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画中游》——苏州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久闻苏州博物馆之美是美在建筑,虽然电视上看到过,但最想亲眼目睹它如画般的存在。早早就预订了参观门票,摸清行进路线,只为畅快地一睹它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苏州博物馆位于老城区姑苏区,忠王府(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府邸)如今与博物馆连成一体,旁边就是拙政园,园林及建筑的苏派风格特征明显,没想到2006年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融入其中丝毫不觉突兀,这就是当时苏博建造时的三不要求:“不高不大不突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个新的文化地标与周围民居和谐共存,完美呈现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祖籍苏州的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为了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在80多高龄为家乡设计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精美的建筑艺术品,而他著名的作品遍布世界,中国仅3件,苏博就是我们眼中其中当之无愧的最美!</p> <p class="ql-block">  外围看来,粉白的墙壁灰黑色的边框,不同图形或随意或规律排列组合有如蒙特里安几何画般的风格,只是黑白色调更具苏州属性,而钢材、玻璃等材料的运用让它看起来现代感十足,也更显年轻与时尚。</p> <p class="ql-block">  正门入口,一个可爱的建筑迎接参观者的到来,对称的造型,正方、菱形、圆形、长方形组合,既有层次感变化又彰显趣味,上面菱形如两只眼睛,中部大玻璃部分就像一只小鸭子张开的扁嘴巴,如卡通动物的外观可可爱爱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厅,透过大幅玻璃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巨幅画墙,这就是苏博“以墙做纸,以石为绘”的网红打卡墙。精选的石头根据形态切割成片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厚薄有别、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地立在地面上,后面的白墙似宣纸般柔和,与这些灵秀的片石结合就像水墨山水画复活于此,最巧妙的是石山前的一潭绿水,倒影出层峦叠嶂的山来,对称画的美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其实,它就是借鉴了宋代著名画家米芾描绘太湖郊外的的简笔山水画。角落的歪脖松,画前的多曲折桥,水中悠然游弋的锦鲤,飘浮的睡莲,每一个小场景的布置,甚至树种树形都是千挑万选的。如今我们任何角度看来都无法拒绝的美都是贝聿铭大师亲力亲为的结果,这个创意满满的艺术范儿审美是高级的,因为它很中国!</p><p class="ql-block"> 据说此处场景最美的是大晴天,阳光满眼的灼灼将石与阴影,水与倒影层叠交衬,是那种言语无法形容的震撼;还有就是“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百花盛开之时,墙外的杏花无意入画,带来温柔的江南气息;再有就是雨雾迷蒙之时,雨水打湿的片石润的滋腻,此时察观的确是“水墨江南”之态!而我去不逢时,恰遇阴天,亮眼的景致只看得到平面,光影的立体效果无法欣赏。不过,网上的美图也可以让我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上,错层的厅顶独具特色,似万花筒般绚烂重复,它用的是中国古建的“藻井”设计;透过旁边的六角窗,镜头随意转换,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窗景画;馆内游览,不经意间能看到大窗罩细纱,外面的风景又能让人感受到似隐似现的朦胧美;长廊上面,有间隙的木条均匀平铺,与玻璃的结合即透光又不呆板。阳光耀眼的日子里走在廊下,光便有了形状,随着太阳的转动,缝隙中的明亮和木条遮挡的暗黑便跟随移动位置,每个不同的时段能看到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善用光影的贝聿铭的艺术创想,他还被称作“光影魔术师”。</p> <p class="ql-block">  苏博里面有三件镇馆之宝。其中最大的、最著名的当属宋代的珍珠舍利宝幢,它的造型之优美,选材之珍贵,工艺之精巧举世罕见。发现时被罩在图绘精美的四大天王的的长方体宝匣内,1米多高,分须弥座、佛宫、宝刹三部分,上面遍布佛教7宝,仅珍珠据说就有4万余颗。最重要的是佛宫中有八角空心经幢,里面存放有个迷你的青色小葫芦形玻璃瓶,内有大如绿豆,小如米粒的9颗透明的舍利,但如今无法考证出舍利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记得看过《国家宝藏》,这件宝幢的守护人是河南的明星蒋欣,在今生故事的讲述中得知,它是被3个到瑞光寺掏鸟蛋的小孩无意中发现的。如今,博物馆中展出的复制品,它的真品就在苏州博物馆的库房中。</p> <p class="ql-block">  另一件是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它出土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端庄大气,釉色莹润内敛,呈现出美玉般的温润感,整体造型还有稍许的斜倾。一直以来,人们对秘色所知甚少,直到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开启,清单上秘色器物与实物对应,才确认了秘色瓷的真实样貌。唐代陆龟蒙所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是对越窑秘色瓷的赞美。在我看来,秘色就如灰加蓝,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低调的高级灰,耐看。</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是吴王夫差剑。在吴国,著名的兵器大师干将、莫邪将铸剑技艺打造的炉火纯青,无人能及,吴王的剑更是极品中的极品。这件的特殊点在于它是复合剑,分两次铸成,先用高锡的青铜合金铸成剑首部分,再用适合做剑身的青铜做成剑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品相最精美的吴王夫差剑。</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今天已知存世且可考的吴王夫差剑有9柄,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剑的形制、铭文基本相同,字体略有差异,其中我们洛阳博物馆也有一把,记得以前好像看到过,当时还有怀疑,应都为夫差在位期间所铸造。看来,下次再逛洛博的时候得再仔细看看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游览,最大的感受就是精致。小小的馆厅、小小的展柜、小小的文物,明显区别于北方的大,就也是大师根据苏州文物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的,用纹理细腻的背景墙纸,依器物造型打造的托架,合理组合摆放的文物等,以此衬托文物的小巧及博物馆的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随后自然进入忠王府,江南木建做工细致,精美在这里可见一斑,园林造景的特点在这里处处彰显,对景、借景、框景、障景的手法不断运用。</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个小院吸引着我进入,只因那里有一株有名的紫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徴明</span>与院子当时的主人王献臣交好,经常一起相聚交流,吟诗作画,这株紫藤就是他亲手种植的,是他们友谊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株已经五百岁左右的紫藤依然蓬勃,虬枝弯曲缠绕,交互向上中攀援满院,外墙的诗句“蒙茸一架自成林”就是它的写照。想象着春日紫藤盛开之时,满眼的浪漫紫如烟似雾,蜂蝶飞舞中在花架下品茶对饮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一株藤,一院花,一份情,一辈子!文人名士的友情佳话不断,亘古流传!</p><p class="ql-block"> 逛苏州博物馆,感受就一句字:“美”,形容这种美就一句话:“人在画中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