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博.艺术年

<p class="ql-block"><b>  2023年,对于我而言,可称为“文博.艺术”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参观了10个博物馆、5个艺术(雕塑、画)展,收获满满,心满意足。现就攫取其中一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以飨同好。</b></p> <b>  2023年6月19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特展分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来讲述“文明”的故事,让观众领略到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b> <b>  展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选择分享一件我最感兴趣的文物吧----人首陶瓶:距今约5800--5300年,现收藏在嘉兴博物馆。泥质灰陶,呈人首三节葫芦形瓶体。瓶首塑小头人面,两眼内凹,鼻梁隆起,双耳耸立,张口若语,脑后束短辫,长颈粗脖,溜肩,弧胸,鼓腹,体态肥硕。胸前开一椭圆形大口,口内中空,与瓶体贯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并饰锯齿状缺口若干,整个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此陶瓶很可能与当时祭丰收,求甘雨、降生灵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这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尚属首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b><br> <p class="ql-block"><b>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2007年对外开放,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余平方米。在13万件馆藏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有14400多件。</b></p><p class="ql-block"><b>  馆藏文物在"古都西安"的总标题下,又分"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两部分。展厅有造像艺术专题、古代书画艺术、玉器、印章等。</b></p> <p class="ql-block"><b>  西安博物院有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隋代开皇四年董钦造鎏金弥陀佛像、秦代玉高足杯、唐代三彩腾空马。</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唐代三彩腾空马,1966年出土,高38厘米、长52厘米,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马背,头发中分,两耳旁各梳有一个发髻,面部丰腴,笑容满面,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控制马的“缰绳”,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挎了一个袋囊,脚上蹬尖头靴子。“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马的体型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马鞍上有白、绿、黄三色相同的袋囊。这件胡人腾空马,以生动、逼真的造型、鲜美的釉色,成为唐三彩中题材仅见的精品。虽是一个静止的动作,却表现出了骏马疾驰,骑马者不慌不忙的姿态,足以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大雁塔的西北侧,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博物馆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规模宏大,典雅凝重,古朴大方,体现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临时陈列和专题陈列三大部分,展室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万余件,陈列文物3000多件,都是从陕西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大多为稀世珍品,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b></p> <p class="ql-block"><b>  进门就看到在大厅中间放置着一尊站立的雄狮大型雕塑,此雕塑颇有深意,过去狮子的雕塑一般是卧狮或坐狮,很少有四足站立的,这具站狮雕塑,寓意中国这头雄狮站起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目前取得多项新发现和新认识。</b></p><p class="ql-block"><b> 截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b></p> <b>  这两匹马俑很生动,微张着口,仿佛在喘气。</b> <b>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分为本馆和西馆两处。本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修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博物馆的收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以苏州地区的文物和艺术品为主,包括陶瓷、绘画、雕刻、织物、家具等。</b> <b>  彩绘四大天王像内木函(复制品):北宋,银杏木制成,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外壁画有彩绘四大天王像,面部表情生动,形象逼真,气势雄壮,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于变化,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遗风。四大天王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来成为佛教中的护法天神。木函内的宝幢则价值50亿!</b> <p class="ql-block"><b>  木函以及宝幢的发现非常偶然,1978年时,几个小学生在苏州盘门瑞光塔掏鸟窝,无意间摸到一个密室,后来在这儿发现大量珍贵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原来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五代越窟秘色瓷,1957年,在维修虎丘塔时,发现塔内有密室,里面藏有大量文物,这国宝级的秘色瓷碗也被发现了,现在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b></p> <p class="ql-block"><b>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高新区,展出文物2100余件/套,包括吴王余眜剑、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钧窑鼓钉三足洗等珍贵文物,于2021年9月25日试运行。西馆设有通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多媒体展示馆等多个展区,从文化艺术、苏作技艺、苏式生活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吴地的悠久历史和特色工艺。在立足江南文化的基础上,苏州博物馆西馆还专设国际合作馆,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合作,积极探索世界多元文化的链接与融合。西馆更加注重和突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首次尝试在国内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内设置探索体验馆,为青少年观众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让他们在开放式、互动式和探索式的体验中了解苏州城,放眼看世界。</b></p> <b>  国际合作馆,展示来自其他国家博物馆的文物。</b> <b>  这次是大英博物馆藏古希腊文物特展:《古希腊人》。</b> <b>“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于2023年3月在浦东美术馆展出,按主题分成3个单元:“爱与美”、“权与美”以及“家与美”,共呈现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约70件稀世珍宝。展品都来自约2000年前的古罗马,包括雕塑、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从不同方面再现了古罗马时期的璀璨文明。展览中的雕塑大多来自意大利国宝级文物收藏,包括那不勒斯的镇馆之宝《维纳斯的背影》。这是浦东美术馆的镜厅!</b> <b>《维纳斯的背影》展现了女神在沐浴前撩起长袍的姿势,既体现了女神身体形态的自然美,又暗含她对这种美的满意,因为她正在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b> <b>  这幅壁画来自庞贝古城,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希腊人把斯芬克斯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b> <p class="ql-block"><b>  2023年4--7月,有个《遇见梵高—沉浸光影艺术展》,该艺术展以149幅梵高经典作品为创作背景,用数字多媒体的技术渲染与声、光、影的精湛呈现,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极致视觉体验的梵高作品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从阳光明媚的风景到迷人沉醉的夜景,从乡间劳动者到田野盛开的花朵、参天大树,从他的肖像画到静物画,梵高那些焕发生命力的大师之作,经过流光溢彩的动画视效,笔触、色彩更显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2023年9月,在百空间的“艺术门”画廊里举办了英国画家彼得.佩里的个展。</b></p><p class="ql-block"><b>  彼得.佩里,197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03年毕业于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目前,他生活和工作于英国伦敦。佩里以素描、绘画和雕塑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发展为三个不同的、独立发展而又相互交错的系列作品。他的作品着重呈现了线条与体积、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张力,对传统和现代主义的融合。</b></p> <b>  《新月》个展是“艺术门”画廊继在香港、新加坡展出彼得.佩里画作之后的第三站。彼得.佩里曾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和瑞士巴塞尔美术馆举办个展,他的作品被多家重要机构收藏。<br>他的画别具一格,是用马克笔和各种自制的尺子创作出来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线条和解构主义的几何语言,对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风格进行了新的探索。</b><div><b> 我特别迷恋于他那些貌似随意,其实有意为之的阴影部分处理,立体感、层次感、间距感一下子就出来了。</b><br></div> <b>  2023年11月9日,西岸艺术中心热闹非凡,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同时启幕,这也标志着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开幕。全球的艺术收藏家、艺术家、行业人士、画廊纷至沓来,上海的艺术机构、画廊也纷纷通过展览来回馈参观者。正如艺术交易周的口号“全球艺场,艺术上海!”艺术进入了上海时间。</b> <b>艺博会上作品极多,我选择介绍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南瓜”。93岁的日本画家草间弥生,被称为“波点女王”,她的作品采用了密集型波点作画法,这是她独有的一种创作艺术手法,辨识度极高。她是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也有人称她“疯女人”、“怪婆婆”。<br>  草间弥生钟情于南瓜,这次展览也呈现了她的南瓜装置。她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南瓜,它都是非常有趣的。”南瓜大腹便便、不作修饰的长相以及精神上的坚强都使她留恋不已,她有时会花费一个月时间来画一只南瓜。</b><br> <p class="ql-block"><b>  著名海派画家张复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黄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张复兴画集》等,1900-2000年中国画百年大展入选画家。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作品多有发表,为国家重要场所部门创作多幅大型山水画,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b></p><p class="ql-block"><b> 张复兴先生在画展上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分享创作理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2023年11月在央视上海站举办的《笃行.激情》画展中,展出了他的60幅新作,所有作品均为首次展出。山水画,是张复兴艺术创作的压舱石,从早期融合中西写意的江南水乡新画风,到新世纪之初探索“天地为师”博大心性和万千气象的大型山水组画《自然颂歌》,张复兴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近年来不断深入祖国的山水田野,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中,研创海派花鸟、城市山水和水墨镜像等新系列。他在构图中大胆吸收当代艺术的合理因素,形成了力破传统,线面结合、墨色融合的独特风格。展陈由“大美山川”、“诗意水乡”、“缤纷花野”、“水墨镜像”四大主题组成。“大美山川”既研习了北宋范宽的壮阔,又展现了当今新表现主义的范式和语境;“诗意水乡”则运用写意与印象手法,呈现改革开放后的江南图景;“缤纷花野”绽放现代意识和审美,解构传统,让花卉挣脱束缚;在“水墨镜像”主题中,画家尝试以直率的书写性技艺,更迭文人水墨的传统程式。</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张复兴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b></p> <b>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从2010年起,采取双年展的方式,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雕塑展。按惯例,第七届展览应于2022年举办,但因疫情耽搁了,延迟至2023年才举办。<br>  我是从2016年获悉有此展的,即从那年的第四届起“追展”,每次展览举办期间会多次去拍摄作品,流连忘返。每次雕塑展都有一个主题,第四届为“城市创变”,第五届为“城市无界”,第六界为“空间重塑”,本次第七届的主题为“空间进化”。</b><br> <b>  《世界桥》,作者卡婷卡.柏克(德国)。这作品我很喜欢,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生长的一棵树嵌入在作品中了,有意思!</b> <b>  雕塑展分户外和室内两个部分,户外参观完毕,进入艺术中心,参观室内作品。</b><div><b> 这次的室内展为《东西南北中.学院雕塑邀请展》,纯学院派,是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年度学术大展。主题为“所见与未见”!<br> 此展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即信息融通又充满激变。艺术中融通消失的边界恰好成为雕塑家们自省的起点,也促使中国雕塑家再次向时代发出追问。</b><br></div><div><b> 介绍一下这个令我吓了一大跳的作品:《天眼-金版》,作者占研。须知,当时在这两层地下室的偌大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相机的咔嚓声。<br> 然而,当我走到这作品前时,突然响起了机械转动声,我顿时站住了,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天眼”开始转动。我干脆停下脚步,静观其变。估计,它是红外线感应,有人靠近时,机械开始运动,如时钟一样转动。弄明白了原理,我等它转完一圈便离开,第二次经过它时,注意保持距离,不让它再蠢蠢欲动了!由衷赞叹这位名曰占研的作者,文理双修高手、惊悚大师啊!</b><br></div> <b>  时值岁末,回顾一年的观展收获;展望明年,期待继续文博.艺术之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