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阳镇纪拐村焦李自然村,位于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东去1.5公里连接311国道,耕地集中在村南。有4个村民组,近千人,村里主要有李、焦两姓。 明清时期,村中大街为襄城北部的东西交通要道,向西通往庾河、王洛等大村古镇,向东连接双庙、桓坡等重镇名村。 古时候大街两旁有酒馆、车马驿站、粮荘等。 如今村西尚存有轱辘沟(古大道)遗迹。 该村明初由李姓建村,故名李庄。 明朝已有寨,亦叫李家寨。 <p class="ql-block">焦李的焦姓,祖上居住在许昌焦庄,明朝中期,李家闺女嫁到焦家,李家和焦家是亲戚,李家是焦家的姥娘家。</p> <p class="ql-block">当时李家比较富裕,焦家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寒,有焦姓兄弟俩从小投靠到姥娘家生活。</p> 焦氏兄弟二人在姥娘家长大后,没有回老家,干脆在村里以扛长工为生。 以后,在姥娘家的护佑帮助下,焦姓兄弟俩在此成家立业,选择村东定居生活。 焦家祖上靠着吃苦耐劳、谦恭勤俭,慢慢的人丁兴旺起来。 至清朝中期,李焦两姓人口基本相等。 因为李焦两姓祖上是亲戚,两姓人家彼此你来我往,和谐相处。 有一年,县衙派人搞人口普查,官差到村里一查,村里只有李焦两个姓氏,焦姓居东,李姓居西,两姓人口相等。 习惯于找茬的官差说李庄对于焦姓不公,按方位传统说法,东为上,西为下,村子该叫“焦李”。 官差信口开河,竟然在户册上随心所欲地把李庄写成“焦李”。 李姓族人哪里肯依,一行十多人到县衙讨公道,请求更正户册上的村名错误。可县衙当差的人蛮横不讲理,回复说:错了就按错的办,不予更正。 胳膊扭不过大腿,李姓族人气愤不已,想不到焦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喧宾夺主,销了“李庄”初名。为了维护“李庄”固有的村名,一气之下要与焦姓划清界线,李姓召集族人,在村子中间挖了一条南北大沟,把李姓居住区与焦姓分开。后人称此大沟为“腰寨沟”。 而焦姓族人为了显示存在感,对外干脆自称是“焦李”的。时间久了,“李庄”被人淡忘,“焦李”取代“李庄”。 至清朝晚期的同治年间,河南、山东爆发捻军起义,官府宣传义军为“匪”,要求各地围村筑寨,防避“匪”乱。李姓重修了村西寨墙,焦姓重修了村东寨墙,并有可能扩建了村东的寨子。 焦姓在东寨门上方嵌入“天全寨”红石门额。今天,我们从这块红石门额上,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信息。其一:焦李村打寨时间为同治五年(1866年),距今150多年。其二:清朝晚期,“焦李”村名已俗定约成。其三:门额左下方刻“焦李村创建”,说明焦姓扩建了村东的寨子。其四:村寨称作“天全寨”,寓意何为?可否解释为“老天有意成全了焦氏家族”? 一百多年过去了,焦李村走进了新时代。 李焦两姓更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腰寨沟”早被填平,焦李两姓早已混居在一起,早已不再纠缠历史恩怨,因为都是乡里乡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述:焦永华</p><p class="ql-block">图文:邓军</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