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樊士杰 王晓岚</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火花,画面是一名工人和一名农民笑盈盈地各自用一只手臂搂住对方的肩头,又用各自的另一只手合力抱起一只巨大山芋。人物造型简约,形象醒目,写在画面最上端和最下端“积极食用山芋,巩固工农联盟”的标语点明了火花主题。</p><p class="ql-block"> 1958年初开始至1960年冬季结束的大跃进运动给当时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都造成很大影响。大跃进时期提倡的密植、、深耕、改土等错误操作导致粮食歉收,各地人民公社大食堂浪费也了很多粮食,导致全国粮食严重匮乏,国人都处在饥饿中。山芋由于十分耐旱、高产,生长周期短,有的六十多天就能收成,正好弥补粮食的不足,因此成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最常见的充饥物,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山芋在中国的北方叫红薯、地瓜,南方人叫它番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芋再不是当年瓜菜代粮时的充饥物,一跃成为养生的人士的首选,用它当做主食替代精米白面提供碳水,是当今餐桌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p><p class="ql-block"> 山芋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而是400多年前由越南引进的。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姓林的医生,由于替一位交趾(即越南)守关大将治病而结为好友,恰逢交趾国公主久病不愈,大将便把林医生推荐给国王,公主的病治愈后,国王设宴答谢林医生。席间林医生吃到从没见过的番薯,就藏了半截生番薯准备带回中国。当时将番薯带出去交趾国是要被杀头的,守关大将看见老朋友违法,感觉左右为难,不放是不义,反之是不忠,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放行了。番薯从此开始在中国繁衍,由广东、福建蔓延到全国各地,但番薯的名称在广州、福建等地比较盛行,其他地方多数还是称之位山芋。</p><p class="ql-block"> 大跃进过后的自然灾害和与苏联的恶交让饥饿笼罩全国,在那三年度日如年的饥荒岁月里,小小山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困难时期的救命粮。“番薯也是宝中宝,价钱便宜营养高,多吃番薯省米面,支援国家建设多。”的宣传口号和各种各样的宣传画,鼓励人们以山芋代粮,共渡难关。</p> <p class="ql-block"> 各地发行的山芋干券及山芋干代粮券,印证了特殊时期的口粮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4.1.2美篇发布原创作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