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约在大半年前,我就接到大师兄们的邀请,2023年11月将返校组织同班同学聚会,邀请我参加纪念法学院法学专业设立30周年。30周年,沉甸甸的数字,确实值得回顾、纪念与展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受到邀请,我颇感荣幸。三十年前上学时,我们没有如今的内卷、躺平、摆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专毕业生还很抢手、能找个不错的就业单位。如今,中国的大学生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被当今有的人称为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就业艰难的环境里,据说有的研究生当了外卖小哥,还有一位北大核物理博士去应聘城管岗位。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我们还沾了一点时代的红利,尽管我不是既得利益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我们读书那时高等教育产业化还没有全面开花、高考的竞争压力依然在。那些年除了深圳外,一个砖头掉下来,十个人里面也不会砸到多少大学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要知道,我们那时用的电脑型号还是386,还没有微软的windows软件。我学的是DOS系统,用三点五英寸的软盘建树目录。来自山区的我,第一次上电脑实操课一半时间都在摸索。我第一次感到了跟珠三角城市同学的差距,因为他们已经轻车熟路应用自如。哪像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功能可比电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好些时候,我都认为是命运的安排。当年是先报志愿再高考,我本意是想报工商管理专业的,结果因那一年该专业不招生。在专业与学校之间,我考虑选学校,阴差阳错间选了经济法专业。山区的学生啥也不懂,不像现在城里的学生可以提前到大学校园区参观、咨询,到学校报到的时候我才知道它是法律专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还是理工大学中的法律专业,以至于毕业找工作时好些单位带着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们这帮学生,如看怪物让我们五味杂陈。我记得当年有一位授课老师说过设立法学专业的缘由,大概是经过社会调研未来广东的经济发展需要30万名律师、30万名会计师、30万名税务师,于是学校应运而生开设了法学专业。老师讲到,华工是珠三角企业家的摇篮,当时的香江三剑客TCL的李东生、步步高的段永平、创维的黄宏生也是华工的校友,有就业基础也需要这三类专业的人才。且1992年邓公南巡,解开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死扣,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里程碑,明确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就业前景向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大师兄师姐们成了第一届的专业试验品,我和同班同学是第二届的小白鼠。首届招生25人、第二届招生33人,懵懵懂懂的我们就这样踏上了大学之路。</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宿舍楼分布在不同楼层,巧的是班里就我的宿舍跟师兄们在同一层,课余经常能碰个面。且还有几位师兄喜欢打乒乓球,我们时不时有机会切磋一下。除了同专业外,我也爱串串门,有意无意的找不同专业的同学聊天。回看起来,也许是一个还算不错的习惯吧,可以让更多的人记住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人的一生机遇很重要,早一年毕业与晚一年毕业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在没有背景和家世加持的情况下,我被分配回县里一家濒临死火的企业,继而放弃走上了打工之路。与我关系好的钟秋明师兄则分配到了广州一政府部门,成功在城里立足。那个时候,去深圳还得办理边防证、外地人在广州还需要申办暂住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从毕业到走出校门拼搏的前五年,刻骨铭心。两年前,我将这一段经历以文字记录下来,美篇取名为蹉跎人生路系列。包括:《蹉跎人生路之一:那一年,凤凰花开》、《蹉跎人生路之二:那一年,初入江湖经风雨》、《蹉跎人生路之三:重庆之约,何日君再来》、《蹉跎人生路之四:北京梦醒,回首寂寞冷秋》。以上系列,可谓迷茫岁月青春回忆!有兴趣的话,可以翻看我的美篇作品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的十年、二十年,作为来自农村的穷小子,我没有人生的奢望与幻想,苦行僧般生活的路逐渐走出荆棘与泥泞,开始有点曙光甚至偶尔一点掌声和鲜花。我的人生故事也慢慢的绽放,包括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奇迹。虽然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换来一点人前的风光,但我心里非常清楚和清醒背后的心酸,不被表象所迷惑或者失去自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毕业二十周年的时候,我组织了班里的纪念活动。当时有的同学已经找不到了,有的同学联系不上,也有的同学已经不幸离开人世。世事无常人生不易,所以那句且行且珍惜才能感动人。对我而言也要感谢亲人在天之灵的护佑,2012年春节经历一场煤气中毒,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华工法学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毕业生已经超过万人,地位远非30年前可比。只是作为吃螃蟹的毕业生,我们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没被重视的感受颇深,也让班里有些同学不太愿意提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但我与当年授课的老师和学院保持着联系,包括一些师兄和师弟师妹。特别是法学院校友会成立后,大家的接触和互动多了,从心里来说更加愿意学院办得越来越好。我因为是资深校友,也担任了校友会的相应职务,包括校友会换届被推荐为轮值会长。但因我刚刚当选所在区的人大代表,在社会事务趋多的情况下,我推荐了其他资深的师弟师妹们来担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与老师们之间,我和徐松林教授联系最多。徐老师是我当年《刑法》课的授课老师,他也是参与法学专业设立的老师和首位法学院院长,法学院也是在他和继任院长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以前时不时在电视上见到他,受邀请就社会事件发表法律意见。每每看到他的消息,我都会拍个照片或者微信聊上几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起来,当年的授课老师其实比我们这些学生大不了很多,也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三十年来,老师们也有各自的发展之路。比如教我们《商法》的杨振平老师,他后来做律师代理了轰动一时的“许霆案”;教我们《逻辑》的刘江老师,后来调入公共学院也在研究领域有所作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我跟老师们的联络还是没有大师兄钟秋明、曾胡强他们两位多。作为本次30周年纪念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他们跟大部分老师还有联系。在纪念活动前2个月,我和钟秋明、曾胡强等校友去大学城中医院看望了李振连老师。李振连老师当年教我什么课程,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他后来调到了星海音乐学院任职。不巧的是,李振连老师病重无法顺畅交流,他知道我们在组织30周年的纪念活动,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参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30周年纪念活动在钟秋明、曾胡强、蔡光明三位大师兄的统筹下,不断的推进迎接返校日的到来。这么一个重要的活动,真的需要提前半年准备,千头万绪琐碎的事情太多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本次活动的积极支持者,我推荐了同班的梁伟宁和梁逸华两位参加。梁伟宁毕业后进入到珠江三角洲一城市的法院民事庭,工作二十二年后从庭长职位辞职来到广州做律师。他是我们班还保持学生时代纯情的人,对同学真诚热情。当年,伟宁还是我结婚时的伴郎。梁逸华同学在体制内离职,目前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他公司也成了我们广州同学聚会的落脚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间中会问一下秋明兄筹备情况,也做好了帮手的准备;当他把参会名单发给我的时候,我给他们筹备组一个大大的赞。他们班除了一位不在人世的、一位体制内落马的以及一位联系不上的,再加上纪检部门不便参加的外,来了18人。这个比例相当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另外,秋明和胡强两位师兄还邀请到了当年的不少授课老师参加,包括刘江老师。刘江老师当年给学生授课时,刚毕业没多久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岁。她那时长发飘飘青春靓丽,在男多女少的理工大学是一道风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3年11月18日中午,我提前到了大学城的法学院。广州的不少大学,其校庆日都在10月、11月,所以一到这个时候,祝母校生日快乐的视频和链接就刷屏朋友圈,颇为热闹。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等。或许,不少大学都是在1952年第四季度完成调整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已经好久没有来过大学城校区了,到法学院的路上发现还有金融学院、网络学院。看起来,各间大学都是与时俱进啊。当年我们读书时,华工有热门的“三国演义”专业: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当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也不知道如今这些专业的命运如何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法学院大门口已经竖起来迎宾背景墙,座谈会场亦布置好。我第一个签到,学院办公室的陈婷主任带着几名学生准备迎接各位老师和校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绕着会场转了一圈,发现屏幕上正播放着大师兄师姐们的照片。这让我颇为意外,印象中大师兄师姐是比较内秀不够活跃的,不像我们班人数多一点且各种才艺的人都有。但这么多的活动照片,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他们,我惊讶之余请逸华同学拍下来发到我们的班级群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热闹的时刻到来了,随着学院领导、老师、校友的陆续进场,气氛一下子起来了!如同当年一样,我们这些学生团团的围住老师们,一阵寒暄互相辨认。这些年,我与徐松林老师、蒋悟真院长、朱文建书记都有联系,但将近30年没见过刘江老师了,她第一时间认出我,因为我的微信有头像,此前我们有交流。张友好副院长、韦萍副书记、张凤凉、韦署林等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但也有听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时光流逝,每个人都历经变化,我这个二师兄也真的有点像“二师兄”了。现场不敢贸然相认,我对照着人和名字,逐一介绍自己。我们当年还叫社科系,时任书记苏来英老师也到了现场,她依然是那样热情和快人快语的样子。30周年纪念会后,我和伟宁、逸华与苏书记还相聚了一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重逢的珍贵时刻,大师兄师姐们首先向学院表达了心意,他们捐赠了一块电子显示屏。捐赠仪式后,大家留下法学专业创立30周年的大合影。今天,大师兄师姐们是主角,他们最有感触也最有感受。我和伟宁、逸华两位二师兄,沾沾光顺便也邀请几位老师一起拍了个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30周年座谈会由钟秋明师兄主持,蒋悟真院长和朱文建书记分别发言,欢迎大师兄师姐们和其他年级的校友回到母校,蒋院长也回顾了国内外法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以及华工法学院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心母校、支持法学院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师们发表自己的感言后,大师兄师姐们逐一话当年、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发展之路。如同秋明兄所言,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情,他的女儿也考上了华工建筑系,非常优秀。我记得梁智良师兄的孩子也考了华工,接过上一代的接力棒。在座还有师兄师姐在法学院进修,回来读研究生的。曾胡强师兄则在毕业后,直接留校;蔡光明师兄也一直鼓励自己的孩子考研选华工。借这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与几位师姐也久别重逢了,岑昶宁、肖宁、黄艳清等,黄秋梅师姐在广州工作,我们见面的机会要多一点。有一对修成正果的大师兄、师姐也到了,同学情加爱情,可谓情深款款!来自潮汕的吴岱伟师兄,我依稀记得他当年的模样。还有两位低几届的优秀校友郑飞虎和李海涛,飞虎我们已经相识,海涛是初相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逐渐成为社会脊梁的七零后,是经历过艰苦生活的一代、是还保持着淳朴善良的一代、是抱有期望和憧憬且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代。当然,也是心怀纯真的一代,大家对学校、对校友、对社会的人和事都会有一份情怀。当年的大师兄师姐们还有毕业分配、二师兄赶上了分配的末班车。当时可以双向选择,你自己找到工作也可以不分配。幸运的是大师兄们毕业时赶上了好年景,大部分人进入了体制内。“二师兄”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大了很多,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很多时候,一个人要走的路与他的努力和成绩没有关系,当然人生之路虽难走也总有平坦之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个巡回发言,我认为总体上来说,大师兄师姐们的际遇还算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发展得不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师们的发言有趣又谦逊,徐松林教授回忆起30年前的情景,坦言当时办学条件不好对大师兄、师姐们有些亏欠。其他老师也笑言,我们前两届很多不了解这个专业的学生,是被“哄”进来了。但老师们回头看到学生们今日有各自的成就,一致认为大家都很优秀和综合素质高,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有出色表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确实,钟秋明师兄就讲过,他当年高考志愿时是冲着“经济”两字来的,不知道经济法是法律专业。就这样,我们懵懂之间与法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还不太懂人情世故之际,在应用专业知识方面就吃过亏。客户反映跟我谈合同颇为不易,感觉是跟律师在谈业务,这些都是当年在读书时的印记。只是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拿下司法考试的牌照,已经回不去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徐松林教授接上我的发言,他说这些年来一直都称呼我为“小潘”,也关注着我的情况。他认为在企业不容易,而我已经做到了上市公司旗下集团的副总颇有成绩,也有了领导的气场。这年头领导不易做,我自己也很惭愧,因为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艰辛不易,过去的这些年我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所承受的挑战和压力并非一般人能体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次30周年互动,我是来纪念和感悟的。对我而言,非常珍惜校友之情、同窗之谊,冥冥之中我们成为法学院的大师兄、二师兄,这一特殊的人生交集很难得。我不是纪念活动的主角,但却是与主角们走得最近的。当然从今以后,我相信我们的生活还会有交汇的时候,会有后续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30年的重逢与纪念,我祝福他们这一届大师兄师姐们。晚宴期间,秋明兄提出希望我来组织明年的下一场相聚,我还没有心理准备,且看到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吧!</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