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香格里拉 第一部分

管兆玉

<p class="ql-block"> 一 受命滇西北</p><p class="ql-block"> 1993年1月4日,四川煤炭管理局决定,把渡口矿务局建筑工程公司(集体企业)与煤炭工业部第六十二工程处合并,组建渡口矿务局第一建设工程公司。理由是,“组合力量,走向市场,自力更生,整体突围。”任命我担任新公司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两个所有制不同的单位合并,増加了管理的难度,实行了“一企两制”,实施了“单独核算,分账管控,内外联动,整体平衡”的管理模式。但是九千多职工要吃饭,除了做好局内工程,还要开拓局外市场。一个月后我又兼任丽江、中甸地区施工副总指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是州政府所在地,现为香格里拉市)</p><p class="ql-block"> 二 情系金关桥</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我带着工程部副部长、财务副科长、质检科长、武装部副部长和离休的白小芬副处长等,身着军装带着手枪,乘车去了丽江和中甸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 从攀枝花到丽江,必须要过金沙江。金沙江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玉树县(玉树段前面称通天河)流出青海,经西藏的貢觉县和云南的德钦县,穿过横断山脉进入丽江域内。据传说,在很早的时候,在金沙江上段,有居民在这里淘金,故名金沙江。过江只有一座桥叫金关桥。金关桥两岸的大山耸立云天,但都被云杉和马尾松所覆盖,放眼望去满山郁郁葱葱。朵朵白云在半山腰飘动,苍鹰在蓝天白云中穿梭翱翔。汹涌奔腾的江水以轰鸣震天的声响,在金关桥下咆哮而过。和我坐在同一个车上的白副处长触景生情,感慨的说,1950年初云南和平解放后,我们拔涉千里接收昆明的第五天,还没有来得及休整,上级就派我们团去接收丽江并消灭盘踞在丽江附近的残匪。我是该团的一营营长。团长命令我带领先遣营从昆明出发,因为没有路,走了八天到了这里。向导告诉我们这里没有路,更没有桥,过江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羊皮伐筏子。所谓羊皮筏子是把羊皮去毛,缝好再充满气,用大粗针把六张羊皮缝在一起,在上面铺上四块木板做固定。人坐在上面,一手抓着木板,一手拿着自制的木桨在水上划行。我们沿江走了一百多公里,才在老乡家找到五个羊皮筏子,就乘这五个羊皮筏子渡了七天七夜,全团才过了江。渡江时有一个羊皮筏子在激浪中,撞到江中裸露的岩石上,羊皮筏子翻入水中,筏子上的五名战士瞬间被江水冲走而无影无踪了。因为没有路和桥,丽江的建设、剿匪、民主改革和我们的给养都成问题。我们接收丽江和消灭残匪后,我奉命带领两个营一千多官兵,县政府还派来一千多民工,以锹、镐、竹筐等工具,用了七年多的时间,在1959年的国庆节,修通了丽江到永胜的简易公路,也架起了这座桥。丽江县在桥两岸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我听了老革命的叙述,不禁感慨万千,对解放军和筑路农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三 进入丽江城</p><p class="ql-block"> 过了金关桥,汽车沿崎岖狭窄山路又爬行了100多公里,在山顶上就看见了丽江城。居高临下,丽江城被晚霞所笼罩,低矮的土坯青瓦房连成一片,炊烟在屋顶上袅袅升起。远处的玉龙雪山像北方寒冬屋檐下掛的冰溜子样,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我们直奔施工的工地。看到承建的丽江县政府大楼已拔地而起。在底楼干活的工人看见我们来了,像看到了亲人般的高兴,纷纷和我们打招呼和握手。</p><p class="ql-block"> 晚饭我们是在工地食堂和工人们一起吃的。吃的是馒头和土豆烧牛肉 ,还有一个炒茭白。院子里摆了一大桶葱花青水汤,随便喝不收钱。工区主任王铁成跟我们说,听说你们来了,才做的土豆烧牛肉,平时都是炒素菜。我说不能改善一下吗。他说有困难。工人们每月只能开六七十块钱,加上星期天不休息,也只能拿到八九十块钱,还要养活一家人,许多人不敢吃好的。丽江县的农民不种菜,蔬菜都是从二百多公里的大理运来的,运费也高。我说,你们商量一下,能不能设个材料节约奖,把节约的材料按实际价格的60%发给工人,既节约了材料还増加了收入。咱们的施工场地这么大,把建筑材料集中一下堆放,可以腾出四五亩地,场地外边的荒地,也能开出五六亩都可以种菜。他说,好办法,我马上就安排。</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听取了施工进度、资金状况、与甲方关系等情况汇报。下午巡视一下工地,也参加了一些劳动,在劳动中了解一下情况。以后几天又去看了混凝土搅拌厂和木地板加工厂。3月下旬,便离开丽江前往中甸(现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四 车过石鼓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大早乘车出丽江,绕过玉龙雪山向西走了70多公里,到了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镇。因诸葛亮南征时在这里立一石鼓而得名。小镇约有数十户人家,镇南是冲击的河谷小平原,河谷上种的小麦已经熟了,放眼望去金黄金黄的一片。镇西有清末修建的一个铁索桥,为进藏要津。1935年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由此北上,现留着一座纪念碑。从北向南的金沙江到了石鼓镇后,由于山崖阻挡掉头急转,向东北方向流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型转弯,长达数十公里。奔流直泄的江水到达这里由于地势平坦流速骤减,水面比上游宽阔了五倍多,且水平如镜。它似一条轻轻拂动的飘带,从群山上飘然而下,两岸墨绿色的护堤林为它镶上了亮边。依山而建的小镇的房屋错落有致,有石阶蜿蜒而上。镇中的小街宽约两米,由青石板铺成,街两旁有零星商铺和旅店。在我们去瞻仰红军纪念碑时,碑前围着一些人在大声呼喊:“加油!加油!”,“冲啊,冲啊,展劲啊!”。(展劲,云南话用力的意思)我们一看,原来是在斗鸡。另有十多只公鸡圈在笼子里等待。场子中间,两只公鸡你来我往在蹦跳搏斗。啄下的鸡毛在纷飞,脖子上的血在往下滴,可是哪个也不退缩 ,像拳击手一样在不停的进进退退,斗败的鸡跑了,再放出一只……这时司机加满了油,我们就上车走了。</p><p class="ql-block"> 五 美丽的中甸</p><p class="ql-block"> 又走了二十多公里就要到了闻名遐迩的虎跳峡。为了赶在天黑前到达中甸,我们没有停车,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中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流的东部。总面积11613平分公里,人口近1万,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以藏、彝、纳西、白族为最多。平均海拔3600米。域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地貌多样。行成了“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的巍峨的态势。最高点是梅里雪山的余脉巴拉格字山,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山,海拔1503米,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0余座。这些雪山在日出和落霞时被阳光披上红色的彩衣,像含情脉脉的少女样的美丽。在近一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峡谷、湖泊、草原、森林、盆地、河流、湿地、雪山、沙海等地貌;动植物也多为高山特有的罕见品种。峡谷中有滇金丝猴、鼹鼠、狼、狐狸,最多是野兔和松鼠。湖泊中有各种冷水鱼类和稀有的黑颈单顶鹤、大天鹅等候鸟。草原上有牦牛、山羊等,湿地里有蛇、兔、獾、鸮、獭。森林中遍布云杉、红豆杉和马尾松。海拔较低的地方有珍稀的松茸、鸡枞、冬虫夏草。每年七八月份各种野花竟相开放,蜂飞蝶舞。高山上整年有云豹、野狼、野猪等出没。 在这么小的地方, 能集中这么多样的地貌和动植物,堪称是世界奇观。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子时而向山上爬行,时而向下驶入谷底。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看到了中甸的大坝子。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在蓝天下静静地扒开积雪啃食枯草,远远望去,它们在皑皑的白雪中,像一个个春蚕在蠕动。坝子边缘上,山脚下座落着藏民的房屋,每幢房子都高大宽厚。小河已开始解冻,水在融雪中流淌,小鱼虾水里游动,吃饱了的鸭子在夹着冰块的水面上戏嘻。整个坝子静谧安详。</p><p class="ql-block"> 在天黑前到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p><p class="ql-block"> 六 在藏家作客</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正在施工的迪庆州宾馆,当地人称它叫“康巴大厦”。看望了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了解一下施工进度等情况。还去了几家我们租住房子的藏族人家。我们最后去的是才吉旺堆的家里。他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高大的个子,魁武的身材,是个标准的藏族汉子。他家住在城中央,离我们的施工场地不远。他站在家门口,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欢迎,欢迎。”“请进,请进”。边说边在五谷斗里抓出一把米往天上扬了三次。这是藏族人家欢迎最尊贵客人到家的礼仪。他家的房子是一幢高大的长方形的用一米多厚泥土建筑的三层楼,楼顶上很平,是用粘土夯实的。每层有七八间,每间都有一个小玻璃窗户,窗户外边的墙上都用很宽的黒色框子围着。一个朱红色的大门竖立在围杖的中央,院子里堆着很大的一垛木头,和烧饭取暖用的牛粪,还养了一只藏獒。 </p><p class="ql-block"> 一进门就看见有100多平方米大小的大厅,正对门的位置安放着一张长五六米,宽一米左右的大桌子。桌子上面的墙上的镜框内,并排装着毛主席和达赖喇嘛的彩色画像。我们刚落坐,他妻子把铁炉子上的开水端来,在木制的大碗里给我们泡上了酥油茶,双手捧着茶碗举过头顶给我们献茶,我们接过后她才离开。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和主人聊了起来。他有一儿一女,十八岁的儿子在丽江师范读书,十五岁的女儿没有上学,在家里放牧牦牛和羊。他家有五头牦牛和三十只羊,(因为草地有限,这是每户顶级的饲养数量)还有一亩多贫瘠的山地,种点土豆和青稞。粮食不够吃 ,每年都要买粮食。我问他,你们藏族为什么都佩戴腰刀,他说主要是切割食物,用于宰杀牛羊、剥皮、削账房厥子等,还可以防野兽,过去也防土匪。我又问,你们穿的衣服为什么一边厚一边薄呢?他告诉我们说,这里是高原,紫外线强烈空气稀薄,太阳照射这边炙热,背向太阳那边寒冷,我们总是把衣服较薄的那一面朝向阳光,较厚的那一面背向阳光。这种衣服最适合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穿了。接着又讲了藏族为什么不吃马、狗、鱼,特别是不吃驴肉。为什么死后实行天葬等。 他不厌其烦的给我们做了介绍,我们也増加了不少见识。</p><p class="ql-block"> 不觉到中午了。他热情的留我们吃饭。因盛情难却,我们尊重藏族的习俗就留下了。吃饭前,才吉旺堆在自己的酒碗里,用手指蘸了点酒向外弹了三次,然后把这第一碗酒一口干了,才和我们一起喝。接着是喝牛奶,吃的是自制的奶酪、烤牦牛肉、炖羊尾巴和烧土豆。 吃饱喝足了,我们送上了带来的礼物,才告别离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 忆 中 的 香 格 里 拉</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p><p class="ql-block"> 七 欢聚纳帕海</p><p class="ql-block"> 转眼之间“五一”劳动节到了。除了离不开的工作岗位,全部放假。我跟大家说,去纳帕海过五一节。由工会出钱买了一头牛三只羊还有其它野炊用的是用具。上午自由活动,下午我带着工地300多人,乘坐施工用的五台车分三批去了纳帕海。 </p><p class="ql-block"> 纳帕海离中甸县约十多公里。是高原沉积盆地,面积有二十多平方公里。远远望去纳帕海像一面镜子镶嵌在群山中间。(云南把湖称作海)湖水碧绿,清澈透底。水上百鸟飞翔,在这里越冬的候鸟丹顶鹤大雁开始纷纷北上。湖边水草从融雪中钻出,白绿相间,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牦牛、山羊、马逐草而走。小鱼小虾随淙淙溪水游向纳帕海。野鸭、野獾等兽禽在水中争相觅食。天湛蓝湛的,游动的云朵在阳光下洁白似雪,湖水波光粼粼,周围的山郁郁葱葱…… </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 我们擎着红旗,唱着歌,举着“走进纳帕海,野炊庆五一”的横幅,大家背筐挎篓,有背锅的有牵着牛羊的有背柴火的,有拿米面油盐酱醋的,还有带钓鱼竿的,有说有笑地步行进入了纳帕海湿地。在湖边游览后,大家开始为晚餐做准备,有架锅的,有劈柴烧火的,有杀牛宰羊的,有洗菜做饭的,有钓鱼的,有和放牧的藏民借马和牦牛骑的,有到湖边玩耍的,有唱歌跳舞弹琴的。宣传部的小韩,忙着给大家照相留影。一时间纳帕海湿地喧闹起来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晚餐开始了。钓鱼的也回来了,湖里的鱼很多,五个人钓了七十多斤鱼,这样又多了一道野鱼烧烤。在晚霞的照映下,碧波荡漾的湖面呈现出血一样的鲜红色,巡湖的小船也向岸边划去,翻飞的鸟儿忙着归巢,给这美妙的画面増添了动感。大家一边唱歌,一边吃烤熟的牛羊肉和鱼,喝着青稞酒,一边唠家常,一边行酒令,还有打朴克的。夜幕降临时,晚风嗖嗖,寒气逼人,我们把带来的木柴架起,点燃了五堆篝火。围着篝火大家又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这个高兴劲就甭提了。</p><p class="ql-block"> 八 聚餐虎跳峡 </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由于甲方的资金迟迟不到位,我们的施工馅入了困境,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就要告磬。我派人去催,他们总是说快了。我亲自去见州委书记请他出面协调。 谈话中得知,州委书记姓韩,山西临汾人。1950年7月随部队进驻迪庆州中甸县任县武装部长。当年他18岁,在部队任连长。我说明了来意,并请他聚餐。他说我们是半个老乡,今年就要离休了,吃饭就免了吧。我说,大家见见面,熟悉熟悉交个朋友,也方便今后的联系。他说在哪儿呢,我说就在我们工地的食堂。他问我说,你去过虎跳峡吗?我说没有,只是路过。他说路过看不到啥,虎跳峡离公路还有六公里呢。我们去虎跳峡,在那里吃饭。这个星期天午饭后出发,先看虎跳峡,晚饭在那儿吃。我高兴地说行,就这么定了。据星期天还有三天,我打电话请韩书记的老上级白小芬副处长星夜赶来中甸。 </p><p class="ql-block"> 记得是七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吃了午饭,我和已离休的白副处长,工区王主任,还带着两个能喝酒的工人,韩书记带着州长、迪庆县委书记、县长等驱车一起去了虎跳峡。上车时,州委韩书记见到了白副处长,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开。韩书记说,老首长您好,一晃三十多年没见了,想死我了。白副处长也说,我也想你呀。你一切都好吗?他们边说边手牵着手上了韩书记的车。</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看见森林旁、草原中、山坡上,到处都是一簇簇一片片盛开的杜鹃花,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有白色的,像编织的地毯铺在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虎跳峡位于中甸东南部,没有人烟。离县城105公里,海拔3900多米。金沙江在这里被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所挟持,最窄处仅30米。据说,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就可腾空而过。两岸高山耸峙,山上披云戴雪,银峰入天,山腰怪石䃰峨,古藤盘结。山脚壁立,直插江底,虎啸猿啼,狼豹出没。虎跳峡又深又窄又险,许多地方,双峰欲合,如门半开;身入谷中,看天一条缝,看江一线水。头顶绝壁,脚临激流。由于断崖塌陷,造成无数石墚跌坎,形成江中礁石林立,险滩密布,飞瀑荟萃。江水的态势瞬息万变,狂驰怒吼,地动山摇。或乱石激水,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或犬牙交错,雾气升腾。我们站在岸边虽然心惊胆战,但能看到世上罕见的山水奇观也就很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离开虎跳峡,我们去了六公里外的一家小饭店,州委韩书记点了一桌藏家菜和纳西族菜。酒至半酣,纳西族的中甸县委和书记,唱起了纳西族民歌“敬酒歌”,藏族县长(记不得名字了)跳起了藏族舞蹈“香巴拉印象”,我即兴写了一首(青平乐)词,读给大家听。青平乐一一观虎跳峡 </p><p class="ql-block"> 云岭凌空,剑峡穿石鼓。万里长江第一湾,壁峭飞越猛虎。</p><p class="ql-block"> 玉龙哈巴对峙,天堑挟持深谷。酒酣迪庆高原,讴歌人杰物阜。</p><p class="ql-block">趁着大家高兴,我提起拨付工程款的事情。县委和书记说,我出个主意,你们选一个人,用这个碗(大约能装八两酒),每喝一碗我给五十万,韩书记说加倍。我说好。这时候随我来的谢师傅说:“我来试试。”谢师傅连喝了三碗,我说可以了。和书记说,再来最后一碗,大家鼓起掌来。只见谢师傅又端起一碗,一仰脖子又喝下去了。饭后和书记跟我说,工程款我已经酬备好了,喝酒给钱只是游戏,热闹热闹而已。请你不要在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我们收到了拨付的工程款400万元。至今我被他们的耿直、豪爽、说话算数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九 巧 遇 大 活 佛</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8日,北京煤炭总医院党委书记王翔洲教授代表国家安全生产总局来攀煤集团参加挂牌仪式,授予攀煤总医院“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矿山急救中心攀枝花分中心”的匾额。此时我早已调回攀煤总医院任党委书记。授牌后我和张宜凤副院长等陪王翔洲教授驱车来到了香格里拉市。</p><p class="ql-block"> 一进香格里拉市(原中甸县)就看见一个高大的用松树枝搭建的牌楼,牌楼上用红底黄字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标语“高原明珠香格里拉欢迎您”。看到这幅标语,一股暖流涌便全身。</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市再也不是十多年前,中甸县下辖的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的小镇,也看不到满街乱跑的猪羊牛马了。原来狭窄不平的土路为宽阔的柏油路所代替,市内唯一的穿越市中心的这条公路,两旁种上了松柏树,安上了路灯,有点像城市的样子啦。原来土路两旁的木板房也所剩无几,新建的砖石结构的平房在公路两旁整齐地竖立着。街面上还増添了不少商铺、旅店和餐馆,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到这儿旅游的人也比那时候多了许多。一派高原新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王翔洲教授应邀参观了原我所在公司承建的五层楼高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兼作迪庆州宾馆)。这个酒店是当时也是现在迪庆州最高最好的建筑。登上大酒店的楼顶向下俯瞰,香格里拉的街道、市景、远方的雪山、湖泊尽收眼底。这个大酒店把藏汉民族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高大雄伟壮观。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还创造了冬季施工的奇迹,这在迪庆州和香格里拉市也是独一无二的。王翔洲教授看后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本来计划在6月20日陪王翔洲教授去迪庆州最大的佛教圣地噶丹松赞林寺参观,当地人称小布达拉宫。刚刚坐上汽车,交警通知封路了。原来是十一世班禅来香格里拉讲经。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1990年2月13日生于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一个普通藏族牧民家庭,父亲索南扎巴,母亲桑吉卓玛都是当地的牧民。1995年2月8日在日喀则,由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陪同,正式举行了“坐床仪式”,是被中国政府认定批准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任活佛。</p><p class="ql-block"> 这天香格里拉市区,一面面红旗挂满街道,一条条吉祥的彩带迎风飘舞,家家的门窗上挂上了“香布”,人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从远方爬山涉水赶来,有的走了三四天。当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乘坐的披有金色帷幔的红旗轿车驶入市区时,成千上万的僧侣和俗家弟子早已站立等候。人群涌向车队欢呼雀跃,不断的高喊“欢迎,欢迎”,“扎西德勒,扎西德勒!”</p><p class="ql-block"> 为迎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到来,在据香格里拉市五公里的草原上,在雪山脚下搭建了像体育场看台似的巨大讲经台,讲经台的前面搭起了十多个华丽的帐篷。帐篷前面留出一片空地,予备了做法式的地方。我们跟随人群欲进入广场,却被工作人员拦住,并告诉我们,没有市政府发的通行证不许进入。只好走到广场的对面的山坡上远远的眺望。</p><p class="ql-block"> 当十一世班禅下车,登上讲经台时,鼓号声响起,全场欢呼沸腾起来。他分别用英语和藏语讲经。讲经过程中,时常被众人的欢呼声所打断。讲经完后,他站在讲经台的前面,僧侣和俗家弟子双手合十,低头排队慢步走到活佛的面前,依次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摩顶赐福。班禅经过几个小时的劳累才结束。我想班禅这时应该是精疲力竭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也很累,腿都站麻木了 ,但是能目睹新中国第一任大活佛,看到这样规模的法式活动,亲临藏传佛教的传经现场,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