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海会.雅文学社迎新年“东坡书院人文之旅”活动纪实

雨中健行

<p class="ql-block">总期第二十五期,2023年第13期</p> <p class="ql-block">辞旧迎新访东坡,学习先贤再扬帆 </p><p class="ql-block">---顽海会· 雅文学社迎新年东坡书院人文之旅</p><p class="ql-block">2023年即将过去,在这年尾岁首交替之际,玩海会·雅文学社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寻访苏东坡人文之旅”活动,汲取先贤智慧,挥鞭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12月29日早8点由雅文学会长吴国琛老师牵头组织和带队,雅文学社一行23人驱车前往位于海南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p> 前言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雅文学社迎新年东坡书院人文之旅</p><p class="ql-block">苏轼的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p><p class="ql-block">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p><p class="ql-block">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p><p class="ql-block">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p><p class="ql-block">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p><p class="ql-block">“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p> 东坡书院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p> “走近苏东坡”这里有我们 <p class="ql-block">文友怀着敬仰的心情而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坡书院映入眼帘的景色静谧幽雅</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儋州的主要经历: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p> <p class="ql-block">看到苏东坡的塑像格外敬仰,不约而同与千古先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正式的参观在下午两点开始。在讲解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逐一参观了以下几处重点景观:</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p><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既是弘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钦帅堂</p> <p class="ql-block">载酒亭:载酒亭是苏东坡会客旧址。亭顶盖绿瓦,周围有8角形栏杆,上挂“人鱼忘返”匾额。亭边有莲花池和金鱼戏水池,传说苏东坡和州官张中曾垂钓于此。</p> <p class="ql-block">载酒堂:始建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系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载酒堂位于全院中心。此堂建于绍圣四年(1097年)11月,苏轼取《汉书·扬雄传》“载酒肴,从游学”的典故命名。</p> <p class="ql-block">东坡祠:又称大殿,在载酒堂后。此祠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原在东坡居所桄榔庵。泰定四年(1327年)始建院中,祀苏轼,以其子苏过及黎子云配祀。今祀中塑有东坡讲学组像。</p> 认真听讲 <p class="ql-block">《司命宫杨道⼠息轩》“⽆事此静坐,⼀⽇似两⽇。若活七⼗年,便是百四⼗。黄⾦⼏时成,⽩发⽇夜出。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是故东坡⽼,贵汝⼀念息。时来登此轩,⽬送过海席。家⼭归未能,题诗寄屋壁。”</p><p class="ql-block">他说:闲暇的时候就静坐,静⼼反思,这样⼀天可以当两天⽤,时间就变长了。时间如⽩驹过隙⼀般,⼀晃我就⽼了。屏住呼吸,排除杂念,全在⼀息之间。⼈要有这种⾃律和⾃励。</p><p class="ql-block">当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儋州,哪还能有⼼思静坐?这个诗、词、⽂、书法、绘画都精通的苏轼,就是因为有了静的功夫,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摒除⼀切外界的⼲扰,可能就是所谓的豁达。</p> <p class="ql-block">文友们被东坡书院的劝学、劝和 、劝耕精神深深感染。</p> <p class="ql-block">两位诗人对苏东坡对海南人民的贡献,身入其境,驻足观看,不愿移步。我们宣传组记录下他们的由衷情怀!</p> <p class="ql-block">两位德,智,体,美很全面的文友余敏,袁凤仪在此拍照。</p> <p class="ql-block">站在劝耕图前,凝久伫立的是一位纂刻兼诗人的文友老师,她此刻又有了新的创意。</p> <p class="ql-block">东坡井:为元符元年(1098年)秋冬之际,苏轼夜与诸生寻得甘泉,遂凿此井。后人将此井命名为“东坡井”,以志纪念。它造型奇特,呈波浪状,井底铺有大石板,有孔如碗口大,正对泉水源头。水极清甜,虽遇久旱而不枯。</p> 激情澎湃的座谈会 观后感专题讨论现场精彩回放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由刘老师主持,大家围坐在东坡私熟里,畅谈了对此次游学的感悟。主要是集中在他才华盖世却一路被贬,面对命运不公,却能豁达超脱的处世之道和人生观,以及他的志存高远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在北宋的动荡时期,这样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文学家,始终没有实现他的人生志向。但他仍能在任职之地以自己所能尽力为百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开心石头老师首先发言</p> <p class="ql-block">程世宏老师跟进发言</p> <p class="ql-block">洛立新老师作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忆江南,塞外已清秋,过尽千帆皆不是,梦断江南十六州。中秋国庆同载酒,桂花、板栗、黄牛!</p><p class="ql-block">三秋尽,名利俱已休,半杯新茶迎远客,烂柯一局争鹭鸠。人生哪能多如意,抓周◇撑舟◇品粥◇</p> <p class="ql-block">佩恩老师学习感言</p> <p class="ql-block">王玉琪学习感言</p> <p class="ql-block">贺登科老师学习感言</p> <p class="ql-block">张敬敏老师感言</p> <p class="ql-block">最后,讨论在意犹未尽中告一段落。大家在汲取古人先贤的滋养后,以全新的姿态迎接2024年的到来。</p> 花絮 <p class="ql-block">一路欢歌笑语</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p> <p class="ql-block">行程中</p> <p class="ql-block">在近4个小时的车程中,程老师带领大家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和才艺表演。会员们来自全国各地,才艺涵盖了乐器,体育,篆刻,歌唱,书法,摄影,古琴,围棋,沙滩网球,音乐等多个领域,可谓人才济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扶老携幼的好文友佩恩老师</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学识渊博,对于苏东坡的研究持续了10年,走访了17处东坡居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著有7本研究专著。在这样一位史学家的讲述中,我们得以了解了苏东坡命运多舛,颠滞流离,满腔报负和才华未得施展的一生。也聆听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经历和造福百姓的生平事迹,对于他的品格肃然起敬。在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中,东坡居士始终保守赤子之心,不忘初心,为国家,朝廷和百姓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p>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 <p class="ql-block">到达东坡书院已是中午,王老师和贺老师为大家在东坡桥饭店安排了丰盛的午餐。席间大家有酒助兴,交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午饭前,利用还没上菜之前,再请刘老师讲课</p> 才华横溢,作品展示! <p class="ql-block">一醉陶然老师诗歌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游学詹州东坡书院</p><p class="ql-block">一醉陶然</p><p class="ql-block">《雅文学社》邀我游学詹州东坡书院并作前缀助讲,盛情难却,从驾躬行。作五律步韵东坡《荆州十首其一》。又填《西江月》一阕。</p><p class="ql-block">欲访詹州郡,轻车五指川。桄榔承故址,载酒泛书船。古井千钟饮,耕牛百陌旋。清谈论执子,更笃圣贤坚。</p><p class="ql-block">西江月~詹州东坡书院东坡体,步东坡韵</p><p class="ql-block">湾上层层细浪,山中密密云霄。轻车满载玉郎娇,笑论青松芳草。古镇酒旗风月,梦婆菌苜琼瑶。东坡书院上仙桥,举子豁然知晓。</p> <p class="ql-block">袁希华老师感言与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各位文友们好!我们能有幸参加这次的文旅活动真是收获满满,要表达的感激之情干言万语也说不完!首先感谢这次活动的所有组织者的劳作与付出,为我们带来了最有意义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今后的日子里不再迷茫,要学东坡的思维格局!随时随地发现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贊古人东坡)古人仙作慧九洲,后者追综叙春秋,圣人挥毫歌盛世,诗韵天下染锦绣!</p> <p class="ql-block">开心石头老师摄影作品展示</p> 编后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主讲老师:苏东坡研究专家:刘兆一担任特聘讲师。</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王书琪老师担任总务</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贺登科老师负责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程世宏、栾祖荣夫妇组织才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本期美篇文字编辑:马梅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