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下的悲欢离合(六)朝战烽烟

妙 蕊

<p class="ql-block">  上集讲到,1949年10月在贵州省,姥爷张焕玉一家人终于团圆了,息兵罢战、天下太平了,结束了战争风云下的颠沛流离的分离苦难,夫妻二人终于久别重逢了!此时,我的妈妈庆兰11岁,舅舅九珠3岁,两个孩子围着爸爸妈妈又蹦又跳的,一家四口激动万分,开心极了!在山清水秀的铜仁市,姥爷时任十六军46师后勤部政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开启了从未有过的美好欢乐的日子。谁料想,正当小家庭团圆美满之时,宁静的天空骤起风雷,幸福的乐章戛然而止,几千里外的鸭绿江畔拉响了警报,朝鲜战场燃烧起熊熊烽火,这滚滚浓烟迅速弥漫遮蔽了整个天空……</p> <p class="ql-block">  1950年秋,朝鲜战争爆发,姥爷部队立即处于紧急备战状态,此时,其他部队已陆续向东北的鸭绿江畔聚集。1951年春节刚刚过完,军队接到命令,迅速开拔朝鲜前线,于是,焕玉匆匆告别了妻儿,他们大部队就集结严整,星夜奔赴北方了,留下一部分人在铜仁市待命。不巧的是,姥姥安冬梅此时身怀重孕,即将临产,住进了部队卫生院,幸好卫生院要过几天才出发北上。卫生院距铜仁县城隔着一条河,没有桥,过往行人需乘小船摆渡,卫生院驻扎在一个大庙里,重伤员睡木板床,轻伤员和医务人员都睡在铺着稻草的地上。此时刚解放不久,一切物资都很匮乏,卫生院条件非常简陋。说来也是命运的不幸哦,冬梅每次生孩子,身边都没有丈夫的陪伴和爱抚,每次夫君都是在前线打仗,不知所踪,而且又不通音信,冬梅总是坚强而孤独的承受生孩子的痛苦,独自扛过月子期的艰辛磨难,生长女和二儿是如此,此次生孩子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1951年正月十八的夜半时分,冬梅临盆了,肚子开始剧烈疼痛起来,两名医护人员赶紧在旁边照料接生。此时,营区的上空骤然响起急促的哨音,传来重要通知——将于凌晨五点钟,后续部队要集结出发北上。"哗"一下子,人们迅速起床,纷纷忙碌起来,打背包的,捆行李的,收拾医药器械的,在周围一片紧张忙乱的气氛中,姥姥安冬梅生下了家中的第三个孩子,这是个女婴,就是我的二姨贵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部队走后,留守处的军人和家属孩子们继续留在铜仁市。冬梅出院了,可是身边无人照顾她的月子呀!四岁的儿子正是顽皮的时候,十二岁的长女每天上学,也不会照顾哦,冬梅产后无人照顾,一切全靠自己亲力亲为,每天喂奶、哄婴儿,洗衣洗尿布,做饭、收拾家务,缝缝补补,完全无法好好休息,也没有什么滋补的营养品。她一个虚弱的产妇,不但不能坐月子,还要操持家务,照料着三个孩子,其中的艰难辛苦可想而知,姥姥的第三次"月子",就是这样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冬梅好不容易咬牙扛过了一场月子的考验,上天居然给她降下另一场考验哦,这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就在小婴儿贵云两个月大的时候,一天,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是一位军人,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婴儿,他介绍说,这是三个月大的男婴,名叫小建平,军人掏出一封焕玉的亲笔书信递过来。冬梅接过信展开一看,明白了,这男婴是焕玉的好战友许团长的孩子,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军人,就在不久前部队接到命令赴朝参战,在开拔北上时,乘坐的敞篷汽车在翻越贵州的大山途中,发生了车祸,汽车掉进山沟里,孩子的妈妈连同许多战友都不幸遇难了,这小婴儿被抛出去很远,侥幸活了下来。许团长即将入朝参战,孩子无人抚养,于是,好心的焕玉恳请妻子代为哺育小建平。冬梅见此情况,非常同情,放下信二话不说,就接过了可怜的襁褓婴儿抱在怀里,慈爱又心疼的亲吻着孩子的小脸蛋,自此,家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男婴小建平。</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食物原本就很匮乏,更别提什么营养品了,冬梅的身体得不到滋补和休息,奶水根本不够两个婴儿吃,她每日用自己的母乳喂足男婴,而给亲生的女婴,喂的却是奶粉,对小建平悉心照料,呵护倍至,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尽职尽责,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小建平带在身边,生怕有个闪失,对不住孩子的父母。此时,姥姥一人带着四个孩子,非常的不容易啊,大女儿每日上学,四岁多的儿子上幼儿园,小女婴两个多月,寄养的小男婴三个多月,冬梅肩上的担子异常的沉重!这两个小婴儿年龄相近,一会儿这个尿了,那个拉了,一会儿这个吐了奶,那个哇哇大哭,冬梅忙的不可开交,把两婴儿料理收拾妥当后,要抓紧时间洗一大堆的尿布,洗全家人的衣服,还要做饭洗涮,收拾家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没有成衣可买,四个孩子们所需的衣服鞋袜、被褥等等,全靠姥姥一双巧手辛苦的赶制,做不完的针线活。每天在夜晚的油灯下,冬梅细心的剪呀裁呀,一针一线的缝啊补啊……就是这样,她日复一日地忙碌着,含辛茹苦地支撑着,心中苦苦思念着战场上的夫君,盼望丈夫能早日平安归来!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姥姥安冬梅,不愧是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她</span>默默的克服了一切困难,以瘦弱的身躯,顽强支撑着这个家,她每日的辛苦劳累,我们现代人是根本无法承受的!</p> <p class="ql-block">  1951年的深秋时节,贵州铜仁市的留守部队接到命令,全部出发北上。于是,留守处的全体军人家属孩子们开始了大迁徙,先乘汽车,途经四川省,又转乘上了运兵的军列火车。冬梅拉扯着四个孩子,一路上大包小包带的全是孩子用品,奶粉、奶瓶、尿布、暖壶、衣被等等,庆兰和九珠两姐弟,跑前跑后力所能及的提着轻东西,战友们帮助搬拿行李,冬梅抱着背着两个婴儿,一路上的搬迁辗转,其艰辛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留守处一站一站的暂短驻扎,又不断的起营拔寨,向北进发,最终来到了安东市(现为丹东市)。那时正值1952年的初夏,刚巧十六军回国进行武器装备的改良,把汽车、坦克、枪支全部换成苏式装备,十六军在安东整训期间,从战场上回来的焕玉与妻儿们终于团聚了,一家人相见那真是喜出望外呀!家中喜添了小千金——我的二姨,此时这小女娃一岁多了,已经学着走路了,生的漂亮可爱,焕玉一见是疼爱的不行,他把小女儿抱起来坐在他腿上,仔细端详着孩子,笑呵呵的逗弄着:“我的宝贝小闺女哦,快,叫爸爸!”,只见小女娃奶声奶气的叫道:“爸爸!爸爸!”,哈哈,焕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呀!由于是在贵州出生的,爸爸给孩子取名叫"贵云"。这一次,因为有朝鲜战场的召唤等待,加之紧张的备战训练,焕玉没有多少闲暇能与家人相伴,军队改装完毕后,焕玉就随部队再次入朝参战了。</p> <p class="ql-block">  此次十六军换苏式装备,许团长也回国了,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抚养得这么好,对冬梅无私奉献的母爱与艰难辛劳,非常的感激与钦佩!此时,小建平已经会走路了,很招人喜欢,许团长作出了一个妥善安排,他把儿子接走了,雇请了一位18岁的农村姑娘给照看着,住在留守处里,他也随部队入朝去了。后来朝鲜战争结束后,许团长回国与这位保姆结了婚,小建平有了一个美满的新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啊,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多少甜蜜的家庭被迫分离,多少鲜活的生命英年陨落,当许团长家庭遭遇横祸的艰难时刻,姥姥冬梅不顾自家的困难情况,以仁爱之心接纳了小建平。她含辛茹苦将三个月大的男婴,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哺育,一把屎一把尿的,悉心照料了一年多,抚养孩子度过了最关键的奶娃期,婴儿的第一年是最让母亲费心劳累的一年哦!姥姥的慈怀善举,姥姥的坚韧顽强,令我们后人永远敬佩和赞叹啊!</p> <p class="ql-block">  后来,家中又添了第四个孩子——我的三姨,此时,一家人分离在三地,姥爷焕玉在朝鲜打仗,姥姥冬梅身边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在东北十六军留守处工作,长女庆兰在东北另一个小城上中学。那个年代没有电话,通信也是不正常的,一家三地,彼此浓浓的思念无以传达,只能默默地盼望,默默地牵挂,苦熬在心里,泪洒在枕畔……从1937年起,在十几年战火纷飞的滚滚烽烟之下,姥爷一家人经历了一次次漫长的分离,又一次次短暂的相聚,尝尽了悲欢离合的苦辣酸甜,他们度过了多少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望眼欲穿的日子啊!</p><p class="ql-block">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