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30日,我们背起行囊,爬山涉水,来到“秦巴腹地”——安康。下榻景泰国际饭店,参加“国培计划(2023)”———陕西省农村市县级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31日上午,来自全省各市县的5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23)”——陕西省农村市县级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办开办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安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查芳亲切致辞,她欢迎各位学员来到“秦巴明珠”——安康进行培训学习,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运庚讲话。学员代表、安康鸿志学校谢贤婷老师发言。</p> <p class="ql-block">邱俊老师的讲座为《新课标之我读和我教》,她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学研究,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标给我们的审思、课标给我的思考、我践行课标的主张——“融教学”、课标突出的变化6个方面深入解读了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她列举了初、高中阶段的许多典型教学案例,向学员讲授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向学员提出了教学建议,全体学员认真聆听、思考、感悟,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焕龙老师的讲座为《师爱为魂,师正为范》,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创作,以及所见、所感,列举了一个个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其中有温情、有感恩,也有反面警示,他用鲜活的例子告诉学员,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浸润孩子心灵的芳香雨露,他的讲座让学员对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有了新的见解和更深的体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1月1日,来自铜川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陕西省教师发展研究院首批培训专家闫妍老师,为我们做了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学》两场精彩的报告。</p><p class="ql-block">上午的讲座,闫妍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对新课标的理解感悟,结合她执教巜背影》巜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狼》等教学案例,给我们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要设计好任务群,在情境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制订教学目标要和教学活动设计相结合”,“用好教材,明确教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尤其闫妍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研究成果“体验式语文教学”,用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指导语文教师如何创设情景,如何设计实践策略,体验式教学习活动链设计等。闫老师的“五个转变、教师发展方向”更是为参加训的语文老师们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报告内容接地气,语言风趣生动,赢得了阵阵笑声与掌声!</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讲座,闫妍老师不仅分享了她在作文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经验“新课标背景下写出教学的四个转变”“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方向”,告诉语文老师们“要使用好教材资源,真实的教、规范的教、灵活的教、扎实的教”。为了让学员们领会“创设情景,有效指导学生写作”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闫老师让大家做了“一分钟鼓掌”“撕纸”游戏活动,大家在活动中感悟作文教学的策略技巧,尤其一个游戏引发出46个不同的思考,给学员们深深的教学启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训组员心得分享</p><p class="ql-block">【三原县嵯峨乡中学 刘粉老师】 铜川第五中学的闫妍老师好似一束暖阳照进了我的心房。可能是因为互动环节我的发言与她的观点契合度很高,也可能是因为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和我不自觉的点头回应有了很多无声的交流,总之整整一天的两场讲座中,无论她的身形移动到哪里,我总在用目光追随,一种发自内心里的热爱与亲切感自然生发。她讲了有关阅读教学设计和写作教学两个大的语文教学主题,无论是分析他人的教学设计还是解剖自己课例的瑕疵,她都是那样的温婉淡然,绝没有犀利,也不觉得尴尬,多好的状态!真实而自然,正视也坦然。这让我总恍惚,觉得我就在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渴慕知识的孩子,在如沐师爱的春风。这么暖的一个人,教我怎能不喜欢!</p><p class="ql-block">【渭南市白水县城关一中 温爱莉老师】 闫妍老师在阅读教学“怎样教”中谈到内容的选择时,重点讲到了教学文本即教材的特性,她以《春》的预习内容和《济南的冬天》的课后习题来谈语文教学,让我们抓住预习和课后习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因为"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而课后两个层次练习,体现思维的渐进性,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举一反三,内化为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开启内心之门的‘智慧钥匙’。在课堂上将教育的使命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努力去唤醒学生,唤醒教师自己”。我想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不仅要有课标的东西,还要有教师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打开自己守着的那扇门,从里面走出来,改变自己。学习在继续,成长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商州区九年制学校 张淑霞老师】 教无涯,学不止。“请闭上眼睛,拒绝交流,我们做个撕纸游戏”。闫妍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新奇又忐忑的境地,睁开眼,每个人呈现的都是不一样的结果。“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闫老师的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答案精彩纷呈。“体验作文”的教学方法便以这样的互动方式得以呈现,简约、直观,有的放矢。闫老师的指导,让我们不仅从教师层面学到了启发学生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引导我们从作为一个社会人层面,让我们对自己向内在探究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洛川县中学 郭晓波老师】 闫妍老师组织的撕纸游戏,结果发现学员们完成的图案各不相同,由此我想到:我们搞语文教学,别做过多的要求、条条框框的束缚限制,这样会遏制学生思维,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局面。“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尊重孩子的个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呈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才是我们最期待的。</p><p class="ql-block">【太白县育才中学 刘晓侠老师】 “预估一分钟”、“撕纸”,闫妍老师用这两个小游戏调动所有听课老师的热情,参与其中,让听课的老师感受过程,从过程体验中说感受,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就形成了,一堂有说有写的作文课落地开繁花。无论从作文教学本身,还是生活中,都让我感悟良多,收获满满。一场小游戏平中见奇,小中见大,这就是师者解惑于无形中,师者启发于无声中,这就是闫妍老师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安康市白河县第三中学 罗开军老师】 浓浓激情培训时,满满收获入心来,闫老师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同时指出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学科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培养的重要性。闫老师还指导我们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方面下功夫。我想要说,凡事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那我们的教学就能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教书育人,我们披荆斩棘;漫漫长路,我们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汉中南郑 李晓凯老师】 听了闫老师的讲座,我反复在思考我们的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最后我想到了种子。种子是生命的一个隐者,从一粒种子中我们看不到花朵开放时的美丽芬芳,茎干的枝繁叶茂、果实的甘甜香美。但是所有这些美妙的事物,又全都无一遗漏地深藏于这平平无奇的种粒之中。我们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就应该成为这样一颗种子。闫老师的讲座和经典课例,就在我们培训学员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关注文本、立足学习起点、真实情境创设、注重资源整合、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的体验教学实践等无不体现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我也会努力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种子,助力他们枝繁叶茂、花开似锦。</p><p class="ql-block">【汉中洋县黄金峡初中 张汉敏老师】 闫妍老师的体验式作文教学分享让我深受震撼。通过开展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活动主体是学习者以体验、建构为主要形式,充分展开学的过程,生成学习成果。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习惯得以养成,认知能力得以提升,成为语文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这为我们一线语文人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p><p class="ql-block">总之,“行动才有收获,坚持会有奇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可以让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好的经验与做法,可以让开拓我们教学实践的视野。这些体会都是每一位老师们发自内心的切身感觉。只要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开拓创新,一点一点领悟消化,一项一项应用实践,必能达到理想的彼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听了杨文颖老师的报告《悦读语言 成我之文——写作教学的新思考》之后,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实用文体之一——记叙文的写作有一些肤浅的思考。我们认为记叙文中的化形法,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把某种思想情感等抽象对象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 化抽象感情为形象是一个重要方法。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怎样表达抽象的情感是一种艺术。</p><p class="ql-block">不少学生写记叙文缺乏对体现情感的事情进行具体的描写,总爱用很多文字抒发情怀,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情感,不会藏情于事、寄情于物,以致文章内容空洞、浅薄,不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我们要学会化抽象的感情为形象。化形的范例不胜枚举,如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把思乡之情化作月下怀乡的画面来表现的;李煜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把愁绪化作可见可感的景物来表现的。 艺术的道理总是相通的,写记叙文也一样需要运用化形法。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郑振铎的《猫》等都是情感浓郁的文章,但作者很少直接抒情,总是借形象的故事加以表现,借细节描绘打动读者。 学生作文也常运用化形法,如写“爱”的话题,有考生这样写: 爱是慈母灯下为儿织毛衣时映照在玻璃窗上的身影;爱是奶奶目送孙儿上学时在风里飘动的白发;爱是外婆提着保温瓶为外孙女送鸡汤一瘸一拐的步伐。 写“牵挂”有考生这样写: 母亲的牵挂,犹如雨后空中的那道彩虹,绚丽多彩;母亲的牵挂,犹如炎炎夏日的阵阵清风,给你带来阵阵凉爽…… 文章把抽象概念化为形象的画面,使作者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中考满分记叙文无不充满情感,这情感都是靠具体真切的故事和细腻生动的细节来演绎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都能与知名的专家名师对话,与同仁交流,与学友相伴,获取新知,取得经验,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享受着优秀培训团队带来的幸福感。2023年11月3日,在项目办老师们带领下我们来到安康市高新中学进行跟岗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安康高新实验中学的校领导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文化橱窗、教学楼、部室等区域。校园的一草一木洋溢着青春活力,一砖一瓦传递出人文关怀,在参观中,跟岗教师们对学校的办学历程、教学特色、教育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观摩教学</p><p class="ql-block"> 安康市高新中学王忠娥老师、曾胜莲老师分别以《钱塘湖春行》、《纪念白求恩》为题进行案例分享,两位老师在课堂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以独具匠心的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展现于课堂,精彩不断!</p> <p class="ql-block">教学有“温度”,研讨有“深度”。跟岗教师们针对教学观摩内容进行积极研讨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授课老师课堂教学的优点予以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安康市高新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陈国林老师向全体跟岗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校的办学特色,分享《教研教学齐发展,教师学生共发展》专题研讨。</p> <p class="ql-block">尹峰《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高新中学钱学森班教育教学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亦研亦学卓越人,且行且思教学路。本次跟岗实践活动是“理论+实践+研讨”的完美融合,为培训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蓄力赋能的交流实践平台,我们将结合此次学习活动经验,不断精进,共谱美好教育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深度阅读和分析中让学生学有所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贺卫东老师《生命向度的文本分析》,让我感受颇深,回想我们的教学之路,往往忽略了文本的深入阅读与分析。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他们的思维也是让我们牵着走,走进我们给他们设定的圈子,走进我们给他们挖的坑中,试想,这样,学生能有怎样的个体体验和阅读收货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阅读文本、文本分析,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有所获才是语文的初衷!阅读、分析,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通过解析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和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一、理解文本内涵</p><p class="ql-block">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深层含义。通过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进而推断出文本的主题和意义。这种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二、提升阅读技能</p><p class="ql-block">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和主题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识别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并推断出文本的深层含义。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而且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增强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分析优秀的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构建段落和撰写文章。这种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技巧,写出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四、促进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不同类型和主题的文本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这种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全球素养。</p> <p class="ql-block">五、培养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和评估信息的可信度。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析。</p> <p class="ql-block">总之,深入的文本阅读和文本分析在推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和写作技能,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文本分析的教学策略应用,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宝鸡高新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田玲老师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内容的选定策略与实践研究”报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这么优雅精致的老师,谁人见之不倾慕?她的教学,哪位学生能不喜欢?由内而外散发的温文尔雅的气质,甜美婉转的声音……使我喜欢上了她,更喜欢上了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她能将学生认为很枯燥的古诗文教得如此灵动,给了我很大启发,从而反思自己的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与表扬,有人说:“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给予表扬,让孩子心里感到快乐,树立信心,慢慢优秀。古诗文教学设计要立足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点,巧妙引导、迁移知识,不做知识的强硬输入,让学生被动接受。要善于问题引导,着眼全篇,带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途径。适度解读文本,适宜拓展延伸,传承优秀文化,树立学生是非观念,培养向善之心。</p><p class="ql-block">总之,遇见了最美的她,是我们的幸运,这群追光人一定在她的引领下向阳而行!</p> <p class="ql-block">11月6号汉滨区大桥路校区跟刚学习</p> <p class="ql-block">永红中学跟刚学习</p> <p class="ql-block">总是感叹时光的匆匆,转眼之间培训已经结束,五十多个追梦人在一起相互碰撞、相互激励,忘却了疲倦,只为心中的语文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