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老师以师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进步和成长,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中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聆听了齐老师的讲座,在齐老师的引领和创新组织下,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真是既丰富又精彩!跟着讲座,我都大开眼界了,何况亲历过的学生们呢?</p><p class="ql-block">一、能量花盛开——形成“节日观”</p><p class="ql-block">二、营造体验场——重塑“学习观”</p><p class="ql-block">三、活动有趣味——涵养“生活观”</p><p class="ql-block">四、行走有力量——拓展“世界观”</p><p class="ql-block">五、建设共同体——更新“实践观”</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志愿路——发展“教育观”</p><p class="ql-block">七、读写巧结合——构建“文化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中,齐老师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生活的教育,借助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学法交流、集体赋能。不管是种菜、卖菜还是各种义卖,志愿者,都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无处不在,研学更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齐老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通过活动,给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利用家庭图书馆,参与作家踏查,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并激励学生书写文字,这样一心为生的行动,不仅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文学水平,还促进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在长期的良好的班级氛围的熏陶下,根植爱心,自觉践行,很好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老师说,在遭遇教育困境的时候,她会读很多书,并作用于问题。让我想到,智慧源于不断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受启发的话:问题不能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解决。学校是儿童成长的地方。杜威说:“学校有机会把自己永要德育联盟和生活连接在一起,成为儿童的家;在这里,儿童们通过直接的生活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课程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生计活动有抽象的、间接的关联,学校便有机会成为一个微型的共同体,一个雏形的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