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一忆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父亲李怡生1920年降生在江西临川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放牛娃出生的他,为躲避抓壮丁,17岁才到小学插班,由于他天资聪慧,十年完成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时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老年时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土木系的他,作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名测量技术人员,在1952年荆江分洪工作中做出巨大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邀请出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国庆招待宴会,并在天安门观礼台西二台参加了国庆观礼,这在当时是多么高的殊荣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代表水利系统的劳模合影,第二排右一为我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国庆招待会邀请函及国庆观礼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解放初期由于洪涝灾害的肆虐,长江荆江两岸人民十年九灾,民不聊生。1952年党中央为整冶荆江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布署,任命李先念任工程总指挥,毛主席专门为此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可见工程的重要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为荆江分洪的题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项施工技术还很落后,全靠土法上马、人海战术,来自全国各地30万军民参与此项工程,仅部队就有十万军人。我父亲承担的是虎渡河堤线断面测量,当时有一个师的人员等着测量成果方能施工,任务相当紧急,在当时连计算器都没有的条件下,只能靠拔算盘珠计算数据,我父亲急中生智提出了一站多断面测量法,并配合自己发明的加减计算尺计算测点高程的新方法,使功效提高了十几倍,解决了燃眉之急,提前提交了测量成果,及时满足了施工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荆江分洪原计划两年完成,建设大军凭着建设好新中国的朴实情感,几十万军民迎难而上,干劲冲天,艰苦奋斗,日夜奋战,仅用了75天完成此项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的一个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父亲在工程中作出的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后此方法被编为《测量平差计算手册》共四册及《测量手簿记录计算格式》共二册,作为专业技术培训教材广泛推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荆江分洪工程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显示当时的劳动工具就是铁锹、锄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父亲还先后参加了丹江口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三峡水利工程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这些举世瞩目的工程发挥着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巨大作用,他的一生无怨无悔,直至98岁寿终正寝,他是一位淡泊名利、平凡低调而伟大的父亲,我永远怀念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