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岁月拾零 卢庆芬

小溪

<p class="ql-block">  母亲,十月怀胎,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母爱虽不像中条山那样的巍峨高耸,却像黄河水那样的绵长持久。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恩母亲。时至母亲80寿诞之际,现将母亲的一些岁月拾零记录下来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母亲,1939年8月出生,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她原在临汾动力厂工作,196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回到了我的故乡——山西省芮城县城关公社汉渡村。从小在城里长大,且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母亲,下放回到了农村,开始了东山日头背到西山的生活,并且开始学做农活,可想而知,对母亲这样一个生在城里、长在城里的人来说,一定吃了不少苦头。母亲下放后的第4年,即1965年,她在我们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开始了11年的民办教师生涯。寒来暑往,日月更替,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可她自己最终也没能转正。曾记得,20世纪60、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联系方式,以书信联系最为普遍。那个年代,村里有不少老人,自己不识字,当然也就不会写信,为了能与在部队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保持联系,便找到我母亲,每当老人来家里或学校找我母亲,母亲便让我搬出小板凳,让老人坐下。寒暄片刻,一场写信、读信、回信便像唱大戏一样,拉开了序幕,母亲首先听老人叙说,然后根据老人的意思,开始写信,待写好后,再一字一句把大概意思讲给老人,直到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十多年来,母亲帮助了多少位老人,我也没记清楚,但那种动人的场面,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回味不尽……</p><p class="ql-block">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热心助人的人,她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男二女”共计7个孩子。生活的艰难与艰辛,只有母亲自己知道。曾记得,我父亲在康杰中学工作了一辈子。母亲当时在我老家的学校工作,养育7个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任劳任怨,面对生活的艰难,用女性的伟大胸怀,撑起家庭的一片蓝天。母亲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她的子女都能上康杰中学。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没有辜负她的心愿,先后有6人毕业于康杰中字,而且现在大都在文教卫台系统工作。据统计,我家目前三代人有12人毕业于康杰中学。可谓三代人的康中情缘,情系教育,奉献爱心。</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钢笔字、毛笔字)。在那个年代里,字校、村里张贴的各种标语,大都由母亲来书写。母亲还喜欢唱歌、绘画。在当时,母亲就算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且多才多艺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着良好的心态,非常热爱生活,总是充满活力。她今年80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坚持看电视上的养生讲座,阅读《黄河晨报》《中国老年》《山西老年》等报刊,她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母亲开始写作发表文章。每当我回家去看望她时,她总是把写好的稿件,让我这位曾经当过编辑的女儿帮她修改,提意见。当我提出修改意见时,她便拿起笔,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十多年来,母亲先后在《黄河晨报》《康中校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母亲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她的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八月桂花飘香,迎来母亲80大寿,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母亲:生日快乐,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本文原载《河之东文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