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帆,归来才知自我

高高娘

《悉达多》读后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达多》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的中篇小说,1922年在德国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达多》的副标题为“一首印度的诗”,以印度社会和宗教为背景,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的思考与追寻,从高贵的婆罗门之子到沙门,遇到顿悟的乔达摩,在聆听并深入思考其教义后仍未加入;后堕入尘世,沉迷犬马声色;晚年终于真正觉悟。在《悉达多》中,黑塞尝试着以佛陀时代的印度作为背景,展开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追问。小说的主人公悉达多尽管是佛陀同时代的修行者,但黑塞所要展示给读者的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时代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摘自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达多》这本书是在购书的过程中推送到我面前的,看到他的作者赫尔曼·黑塞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决心读一读这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达多》的优秀不必多言,在这里,我只浅谈我粗读一次感受最深的一个点,那就是“知”和“行”的问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达多年少时候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知”的能力,他的父亲认为“他应该成为欢喜涌上他父亲的心头。这个善悟而渴慕知识的儿子将成长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这也是他身边人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悉达多的内心却是空虚的、不安的,思想已经走了很远,实践却还是一张白纸,这样的认知只是复制了别人的思想,渴慕知识的悉达多不满足于此,所以他脱下了华丽的衣袍,开始苦修。苦修的生活让他的精神有所依靠,但是即使如佛陀的讲传依然不能填补悉达多空虚的灵魂,此后,悉达多离开佛陀投入世俗的怀抱,他纵情享乐,酒色财气通通经历一遭,这个时候的悉达多“行”然后再“知”,然后才完成了“我”和“世界”的融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阳明 老祖宗说“知行合一”“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正是这个意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