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 墨品书法网 墨品书法网 2023-12-22 17:19 发表于山东</p> <h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从古至今,歌颂爱情的文艺作品多如牛毛,一出出绝世之恋被我们津津乐道。我们会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感到高兴,也会因为他们没能白头偕老而意难平。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发生的,也有很多是杜撰出来的。</h3></br><h3> <h3>而那些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往往更令我们难以释怀。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文物,它不仅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一级文物”,还被禁止出境展览,此作就是杜牧的《张好好诗》。这是这位大才子留给世人的唯一墨迹,也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墨迹真品。</h3></br><h3> <h3>《张好好诗》递藏有序,先后归于宣和内府、贾似道、项元汴、梁清标、清内府。清亡后被溥仪偷出宫去不知所踪,所幸被张伯驹先生找到,并无偿捐给故宫。此作可以说是故宫最珍视的宝贝,凡是大型书展,它都“领衔出场”。</h3></br><h3> <h3>《张好好诗》为纸本,纵28.2厘米、横162厘米,共计42行、322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通篇以行书写就。这件作品书法价值高,“信息量”也很大,它是杜牧写给张好好的“情书”,也记录了两个人的凄美故事。</h3></br><h3> <h3>杜牧与张好好初见于大和三年(829年),当时“好好年十三,始以歌来乐籍中”,年仅13岁的张好好是沈传师的歌伎,而杜牧则是他的宾客。一次宴会上,杜、张二人相识,杜牧对她一见钟情。但是碍于身份和礼教,两人无缘结合。</h3></br><h3> <h3>大和九年(835年),杜牧重回旧地,竟发现张好好成了一名沽酒女。细问之下才得知这几年她经历了嫁人、被虐待、被抛弃的生活,杜牧很是心痛,遂写下《张好好诗》赠予她。后来杜牧去世,张好好也在他的坟前了结一生。</h3></br><h3> <h3>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谈论“小李杜”的诗文成就和私生活,却总是忽略其高超的书艺和《张好好诗》丰富妙绝的笔法。清代文学家顾复称赞此作:“牧之此诗,纸墨颇佳,书欲成舞。”杜牧生于高门大户,祖父更是当朝宰相,他自幼接受到顶级的教育。</h3></br><h3> <h3>杜牧此作不仅深含六朝书风,还吸收欧阳询、孙过庭等人用笔特点。起笔轻盈取势,落笔后笔尖迅速衄挫、调锋,动作清晰明了。笔画欹侧跌宕,绞转、衔接颇为精巧,结字重心偏下,穿插避让、收放轻重变化丰富。用墨枯润得宜,时而浑厚,时而枯涩,后被米芾“刷字”发扬光大。</h3></br><h3> <h3>纵观此作,将法度与个性、奇险与平和融合为一,用笔、结字精确到位,是一件提高行书技巧的上佳法帖。董其昌评价:“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h3></br><h3> <h3>而今,我们将杜牧《张好好诗》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对它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daovkXDZn-Ik5CXgqldh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