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之道 恒古之理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一半是曾国藩。曾国藩出身一般,资质一般,但是他却通过自己独有的法门,不断精进。立德立功立言,成为比肩圣人的存在。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他的处事方式是分不开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家道中落源于过度奢华的生活,人生的失败源于生活的安逸享乐,而为人太过骄傲,自视甚高则会让人嫌弃讨厌。自古以来很多大的家族最终落魄,是跟奢华脱不开干系的,奢侈无度并不能代表你多有钱,有时候就是虚荣心在作怪,一旦成为习惯没有节制,真的可以让家道中落,可大多只能是在崩塌瓦解的时候才能醒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家,看似风光无限,可只是表面功夫,内里早就漏斗百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根本承受不住,只能是崩塌。大多数人不能成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过于安逸,可能嘴上喊着苦不堪言,实际上不愿意走出自己很安逸的环境,你不失败那还能是谁,对不?身边那些觉得自己了不得,眼里装不下人的人,会为自己的傲慢无礼埋下伏笔,时间长了身边的人会自动离开,很难长久与你维持关系,毕竟不懂得尊重的人,自然也得不到他人尊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不再留恋;我就活在当下,不去胡思乱想,也不因周围的诱惑而动摇;将来的事情即便是再美好,我也不会期望,不会刻意地逢迎。过去的再好也是过去,时代在进步,没有谁可以一直沉浸在昨日的时光里;过去再不济,自己已经走过那就让它随风而逝,未来可期是我们的期待,可真正抓在手里的是当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就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阳实际上都是八分钟前的太阳,能够带给我们如此温暖的太阳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迷恋和不甘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不看重钱财足以将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约束自己足以使人信服,度量宽阔足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足以为世师范。钱财虽然是个好东西,可如果太看重,就能让人劳心劳神,当你大方坦然面对,会吸引很多人主动靠近,自己敞开心扉接纳,他人才能走近,大门紧闭只等人家敲门,人家也会嫌累放弃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就像东方甄选的俞敏洪老师,在教育制度改革之时,对于所在学校的桌椅,没有想着用它换钱,而是无偿捐出去啦,这种无私的举动就获得很多人的赞许。在我看来,俞老师并不是简单的想获得他人点赞夸奖,主要还是内心有爱,把类似钱财看的很淡,不是靠这个来发家,正心正念的做事,自然就是民心所向。做事情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不能自己做不到却要求他人做到,好多父母教育孩子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手机不离手,只管州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怎么能愿意遵从。也许暂时表面上看孩子做到听话,可离开父母管辖看不到的地方,根本就是防不胜防,纪律不是只用来约束他人,而自己不受约束随意打破,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服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识人有四个方法:做人讲信用,身上无官气,做事有条理,说话不吹嘘。讲信用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一点信用可言,任谁都不会长久愿意和你一起打交道,只能是有多远就离多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真正能做大官的人,并不是那些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之辈,这样的人也许可以得势一时,却不能久居高位,当有一天失去权势必将众叛亲离。我们都愿意与做事有条理,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接触,这样让人安心也愿意与其深度连接,彼此才能让自己最大的潜能得以发挥,创造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互相猜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少年时不能在顺境中成长,中年时不能太闲,晚年时经不起逆境折腾。年少成长的路上太顺利,步入社会就受不得一点打击,会被打到而一蹶不振,等到中年正是奋发的时候,要是闲下来,这辈子就基本废啦,到晚年时候,身心已弱再有打击,往往就很难善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没有吃一点苦,在安逸的外表下一切顺心顺意,可要是突然发生点事,立马就被打趴下了,好多悲剧不是孩子没有承受能力,大多时候还是父母保护的太好,没有让自己有锻炼的机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学习不能太着急,想着一朝一夕就能学好,而要有恒心,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欲速则不达,并不是说快就一定能成功,重要的是先把地基打牢,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坚持才能有了不起的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读书学习是对自己而言最好的投资,可这需要长期积累,不是立马可以获得高收益率的投资,是需要时间才能有的复利,你只管努力,余下的交给时间会给你非同凡响的答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劝人不能马上说出他的过错,应该先赞美他的长处。人开心时容易接受你的劝说,愤怒时无法接受你的劝说,这是愤怒超过本心的缘。不论年龄大小都喜欢听好话,如果只是会批评人,哪怕讲的天花乱坠,别人也不会感激你,恐怕还得恨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所以要学会多看优点,适当指出不足之处,而不是只会否定,触怒别人落个费力不讨好。要记得我们的发心是爱,不是挑剔找毛病,这样心态平和下,不相互伤害还能起到帮助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选择住宅不一定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除去有害的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即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环境虽然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也有的人不受其害,就像莲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它不会因为生长的环境污浊而拉低它的品质,反而被誉为洁身自爱的典范,能做到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厉害的人,即使身边有恶邻和损友,依然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才是一个人追求的高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做人太过于清高,就会有损与他人的相亲相爱,太过于和顺,就会有失自身正直的行为,所以为人处世贵在秉持中庸之道。做人过于清高,就会觉得别人都不如他,他人自然不会靠近,以免让自己尴尬;可做人过于和顺,有时候就会被拿捏失去自我,做人要外圆内方,有原则有底线融入人群中,而不是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人是群居动物,可以有独处的时候,可却不能脱离人群把自己活成孤岛,虽然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合适的处理方式要秉持中庸之道,不能有偏颇。过于清高,会失去众人;过于求全,会失去自我,做好各自课题分离,于人于己都是最好的安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