦河造坝,灌溉农田。兴修水库,发电,养殖。<br> 家乡人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br> 站在山上,环视四周,群山环抱,树木给那山装点成了绿色的海洋。俯视山下,村庄的宁静与穆棱河的身影相得益彰。<br> 好个依山傍水的人间仙境的画面。</h3> <h3> 家乡的美好,都是穆棱河所赐。家乡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穆棱河丰富的水资源,浇灌着万亩良田。<br> 眼前,金色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举目远眺,无处不在。我真为家乡的人们高兴,这又是一个丰收年。</h3> <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承包山林,承包土地的政策,农民们得到了实惠。<br> 村民们除了种植水稻,也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玉米、大豆,还有那东北黄菇娘。<br> 来到堂弟家的地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玉米、大豆长势良好。那一大片菇娘地更是喜人。正值菇娘收获的时候,弟弟、弟妹,早上四点钟下地,天黑才回家。为的是摘下优质的菇娘,能卖个好价钱。孩子们也会到地里,帮大人一起干活。<br> 这全家一起劳动的场面,收获的喜悦,感染着我们。<br>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气息,着实让我感觉到农民的不易。用汗水换来的果实,累中有乐,苦中有甜。<br></h3> <h3> 总是忘不了,最后一次陪父亲回老家的情景。<br> 知道我的父亲回老家了,曹家可热闹起来来了。父亲的侄男外女一个不少的赶回村里。不管手头的事情多忙,不管路途多远,都不想错过亲人相聚的机会。<br> 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最欣慰的是我的父亲。父亲高兴,我们更是兴奋。让我们感觉到,亲戚的所在,堂姐、堂弟的凝聚力,真的让在外的家人们感到家的温暖,回家的快乐。<br>回到家里的人,同一句话“还是老家好!</h3> <h3> 家人们围坐在桌子前,一桌子的饭菜,看着就食欲大增。堂姐说:“都是家乡饭,纯天然绿色食品,你们吃好。”不用姐姐,我们知道,这一道道美味饭菜的食材,都是取自家乡这片土地的。<br> 穆棱河里的鱼,山上采来的新鲜蘑菇,河边田头随手可拾的山野菜,还有家乡特产的野生黑木耳。样样俱全的山货,在我们眼里那是很珍贵的东西。可在家乡人的生活中那是常上桌的家常菜。<br> 现杀的自家养的笨鸡,除了小鸡炖蘑菇以外,姐姐用鸡血做的血糊噜,可是我们最爱吃的曹家传统的一道菜。黄得透油的笨鸡蛋炒韭菜,好纯正的味道。还有那各种自家种的蔬菜,在家里人的厨艺下,道道儿可口美味。<br> 啥样的菜肴叫满汉全席,我们没品尝过。地道的家乡美食,那一定胜过所有的名餐大厨了。</h3> <h3> 饭桌上的主食,家乡必可不能缺少的美食。满屋飘香烀苞米的味道,早就让我们垂延欲滴了。啃着新下来的苞米棒子,还惦记着碗里的大米饭。吃饱了还停不下来,一口米饭入口,细细品味家乡水稻磨出的大米,香郁柔滑。<b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我的家乡,体现得淋漓尽致。满山遍野的野生果实,农民们取之受益。丰富的水力资源,造福于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br> <br> </h3> <h3> 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农历冬月初四),是我第三次回故乡。这次是回莲河安葬我的父母,了却父亲的遗愿。<br> 那天,正是父亲的生日。是巧合,还是天意,直觉下,父亲生与此日,终于此日,是上天的安排,是自然规律的必然存在。可谓是良辰吉日吧?<br> 父母永远的离开,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欣慰。我们的父母,同已故的亲人长眠于此,以青山为依,以河流为伴,这何尝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归宿呢?</h3> <h3> 在这特殊的日子中,我们还是为父亲庆祝了生日。堂姐,表妹,孙女弟妹们,在厨房忙活做菜,擀面打卤。这是父亲离开老家六十几年,第一次在老家过生日吧?想一想,父亲好有福气呀!离开了我们的第一个生日,有这么多的家人为他庆生。怀念之情,无法言喻。<br> 饭桌上,没有往日相聚的谈笑声,含泪祝福父亲的生日。悲痛中,为曹家有这么高寿的父亲而欣慰。也为父亲充实幸福的一生而自豪。</h3> <h3> 那天,尽管寒风凛冽,但我还是想去莲河大桥,看看穆棱河。约上堂弟,领着我的女儿、侄子、外甥,来到河边,站在莲河大桥上,与孩子们欣赏冬日里穆棱河的风景之余,更多的是我对这条河的讲述。述说着他们的爷爷、姥爷对家乡的爱,倾吐自己对家乡这条河的感情。回忆着一年前陪同父亲来这看穆棱河的情景。让孩子们记住这条河,这个小村庄就说他们的根。</h3> <h3> 脚踏在河面上,似乎与河水贴得更近。清晰感受到这冰封期的穆棱河,依然流淌着,无休无止地流向更远的地方。那“哗啦啦”的流水声,仿佛在倾述这岁月留给我们的故事。</h3> <h3> 向远处看去,数不清楚几个,高大粗壮的水泥墩子,耸立在河面上。堂弟告诉我们,那是准备修建新的莲河大桥立的水泥墩子。<br> 气派十足的桥墩,让我顿时心情愉悦。期待着下次回故乡,看到新的莲河村大桥。</h3> <h3> 二0二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正值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我第四次回故乡。时隔四年之久,终于能和弟弟、妹妹回故乡祭奠我们已故的亲人们。</h3> <h3> 驱车近十个小时,到了莲河村。表姐家早已准备好饭菜,等着我们进屋就吃饭。可我心里惦记着去看莲河大桥。姐姐和弟弟们都说:“快去看看咱村新建的大桥吧,那桥老带劲儿啦!”<br> 我们又上了车,弟弟开车,转眼间就到了莲河大桥。弟弟放慢了车速,从桥头开到桥尾,又转回到桥头,让我们欣赏窗外的美景,感受一下车行驶在这座大桥的滋味。<br> 回到桥头,我们下了车,更近距离接触大桥。<br> 桥下河水的诱惑力,让我一路小跑,来到了河边。这个季节,穆棱河水势很大,但这一段水流缓慢。宽大的河面,显得格外宁静。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淡粉色的河水,泛起鱼鳞似的波纹,荡漾着,静悄悄地向桥的那边流去。时不时地打起一道道的小旋涡,温柔地,渐渐地扩散开去。宁静的河水,奏出美妙的旋律,悦耳动听,让我陶醉其中。<br> 家乡的这条大河,再次拨动我的心弦。爱你!我爱你!</h3> <h3> 站在大桥上,俯视桥下的河水,眺望伸向远处的河流,一次又一次的欣赏大桥的全貌。深为家乡的飞速发展,而赞叹不已。<br> 长达近三百米的大桥,那桥墩,那桥面,还有那桥栏杆,坚固无比。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建桥人员的日夜奋战,让这座大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这片土地上。给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给子孙后代留下不朽的丰碑。</h3> <h3> 不经意的梦境,让我努力的去寻觅。现实中,比梦境更美好的东西,如此这般铭心刻骨。<br> 无论我在何处,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穆棱河的眷恋,都不会改变。因为它是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br> <br>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