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转自陈默老师】“00后比任何一代人都要进步,他们已经进阶到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高阶段——为了自我实现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底,我接手原初一9班、现初二9班班主任(线下)工作刚满一年,这一年带给我的充实和感动时常在胸中涌动,以至于我必须得写点东西才能疏解这过于饱满的情绪能量。</p> <p class="ql-block"> 2021级9班在入学初中的前一年半都是王玛玲老师做班主任的,2022年11月开始由我接手工作。在那段居家和线下交替上课的日子,我和同学们只能算是“网友”吧。直到2023年2月,我们才正式开始线下教学。</p><p class="ql-block"> 在接手班主任工作前,我对9班的认知仅限于学生人数多(47人),成绩好,行规好,活动好,是全年级的示范班。接手之后,我对9班有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关于学习:</p><p class="ql-block"> 9班作为典型的“摇二代”,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是比较关注的,也在他们小的时候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孩子们在学业上的表现开始向本文开头陈默老师所说的那段话靠拢:“他们已经进阶到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高阶段——为了自我实现而奋斗。”他们认同学业比较功利的一面,但也遵从自己的内心追求。他们有时会表现出对应试教育的叛逆,但更多时候都在为追求真理、追求自我实现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艺术领域颇有造诣,在体育赛场纵横驰骋,在科技方面更是一马当先。记得去年年底我统计班级学生获奖记录时,区级及以上奖项居然有六十多个,让人暗暗咋舌。</p><p class="ql-block"> 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极具人文情怀,热衷社会实践活动。在“诗歌单行道”、“最熟悉的陌生人”、“A—Z社区工坊”、“社会创新与设计思维”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众。记得在一次汇报展示课上,同济大学老师评价说:“我带的本科毕业生水平也就是你们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 他们才华横溢,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生根发芽。写作、朗诵、演讲、声乐、民乐、管乐、舞蹈、绘画、科技各类比赛、演出、展示等活动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其中蒋晨寅同学亲自运营的个人公众号最是让我惊讶,他发表的三篇数学科普小说《π尽之日》、《从实到复》、《那片正弦海》获得其他数学公众号大V的转载。</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会想,我这个老师到底还有没有比他们强的地方?其他方面不谈了,就数学而言,对学科的整体理解我比不上蒋晨寅,我一向引以为傲的做题速度快要被他们比下去了,我遇到的教学问题只要在课堂上提出来,就会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比如“同一半径做弧”与“同圆半径相等”的区别、比如互逆命题在符号语言表达上如何体现整体互逆的问题,比如直角三角形斜边最大定理存在的必要性问题……只要我提出来,他们就会积极讨论,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有了问题总是喜欢去请教他们。</p> <p class="ql-block"> 对学业成绩的追求当然还是重要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刻苦、认真,但也有个别孩子需要师长“盯、关、跟”。有时我会接到家长的求助,其实我作为任课老师当然也和家长一样,希望孩子们学业成绩要更加出色一些,但又深深共情他们的追求和向往——尽管这些东西可能和家长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我总觉得也许孩子们遵循自己的方向奔跑未必会出乱子,未来世界应该会更加多元和包容。</p><p class="ql-block"> 2023年,孩子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追寻、奔跑,超越了自己,也实现着自我的价值。作为师长,或许我们应该减少焦虑和控制,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在孩子感到迷茫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短时间纵容他们,等他们收拾一下心情再出发,我们班没有彻底躺倒和坚决摆烂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关于行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管理下,9班孩子行为规范水平虽然还不错,但跟王玛玲老师做班主任时还是有些差距的。可能是出现了“中二”现象,也可能是我在管理的时候不够坚定……好在他们收放自如,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从来没有让我难堪过。事实上,他们活泼、聪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这样的孩子在遵守纪律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关键时刻当然没问题,他们绝对是拎得清的)。因此在他们出了小问题的时候,我常常会不忍心责罚他们,我喜欢看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笑脸,我情愿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总是守在教室里。有我在现场看着,他们不至于出大问题,但是这样一来,又无法实现“老师在与不在都一样”的行规高标准。好吧,世事向来是两难的,且行且看吧。</p> <p class="ql-block">关于德育:</p><p class="ql-block"> 我一向坚持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我希望孩子们能和谐、融洽地在一起学习、生活。因此我对学生提出要求,底线是“在保全自己的同时,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最高目标是“在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能为身边的人(乃至全社会的人)创造幸福”。只要能守住底线,你可以是人见人爱的好伙伴,也可以是特立独行的怪味豆,我希望每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孩子都能自在、愉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记得在居家网课的时候,上完一整天的课后,我会组织孩子们做一些话题交流。我们曾就“因为慈悲,所以懂得”、“妈妈的生娃(我)经历”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每次班级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我愿意花时间跟孩子们研讨事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换位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意志,反对道德绑架,在矛盾难以调和的时候,我会说:“你们可以不喜欢对方,可以不愿意做朋友,但要维持好学习、生活的秩序,做到和平共处。”我相信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互相尊重,才能融入集体、维护集体的和谐。而当孩子们被“允许”不做朋友的时候,他们反而能冰释前谦,用理智超越冲动。</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因为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志,我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得失,怎样抓住并发挥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怎样更好地家校配合为孩子们的人生发展助力……我希望能在我有限的能力之下更好地守护好47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在2023年最后一个上学日,我宣布放学后,同学们开始呼朋引伴拍照留念。我有点想问他们能不能跟他们一起拍一张,可一想到刚刚班会课我还批评过他们就有点犹豫,恋恋不舍地回到办公室。谁知半小时后,他们来叫我了,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留下2023最后的影像。可能是年龄因素,已过不惑正在奔五的我,并不会过分在意年份的流转,2024不过就是又一个平凡的新年。可是在十几岁的娃娃眼里,新的一年或许有更深的成长的意义。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就对2023有了留恋,对2024生出了不同以往的期待——<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也许就是做老师的乐趣,孩子们会激发你对生活的热情,会引发你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会教会你始终用纯真的态度去做人做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2024,我们携手并肩地走来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