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响(十三)——窑山

莲灯微光

<p class="ql-block">窑山,在我遇到它之前,从不曾出现在我的脑图中,在马时雍编著的《杭州的山》里也不见它的踪影。直到2023年12月25日,那天我带着老妈漫无目的地乘坐公交313到达终点站瓶窑。想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去哪里逛逛!于是搜了一下高德地图,发现100多米外有一处景点“窑山公园”,那就去逛逛呗。</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里居然卧虎藏“龙”,藏着一座南宋窑址考古发掘地,此处考古现场发掘出三条龙窑窑炉。而整座窑山上已探明12处窑址,窑炉可能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南宋之前的亭市山也从此而改称窑山,亭市村也因此而成为流传至今的瓶窑。</p> <p class="ql-block">瓶窑窑山窑址堆积层厚达3~5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窑场向西延伸,至南山南坡、南山里横塘,再向西至横山东,陶穴栉比。窑里烧制的主要器形是束口直筒形陶质韩瓶,大者高约35厘米,腹径约20厘米;一般高约25厘米,腹径约10厘米。1999年曾在窑山西南坡挖出窑片堆积层,除韩瓶外,另有少量碗、盘、盆、盏等。2013年被审定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字介绍里的“韩瓶大宗”,韩瓶是指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军队专用的双耳瓶,“大宗”有多大呢?据说,早几年瓶窑人家里仍能看见800年前的韩瓶踪影,而日常农耕土作中也不时会发现韩瓶碎片。</p> <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处有亭市古陶瓷博物馆,可惜周一闭馆。</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条古意盎然的通道是运输陶制品的古道。沿着这条绿道可以到达南山摩崖石刻景区,或者到达瓶窑老街。</p> <p class="ql-block">老妈的体力有限,我们选择从小学弄下山。</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处意外地看到一堵白墙,只有四个简洁的大字“自然造物”,顺着白墙拾级而上,一片镜面水景平铺开来,几块大石疏朗有致地摆放着,有几分禅意。水景尽头原来是一家非遗陈列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又勾起了我成为手工艺人的梦想。我从小就对手工艺品情有独钟,据我妈回忆,我小时候跟她去上海,她要帮学校和同事采购各类物品,好长的清单,到了第一百货公司,她通常把我放在工艺品柜台,我就一个人在那里一件一件地看,直到她采购完毕来叫我。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翻跟斗的小人、音乐盒)、课程表、书签、宫灯等,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成为手工艺人。</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随意地闲逛,观摩,小坐,发呆,当然最好买点什么,哈哈!我不是托儿!</p> <p class="ql-block">有按类别划分的非遗手作。</p> <p class="ql-block">风筝</p> <p class="ql-block">皮影</p> <p class="ql-block">年画</p> <p class="ql-block">剪纸</p> <p class="ql-block">布艺。</p> <p class="ql-block">模具</p> <p class="ql-block">竹灯笼</p> <p class="ql-block">有按省市划分的非遗特色。</p> <p class="ql-block">还有按材质类别划分的陈列区。</p> <p class="ql-block">陶瓷</p> <p class="ql-block">竹编</p> <p class="ql-block">棕编</p> <p class="ql-block">琉璃</p> <p class="ql-block">砂器</p> <p class="ql-block">从商会弄出来就是瓶窑老街了。老街对面是豁然开朗的东苕溪。山上有泥可制陶,溪里有水能载舟,山水之间,瓶窑古镇就此生长。另一方面,瓶窑之所以能成为瓶窑,实则得益于南宋皇室的南迁带来的历史机遇。</p> <p class="ql-block">东苕溪波光粼粼,闪着亘古不变的光,波光里反映的却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