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第四个“阅读策略单元”:</p> <p class="ql-block">进行单元教学之前,特意梳理了一下中高年级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的语文要素,内容不断进阶,六年级的“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实施难度最大、内容最宽泛、设计最灵活的一个阅读策略,是可以融合前三个阅读策略甚至更多阅读策略、检验学生阅读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高阶”阅读策略。</p> 《竹节人》 <p class="ql-block">由《竹节人》开始,尝试运用“任务群”的理念进行教学:</p> <p class="ql-block">课前进行自主阅读,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任务),选取相应的阅读内容,运用不同方法读懂文章,尝试完成阅读“任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提示】: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框定,有一个大概的范围,但不是绝对的,要根据需要,灵活取舍。</b></p> <p class="ql-block">作业布置及指导:</p> <p class="ql-block">课堂展示交流,深入探讨完成不同“任务”所采用的不同阅读方法:</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对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最感兴趣,但这项任务完成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因为课文内容虽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但比较简略——叙事散文(记叙文)不同于说明文,“留白”是行文之需要;作为“指南”的说明文,则侧重客观、具体地介绍制作过程,所以,“任务一”的完成,需要学生在细读文本之后,进行“跨文体”的、合理的改造和创新,才能完成。此外,读文之后,蓝企鹅鼓励孩子们亲手做一做竹节人,并且试着玩一玩,有了真实体验之后,再完成任务单的制作。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竹节人》这一课是不错的载体。</p> 课堂*笔记 <p class="ql-block">刘佳璐同学的短视频略掉了制作过程中“失败”的经历,视频看起来流畅而有趣,末尾夸张的配音渲染出玩竹节人时欢乐的气氛,颇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视频制作:刘佳璐】</p> <p class="ql-block">刘佳璐同学的任务单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指南”也写得别具特色,妙趣横生,文字的描述色彩比较浓厚,贴近“小品文”。不过,要是能够努力尝试用“说明文”的方式去写写“指南”,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收获;如果能把失败的经历以“小贴士”或“温馨提示”的方式写在任务单上,应该会为这份作业增添更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王海旭同学的短视频做了“提速播放”处理,使竹节人的制作看起来“全程无障碍”,其实,制作一个竹节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阅读理解的智慧和动手操作的经验,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只不过对于聪明善思的孩子来说,似乎也不那么难,而且往往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视频制作:王海旭】</p> <p class="ql-block">王海旭同学的这份任务单,内容简洁明了,示意图画得很清晰。笔墨俭省,直奔主题,是王同学的风格。不过,书写需要努力:</p> <p class="ql-block">杨佳旭同学的短视频,清晰地体现了竹节人制作的全过程,节奏有条不紊,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做竹节人的不易和玩竹节人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视频制作:杨佳旭】</p> <p class="ql-block">杨佳旭同学的任务单中,有关“制作过程”的内容写得非常具体,思路也特别清晰,亲手实践,用心思考,对于完成好“指南”,是特别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夏沐阳同学的短视频,制作水准颇高:声、图、文俱全,有小电影的效果,特别是“练习操控竹节人”的提示,使我们想到:不仅仅是“做”,“玩”竹节人也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课文虽然写出了这个意思,但没有明确强调,这可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弥足珍贵的阅读“见地”,是需要“阅读文本——尝试制作——用心感悟”才能获得的独特体验——我们往往把阅读和完成学习任务的重难点放在“制作”竹节人上,其实,对于竹节人这个特别的玩具来说,“操控”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制作”。不愧是“小科学家”,玩也玩得有学问,不经意间就给人以触及灵魂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视频制作:夏沐阳】</p> <p class="ql-block">夏同学没有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因为视频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个内容,他敢于也善于创新,经常有“标新立异”的勇者精神,这份“举一反三”的“盒中的猫”的任务单非常有特色,而且能够感受到他对“科技制作”确实情有独钟(连字都写得比平时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阅读方法。”——以“任务群”的形式在课堂上做阅读策略的探究,粗浅地研究阅读方法,简要小结:</p> <p class="ql-block">课上重点展示和交流了任务一的学习内容,任务二和任务三没有详细展开。特别是由任务三拓展的课外阅读材料——写“师生故事”和“童年趣事”的文章,只进行了粗略的介绍,没来得及细致地阅读和交流。其实,这个内容是蓝企鹅最为心仪的,因为它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遗余力地开发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的一个绝好的契机,也是蓝企鹅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一件原汁原味的“读书事”。(课后评议时,刘静老师支招:任务二和任务三可以在另一个课时去做——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呀,短短四十分钟,想面面俱到,往往顾此失彼,需忍痛割爱,才会学而有得。)</p> 拓展阅读 <p class="ql-block">有关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旧版范锡林作品(书封截图):</p> <p class="ql-block">拓展阅读材料:</p> 师生故事 童年趣事 <p class="ql-block">【一点感慨】:教了二十多年语文,用过三个版本的教材,渐渐领悟到: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有时可以打破“教材版本”界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p> 套装经典 <p class="ql-block">学习“阅读策略”,不就是为了把书读得更好吗?所以,更多更好地读书——“串门儿”,正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蓝企鹅最近在想:如果说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影响的是读书的“深度”,那么,“任务群”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可能影响更多的是读书的“高度”,而课外阅读内容的补充和课外阅读行为的坚持,影响的就是读书的“广度”,这个“广度”的存在,正好平衡了前两者的“不够有趣”和“不够扎实”的缺失,从而也就解决了读书的一个根本问题——让阅读不再是功利的行为,而成为自觉的需求。</p> 任务一&作业展示 任务二&作业展示 任务三&作业展示 <p class="ql-block">讲述书中的有关老师的故事,孩子们几乎没有选择,只有李响同学做了一下尝试。蓝企鹅决定也挑战一下,结果发现确实不是很好写。方法虽然明确——“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篇幅如何把握,“分寸”如何拿捏,皆非易事。更何况还有两个细节上的问题:一是从写作语言的角度来看,作者的高度难以超越,文风不易模仿;二是从故事构思的角度来看,原原本本“复述”,没有新意,改编故事结局,又觉得比不上原文的留白有余味……</p> 《宇宙生命之谜》 <p class="ql-block">课堂上,蓝企鹅无意中提到“冥王星是不是也不适合生命存在?课文中怎么没有提呢?”马泽坤同学给大家科普了一下:冥王星现在已经不是属于太阳系的行星了,太阳系现在是八大行星。韩乔蕊同学补充说明了冥王星被“清除”的大概原因:它质量太小而且偏离太阳系行星轨道较远。</p><p class="ql-block">课后,蓝企鹅又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课堂上的发言,让我再次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虽说身为师者,但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有时,是可以向学生学习的,特别是有关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我们老师往往不比现在的学生知道得多。记得去年讲《太阳》一课时,知识还停留在以往的“九大行星”阶段呢。(见笑😳🤭)感谢课堂!感谢我的聪明博学的学生们!</p> 《故宫博物院》 <p class="ql-block">五年级下学期学习《金字塔》一课时,孩子们初步接触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到《故宫博物院》这一课,是更为深入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实践,这样的阅读,是网络时代阅读的一个典型的、鲜明的特征,往往有特定的阅读目的,阅读方法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采纳也常常呈现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执教上一届六年级时,留下的资料。阅读《故宫博物院》,可以拿来使用:</p> <p class="ql-block">两个阅读任务的完成,一个倾向于以图表呈现,一个倾向于以文字呈现。以下,是孩子们完成的任务单作品:</p> 任务一&作业展示 <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不仅注意了故宫中轴线主体建筑的介绍,还把中轴线以外的的一些有特色的建筑一并纳入,非常值得称赞。</p> 任务二&作业展示 <p class="ql-block">《交流平台》的内容,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p> <p class="ql-block">最近一直在回顾和反思第三单元的教学,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附在这里:</p> 花絮 <p class="ql-block">那段时间,竹节人确实“风靡”全班,本打算偷拍他们玩竹节人的画面,却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少有这样与传统玩具亲密接触的机会,尽管上铃已响过还无意“收兵”,尽管因“扎堆”被扣课间纪律分,但是,偶尔“放肆”一回又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那天课间休息,“小科学家”夏沐阳同学送我一个3d打印的竹节人。我既惊喜又激动,也对这个特殊的小礼物爱不释手,在上衣兜里装了好几天,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端详。虽然直至现在还玩得不够好,但珍爱之情无以言表!说到底,这还是读书带来的一份美好呀!如果没有“任务群”背景下阅读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如果没有营造“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可能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就不会有这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展示机会,我这个老师也不会收获如许珍贵的礼物和更多更深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p> <p class="ql-block">浏览有关语文教育的媒体信息,会发现新课标颁布以来,“任务群”、“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等词语高频出现,对于这些新的学习理念及探索研究成果,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蓝企鹅想,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必定有其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接受”。既要与时俱进,居高临下,又能坚守初心,俯身耕耘,老老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核心地位,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p> <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蓝企鹅</p><p class="ql-block">【特别提示】:本篇文字作品为师生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或资料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