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岂止看飘色

明月清风

<p class="ql-block"> 沙湾岂止看飘色</p><p class="ql-block"> 明月清风</p><p class="ql-block"> 时令秋冬,与友人一行六人,往广州方向,从江门自驾车东北行至70公里,到达番禺区沙湾镇,一个始建于宋代,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形成和保留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只从报章及电视中知道这里最出名的是沙湾飘色,而今亲历其境,岂能以一色遮七彩?沙湾,不仅仅是飘色,原来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被乡人称为“留耕堂”的何氏大宗祠,是沙湾镇不能不看的最重要的景点,是沙湾何族礼祀初世至五世祖先的始祖祠,始建于元朝1275年,历经元、明、清各朝,祠宇历经多次扩建和重修,面积3334平方米,为中轴对称的五开五进格式布局,是广州地区规模宏大,造工精巧,格局高雅的岭南古建筑。至今以其恢宏瑰丽的面貌及悠久丰富的宗祠文化呈现于世,对文化传承及继往开来有着深远意义。</p> <p class="ql-block">  宗祠门前的十多个石台旗杆夹与旗杆,为古代科举制度留下的证物。何氏族人在历朝历代中,曾获取文武进士8人,博学鸿词省元1人,文武举人近50人,获得功名者,须在祖祠竖旗杆、悬金匾、刻碑石,以此光宗耀祖,激励后人。由此可见何氏族人数百年来崇文重教的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 走进宗祠,映入眼帘的是牌坊上“诗书世泽”四字,力度沉稳遒劲,而背面“三凤流芳”四字,笔力飘逸洒脱。题字者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被称为“岭南一人”的大儒陈献章,号称白沙先生,“江门学派”的代表人物。祠内介绍,原来何族第十一世何宗濂是陈白沙的学生。最难得一见的是,这里还看到陈白沙用茅龙笔书写的“留耕堂”牌匾,其笔锋苍劲、刚健、飞白的特点尤为凸显,让我们一睹白沙先生茅龙笔书法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悬挂在祠内檐下的“忠孝传家”四字蓝底牌匾,原是抗日期间禺南抗日联防委员主任何蹑天,邀请蒋中正为其父何厚琚80寿诞而题。原匾已毁,后于祠宇重修布置时,应众坊老要求而恢复此匾,并从浙江溪口“蒋氏故居”牌坊处复制字样,重刻挂上,以见史迹。祠内布局由月台、天井、拜庭、后寝、偏寝、正寝组成。祠宇木雕横梁,斗拱如意,驼峰形状,彰显岭南祠堂文化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踏入沙湾古镇,狭长的麻石巷道光滑明净,一幅幅的蚝壳墙,一座座的镬耳屋,青砖白灰缝的墙体,又见那窗前竹影摇曳,园里芭蕉碧绿,广场上的清水井映天,堂前屋后粗壮的苹蔢树,还有屋檐或屏风里的木雕、砖雕、灰雕等建筑艺术装饰,岭南建筑及其岭南风物的特征展露无遗,逐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  到三稔厅和沙湾广东音乐馆参观,我了解到这里还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历史上产生了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和享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均为沙湾人,他们创作了无数的乐曲,其中《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七星伴月》等广东音乐名曲,至今仍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赛龙夺锦》,当此曲奏出时,我眼前仿佛浮现这样的场景:端午节的广东各地,龙舟竞渡开始后,随着唢呐奏出雄赳赳的旋律作引子,配上铿锵的节奏,铜锣声声,鼓点阵阵,竹丝切切,打击乐器合奏演绎,一幅龙舟健儿你追我赶、全力以赴夺标的画图展现面前。在大河小冲、夹江两岸,呐喊声、加油声、欢呼声,声声催促、急迫,那种激越奋进、力争上游、勇于拼搏的场景似乎沸腾起来,给人以昂扬向上、奋勇当先的精神风貌和力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征,此次来到这首名曲的诞生地,令人产生敬仰之情。我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我在想,一首名曲,彰显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特质,心底里陡然萌生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壮志。沙湾的广东音乐,的确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沙湾,穿街过巷,登堂入室,所见堂堂祠宇、富家宅第、普通民居,其建筑艺术与装饰,精巧华美,风格独特,均从榫卯斗拱、柱梁檐楣、砖雕木作体现出来。年过半百的沙湾人何世良,进入我的视野。他自小就痴迷于书画、砖雕、木雕、古家具制作与古建筑艺术。他寻访古迹,拜师学艺,心领神会,融合诸艺,身体力行,终有所成。其砖雕代表作《六国大封相》再现粤剧排场戏的典型场景,运用典型的广式传统砖雕风格加以创新制作,展现南粤文化的承传与弘扬,并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荣誉“山花奖”。而广式砖雕座屏《岭南佳果》作品采用传统花鸟画构图,以百年“吉祥红”衬托青砖浮雕、镂空雕,表现岭南佳果生机勃勃的喜人面貌。我仔细端详,砖雕中的香蕉、荔枝、龙眼、杨桃栩栩如生,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果实丰满。同样以岭南佳果为题材的《禺山飘香》,寓意吉庆祥瑞,呈现自然物候与生态景色,宁静中见动感,飘逸中见祥和。还有《百蝠晖春》《吐艳和鸣壁》《瓦岗寨》《和为贵》《和谐》等作品无不展示何世良的艺术才华与创意。家乡的文化艺术养分,滋润和培育了他,使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功勋工匠”,荣获砖雕大国工匠等多项殊荣。我观赏他的作品,感到沙湾之地,是人才辈出之地。有了像何世良这样的人才,给沙湾的祠堂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镇,还出了一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何炳林,他是献身于国防事业的人,成功合成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离子交换树脂品种,而用他合成的离子脂树脂成功排除了贫铀矿石中的杂质,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现实。站立在何炳林半身雕像面前,我想起不久前才解密的“马兰开花二十一”童谣背后国家机密的故事,就是这一代的科学家及国防工程人员,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隐姓埋名,为研制“两弹一星”,默默奉献,吃苦耐劳,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人的付出和牺牲,才成功地让“马兰开花”,惊艳世界。何炳林,是沙湾人的骄傲,当之无愧。沙湾,真的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  到了沙湾,不得不说沙湾飘色。据传,飘色是数百年前从中原流传到岭南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岭南各地,民间飘色都冠以本地之名作称谓,诸如沙湾飘色、中山飘色、台山飘色、珠海飘色、信宜飘色、吴川飘色、雷州飘色、香港飘色等等,几乎集中珠三角县市为多。所谓飘色,飘者,脱离地面,凌空飘逸也;色者,装饰、扮演与表现也。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 记得十多年前我看过台山浮石飘色,最让人好奇的是飘色中的人物,他们凌空站立,手持道具,活龙活现,其造型与姿势,展现历史传说或神话故事的某一个片段,初时看飘色人物以为是木偶做的,但仔细察看后,才发现这些公仔会眨眼,睫毛会闪动,头颅会转动,嘴巴会张开。哦,原来是真人饰演,由3至10岁孩童装扮。扮演者均叫色仔,男童叫色仔,女童叫色女。飘色是由色柜、色梗、色标、色仔及其演出人员所组成,其中色梗是飘色的关键,色梗是根据题材里的故事情节,用钢枝来设计造型,支撑色仔,讲求力学平衡,或站或坐,以及各种动作,确保稳妥安全,又讲究艺术特色,符合情节表现内容,巧妙装饰遮掩色梗,这就是飘色的奥秘所在,其神奇正是吸引民众眼球而广受欢迎。飘色按照安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水色、车色、船色等,主要以车色为主。</p><p class="ql-block"> 沙湾飘色的内容有:《牛郎织女》《仙女散花》《精忠报国》《大闹天宫》《三调芭蕉》《飞剑伏魔》《竹报平安》《柳毅传书》等。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北帝诞”,在沙湾镇的中心大街安宁路,万众云集,人头涌动,热闹非凡,沙湾飘色大巡游在这里上演,这一民间活动盛况,吸引四邻八乡的游客前来观看,早已成为沙湾一张亮丽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沙湾,“沙水半湾”的半月形古海湾之畔的岭南市镇,以飘色而闻名于世,以粤韵传扬岭南,从色想到空,从表想到本,想到众生议论纷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学与哲学议题,忽然有所感悟,引致我新的解读和思考,望着不少学子当天绕行文峰塔的身影,沙湾之所以不简单,引领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更为深邃的时空……</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9日至12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