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因久闻雁门关之威名,所以我们由哈尔滨自驾去西双版纳的途中,专程绕路到雁门关游览。 车子开到雁门关景区南停车场已是下午三点多。停好车,通过景区大门,是还末建成的仿古贸易市场大约有三、四百米长。 过了贸易市场,便 是古盘关道。盘关道虽铺有石板,但也十分陡峭、百步九折,左右峭壁山涧。诗载:“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鸟飞青嶂低,人在白云间。“实际上,游客更多选择从北门进景区,那里不用走这样的长长的盘关道。 一路上有古代戍边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和墓地,有昭君出塞雕像等景点,爬山虽然辛苦,但有更多收获。爬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太阳也偏西了。在半山腰远远可以望见关楼和长城,顿时精神倍增,步伐也加快了,一定要抢在日落前一个小时进入核心景区。 雁门关关城天险门外东侧是镇边祠,这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 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他在雁门数年,“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br><br> 祠内的忠武堂内供奉的是以宋代核心名将杨业(忠武为杨业谥号),同时供奉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昭、六郎杨延景、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父子9人,主塑表现杨业大败辽军,威震雁门的忠烈,是宋代军事史上防御战、反击战的典型范例。 <br><br> 文定堂内北宋名将张齐贤,他是代州知州杨业的继任人选,屡败契丹安定边关,后来升任兵部尚书、宰相、谥文定,还供奉着西汉郅都、东汉郭谅、曹魏牵招、唐裴行俭、明周遇吉等文武之将5人。 <br><br> 武惠堂内主塑北宋名将潘美,公元979年开始常年守雁门关御辽,以雁门之封代国公,公元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而被削职三年,死后谥武惠,出于民间形象,为其孤立祠堂,出于历史形象,为其塑像。 <br><br> 群英堂内供奉着西汉卫青、霍去病、东汉杜茂、西晋刘琨;唐代薛仁贵、张公瑾、薛万彻;明代徐达、陆仲亨、周遇吉、李文忠等历代虽未专职镇守,但却征战雁门关内外的名将11人。 看过镇边祠 ,便来到雁门楼下。 ”中华第一关“的匾额高高地悬挂门楼之上,十分醒目,其下方是”雁门关楼“匾额。楼下的楼门称为”天险“门,上有武则天题写”天险“二字的石刻。而”天“字是武则天自创字由“艹、田、戈”三部分组成。 天险门 <p class="ql-block">进入天险門,向右转拾级而上,便上到了雁门楼。在雁门楼上,更突显雁门关地势险峻。东面远处山顶是隋朝建立的雁塔和敌楼,西边远处的山顶建有烽火台瞭望塔,北边是关城内的宁边楼。唐代诗人施肩吾曾作诗《云中道上作》:“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描写了当时雁门关外的荒凉景色。</p> 远远望见的雁塔 雁门楼西边山顶的烽火台 雁门关城内有宁边楼,上有“雁门关”匾额,爬上楼,正听见一位可敬的父亲,在给儿子讲这里发生的历史故事,随手快速拍下来。 宁边楼西侧是一排古代城防兵器,有火炮、投石车等。遥想当年,烽火边关上金戈铁马、战旗猎猎,李牧、杨业等一代又一代的古代戍边英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抵抗外族入侵的历史。 那急促擂击的战鼓声,那烈马的嘶鸣声,战士冲锋时的呐喊声,刀来剑往的金属碰撞声音,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仿佛就是耳边回响。真是雁门关上炮声隆,壮士血浸长城红。 在 关楼城内还有一座威远楼,对宁远楼遥遥相对,这里曾经是屯兵的兵营。宁远楼与威远楼之间有一块较平坦的操场,这当年是士兵们操练武艺的场所。 雁塔也是雁门关了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隋朝修建实心砖塔,后来毁于战火,现在看到的雁塔是1990年代县政府在原址上重建的。 走过雁塔再向上,便 来到了雁门关景区的最高处----敌楼。敌楼是一座士兵观察瞭望关外敌军动向的小楼,共有二层。上了敌楼,便可望见关外群山逶迤绵延不尽,壮丽风光尽收眼底。 从敌楼内瞭望关外 从垛口瞭望关外 从垛口望群山 望长城内外 从敌楼下来,已近黄昏,没有时间再去北门啦。据说,北门景区有比较成熟的贸易街,还有杨家将群雕等。留下一点点景点没有看,存留心底的是一种长久的、挥之不去的想念,是将来还要故地重游的萌芽。<div>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雁门关中华第一关的美誉名符其实。</div> 雁塔下的英烈墓地 <div>谢谢浏览</div><div><br></div>2023年10月30日拍摄,同年12月底整理于西双版纳<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