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落实学校劳动特色教育。在元旦来临之际巨兴小学一年级5班开展了主题为“巧手包饺子 劳动促成长”的包饺子劳动实践活动。</p> 饺子知识我知道 <p class="ql-block"> 饺子原名“娇耳”, 相传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名医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他看见灾民们饥寒交迫,两只耳朵被冻伤的惨状,便将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们吃。之后,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饺子”。如今,饺子已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寓意。比如,“更岁交子”中,“交”与“饺”谐音,以此代表团圆如意。饺子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明信片。</p> 大显身手包饺子 <p class="ql-block">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此次包饺子庆元旦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不仅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生活劳动技能,又让他们切身享受自己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