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杨公寨

小草

<p class="ql-block">  杨公寨是一处非常有名的古村寨。古寨距灵宝市区5公里,属尹庄镇管辖,历史非常悠久。原来寨子里住有六七十户人家,后来陆续搬迁。从寨子房间内张贴的报纸来看,直到1995年还有人居住,现在已彻底废弃,无人居住。有村民将羊放在寨子里,当作羊圈使用。</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第一次探访杨公寨。刚走到岳渡村,接到电话通知,市里要召开紧急会议,急匆匆赶回城里参加会议。2022年秋天第二次去杨公寨,结果灵宝绕城高速正在施工,将通往古塞的小路挖断了,只能遗憾的站着远处眺望杨公寨的南门。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是周末、月末、年末,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天气晴好,暖如春天,于是三往杨公寨,一睹她的风彩。</p><p class="ql-block"> 杨公寨建于一处小山或土塬之上,四周均是悬崖,悬崖深约30-40米,只有一条2米多宽的小路通行,可以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充分体现了先辈的聪明智慧。关于杨公寨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曰:杨公寨是弘农杨氏所建。弘农杨氏的奠基者杨敞,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约400年后,西汉时期的弘农杨氏家族出了一位杰出人物杨敞(?-公元前74年),字君平,公元前75年,被汉昭帝任命为丞相,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他的大儿子杨忠就是杨震的曾祖父。弘农杨氏的健人物是杨震。杨震最初在地方任职数年,进入朝廷以后,得到快速升迁,最后做到了司徒、太尉,位极人臣。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震有着极高的个人道德操守。当时,也曾有不少人向杨震暗中行贿,而他却坚持分文不受,并说出了那句现在耳熟能详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8个字,来告诫他们莫要贪赃枉法。一曰:是北宋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的杨业和他的儿子杨延昭(人称杨六郎)所建,用于屯兵抗辽,故名“杨公寨”。无论是杨震所建或是杨六郎所建,从现存的遗迹来看,也能感受到当年的喧闹。可叹时光悠悠,岁月沧桑,昔日的杨公寨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仅存的遗迹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面对着杨公寨的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遗迹,不禁使人想到宋代大文豪辛弃疾的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又犹如王子安在《滕王阁序》中的感叹: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城镇化在加快,有多少古老村寨已经如尘土一般化为乌有,只能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后世的人也只能从历史典集中去寻找曾经的家园。噫,回不去的故乡,忘不掉的乡愁。好在今日去探访古寨时,看到杨公寨旅游开发筹备处的牌子,希望早日开工建设,期待着能早一天看到恢复原貌的杨公塞。</p><p class="ql-block"> 果如此,善莫大焉!</p><p class="ql-block"> 时2023年12月31日15时,记之。</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的三个篆字,到底是空钟山、宝钟山还是定远山,查了相关资料也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进入寨门后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灵宝新区,古寨与现代距离如此之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