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29.5mm的寶泉局“康熙通宝”早期版雕母大样品鉴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康熙(1661-1722)康熙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p> <p class="ql-block">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鳌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行为,又显示出康熙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p><p class="ql-block"> 康熙在位时铸造的钱币版式极为复杂,涉及20多个铸钱局,珍稀品不少。</p><p class="ql-block"> 最为少见的当然是雕母,母钱,大样钱。其中,直径超29mm的早期版式的“康熙通寶”钱更为少见。</p><p class="ql-block"> 我查阅了多本康熙通宝钱谱,唯有龚士元主编的《清钱版别图鉴》(2010-2019年)一书中载有一枚。</p> <p class="ql-block">  直径29.2mm,厚1.3mm,重量不详。</p><p class="ql-block"> 寻找钱谱所载,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同款藏品找到佐证。</p><p class="ql-block"> 帐中藏有一品直径29.5mm,厚1.3mm,穿5.8mm直径29.5mm,厚1.3mm穿5.8mm,外缘3.4mm,重5.69克的<b>清・嘉庆通宝宝泉宽缘雕母铜钱</b>,把玩许久,都未找到同款钱币的图谱。因它的满汉币文均有与其他小平钱的差异而始终不能确认。</p> <p class="ql-block">  面文“康熙通宝”,似《康熙钱谱》上的“粗水”版。</p> <p class="ql-block">  “康”字水部最后一捺笔粗,尾尖上挑至“通”字的“辶”部上。</p><p class="ql-block"> 但钱币直径仅28mm,另外“通”字</p><p class="ql-block">“辶”左接廓,“寶”字“貝”部下右点大,“熙”字下四点写法不同。所以辩识并非“弯水1”粗水版。</p><p class="ql-block"> 而仔细对照前述“泉局早期大样” 钱图,则有90%以上相同。</p> <p class="ql-block">  一,“康熙通宝”四字中“康”字的第一笔长,且有弯曲弧度,其他笔划除“隶”部中横未出框外布局结构基本相似。“水”最后一撇上挑,头尖有锋也有差异。</p><p class="ql-block"> “熙”字笔画几乎一样。左竖笔细直,“臣”部的口下竖笔弱,但“己”部开口,第二横笔头未出口,底四点相似。</p><p class="ql-block"> “寳”字“宀”部上点相同,左第一撇长相同,下“尔”略有差异,但“尔”右下的一点同,“貝”下右点成椭圆形。</p><p class="ql-block"> “通”字为两点“通”。“辶”上两点相似,下竖略弯,但底横折上挑一样。“甬”部为鸭头三角通,写法基本一致。</p><p class="ql-block"> 二,币背的满文“寶泉”二字书写与结构基本一致。笔划细,与正规满文书写有变体:满文“寳”书写成三个圆环,尾特尖细;“泉”字第一笔上抬向右倾,尾左一撇直笔端尖未以向下弯头,右竖笔尾部有“草泉”状两次折弯。</p><p class="ql-block"> 三,两币为同样宽缘,廓正,背穿口廓四角有修,看图背肉略有微隆起。</p><p class="ql-block"> 四,钱币直径29.5mm,厚1.3mm几乎相同。</p> <p class="ql-block">比较结果,我认为藏品钱与谱载钱确实应是设计和铸造风格相同的“泉局早期样钱”,但我的这枚藏品与谱载品并非一母一子的同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我藏品,用料精良,在汉文和满文周边均有凹槽,笔划和穿廓表面有肉眼可见的刻痕。用刀刻戳精修的钱文非常精美,文字笔划刚劲,精细高挺,字口深峻,笔锋锐利。</p><p class="ql-block"> 钱币地章肉均有隆起,平坦光洁,无铸造痕,修整痕。这种隆起分析是因为此钱是在钱胚上雕刻而成,留下的隆起,这与符合王庆云所著《石渠馀记》一书所载清代铸币“凡铸钱先斩凿块铜曰祖钱,乃铸无文而环者曰母钱,然后印铸函方而成制钱”的工艺过程的留存一致。</p><p class="ql-block"> 另藏品穿廓,穿内壁均规整无铸造痕迹。穿孔由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p><p class="ql-block"> 外缘,币文面及穿廓面,外边轮均有修整痕或锉痕。 边轮修成圆弧状,光洁圆润。</p><p class="ql-block"> 钱币的包浆自然,虽浅薄但与铸钱融为一体,成油浸的古铜色。</p><p class="ql-block"> 经上述审视,我辩识此藏品应是康熙年间泉局的早期雕母样钱之一。因此是难能可贵之品。</p><p class="ql-block"> 雕母用来生成“母钱”样品,“母钱”又用来生成“子钱”。但在存世的直径达29mm以上的“康熙通宝”太少,它们究竟用于何处,什么用图均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 只留下来供泉家品鉴,收藏,把玩,欣赏的价值也是所得所望。当然,也不失为一枚极具收藏价值的清代钱币大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31日撰稿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