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菟

清荷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当先民们把对大自然的崇敬化为虔诚的图腾后,一个个独特的文化元素悄然形成并流传下来。青海省同仁市年都乎村土家村寨的“虎舞”就是这种原始图腾的最鲜明代表。</p><p class="ql-block">“虎舞”有一个很奇特的学名——於菟舞。几百年来,生活在高原上的土族人在古老的村寨里跳着神秘的於菟舞,</p> <p class="ql-block">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市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关于"於菟"习俗的历史渊源,有楚风说、羌俗说、本教仪式说等多种观点,民间也有多种说法。</p><p class="ql-block">“於菟”是一古词,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辞源》中解释: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与这一称谓有关的故事中讲述,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因而,这地方被称为於菟。土族至今仍保留"於菟"这一对老虎的别称以及驱"於菟"的习俗,是土族傩舞与巴楚文化间有关联的一个现实佐证。关于虎的崇拜,还有许多民族文化间的关联,如彝族崇黑虎,而彝族的先民与氐羌有着密切的联系。土族的先民中也与氐羌有融合之处,土族所处地也属于古羌人地区。</p><p class="ql-block">年都乎村流传的"於菟"舞应为春秋时期的楚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历二十日清晨,这一天被青海年都乎村的土族人认为是一年中的“黑日”,故用跳於菟舞的仪式驱除病灾,将一年的灾难驱除赶尽。当日正午时分,每家的男主人集中到山神庙举行敬神和煨桑仪式。山神庙内供奉的是“二郎神”,年都乎村的百姓都敬“二郎神”,认为全村得以安宁、五谷丰登,全靠“二郎神”的保佑。</p><p class="ql-block">煨桑是土族和藏族地区常见的一种祭拜形式,信徒们在不同规格的煨桑炉内放置松柏枝、用青稞磨制的炒面、酥油和白糖等物品,然后点燃,煨桑献祭。“煨桑”袅袅,飘向天穹,带去人们真诚的祈福,祈求神灵的保佑。</p><p class="ql-block">化装於菟舞者在表演前要做一番特殊的准备工作。首先脱光上衣,将裤腿卷到大腿根部,赤身露腿,用煨桑台中的炉灰涂抹全身。然后,由本村的化装师一一化装,化装颜料是锅底黑灰和黑色墨汁。化装师将这些舞者面部画成虎头状脸谱和虎皮斑纹,腿部则画成豹皮斑纹,背部呈水纹状。头发上梳如刷形,朝天立起,似虎狂怒状。然后在头戴佛冠、手执单面羊皮鼓的拉瓦的主持下,祭拜二郎神,以求得到真神法力。接着,八名於菟握持用经文裹定的木棍,到庙前的广场,围绕桑台,伴着锣鼓声有节奏地跳起古朴的"於菟"舞</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村庄里,家家院门紧闭,院内摆放着各种食物,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肉、做圈馍、备酒及果品等献给於菟们。众於菟到达村内后,“拉哇”和两个老於菟在村口或巷道里不断击鼓起舞巡视,以防妖魔逃去。另5个小於菟则跑遍每家每户,驱赶村民家中的妖魔。特别指出的是,於菟进入村民家中时不从大门进入,而是翻墙越入。於菟进院后不断在各房间跳来跳去,驱赶妖魔,他们见肉就叼,见馍就拿,享用人家专为他们准备的供品。而后把数个圈馍套在手中的树枝上,口中叼着大块生肉,又翻墙越院至另一家。</p><p class="ql-block">在村民们看来,於菟从谁家拿走或吃了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驱走了隐藏在自家的妖魔,预示着来年人畜平安、吉祥。万一出现谁家被遗漏时,主人家主动将备好的食物送给於菟们,以示於菟已经光顾此家,并带去了家中的妖魔,使他们度过一个吉祥之年。在仪式进行当中,家中如有患者,见於菟到来时都要卧地让众於菟从患者身上反复跨越数次,表示驱除身上的病魔,以期早日康复。一些患病者还主动仰卧于於菟必经之路上,等待於菟从身上跨过,以带走病魔获得痊愈。当於菟们转完整个村子时,时辰已接近太阳落山时,“拉哇”与两个老於菟站在村内巷道中,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接受村民们的大饼、牛羊肉、白酒等供品。驱除了全村妖魔之后的於菟们这时手持串满圈馍的树枝,口叼着肉,以“垫步吸腿跳”的动作舞向村口。</p> <p class="ql-block">而后,众於菟们在鸣炮声中快速冲向隆务河畔,用腊月冰冷的水洗去全身的虎纹。这冰水不仅洗去了於菟们身上的图纹,更重要的是洗去了全村百姓家的邪气。与此同时,“拉哇”在村外河滩诵经焚纸,跳火堆、表示将妖魔彻底烧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