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

净心一一刘志侠(拒闲聊)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静升镇,望族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最早的拥翠巷形成于康熙三年(1664年),最晚视履堡竣工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将近二百年的修建,王家大院成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和三晋地方风格,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牌楼。</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民宅,右边是官宅,中间有一座桥连接着。</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民宅的正门楼,高十米,深十米,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红们堡全貌。沿着大门正对着那条主路是王家的跑马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个慢上坡,</span>一直通到最上面他们的后院。主路两侧有三条东西走向的巷子,这三条东西走向的路和主路构成了一个“王”字,与外面一周的围墙合起来成为一个“国”字,表明王家有家国情怀。“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座院,院是半个城。”说的就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占地面积比故宫还大将近两倍,可谓是华夏民居第一院。</p> <p class="ql-block">古堡依稀闻鸟鸣,灰墙黛瓦诉曾经,石砌的墙壁,古典的建筑风格,彰显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高处看整个院落像是一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  王家的祖先王实在元代的时候由太原迁到这里。以耕地为生,兼做一些豆腐生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了一定的财富开始经商,到了清康熙平三藩的时候,王家第十四代孙王谦和和王谦受弟兄俩把二十四匹战马献给朝廷,支援前方的军事,受到官府嘉奖,封四品官职,王家弟兄开始做马匹生意,由此发迹。王家的十七代孙王如聪和王如成为官,将王家推向鼎盛,两兄弟从红门堡搬出来,在东边又起两院,哥哥在东,弟弟在西,虽然弟弟是正四品官职,官位比哥哥正五品高,但在家里还是要遵从长幼顺序,东为上,哥哥在东边,哥哥宅院叫乐善堂,五进院落;弟弟宅院在西叫敬业堂,是三进院落,但是院子大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较开阔。两院后面是家丁居住的地方,是两院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窥视整个院落的动静,保护家人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王家从农耕到从商,再到为官,家里注重为人处事以厚道为主,加强自身修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培养子孙优秀品质,家国情怀是重中之重。为人正直,品行端正的人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造福家族,服务于社会。王家在教授子孙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子孙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正房门上有精致的木雕,写着“澡身浴德”,表面室主人注重自己德性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牌匾上写着“规圆矩方”其中的“矩”字多一点,表明规矩多一点,麻烦就会少一些。教育家里人做事情要懂规矩,守规矩。</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里的宝贝——石门,王家私塾的大门。这道门是非常有讲究的,底下是一块石板,表明要脚踏实地,石板下面雕刻有很多盘根错节的竹子的根,表明做学问扎根要深,两旁的门柱一节一节竹子,表明读书虚心,并且节节向上。石门的头顶刻有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还雕有松针,告诫孩子们为官正直清廉,要有青松挺且直的高洁品行。一道门把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做的事情都表达的清清楚楚。王家为培养下一代,可谓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建筑风格有传统的前堂后院,两旁楼阁是秀楼的模式,同时还借鉴了苏州园林有花园,有亭台楼阁,有石凳,有回廊,是明清时期建筑代表。</p> <p class="ql-block">哥哥王如聪的乐善堂门前的照壁——砖雕狮子滚绣球。</p> <p class="ql-block">弟弟王如城门前的照壁——砖雕五福临门。</p> <p class="ql-block">以山崖而建,从高往低每一层有一排院落,每处院落都是四合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屋脊上的砖雕也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王家每处院落都是这样的典型的明清建筑四合院,两侧是厢房,二楼是小姐的绣楼,正房的是二楼也是他们供奉祖先的地方。有王子乔王实、王谦受、王谦和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院。正门朝南,大门两侧室门房。院内两边是厢房,二楼是小姐居住的绣楼,正对大门是堂屋,室主人居住的正房,两边是偏房,也是两层楼房,从两边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楼梯的扶手石雕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寓意很好的窗上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寓意很好的窗上木雕。</p> <p class="ql-block">  采用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院与院之间有圆们相同,有亭台楼阁,有石桌石凳,院墙角落有翠竹松柏,各家的花园“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景致显得远了。</p> <p class="ql-block">圆形门的造型显得特别的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楼梯扶手上的石雕,一个老猴子背一个小猴子,期待家人辈辈封侯。</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过门石上的石雕,有鹭鸶鸟和莲花,寓意“一路连科”。</p> <p class="ql-block">王谦受介绍。</p> <p class="ql-block">王谦受塑像,他手持的龙头拐杖就是参加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千叟宴”时皇帝赏赐给他的。</p> <p class="ql-block">清芬斋是王家四十三代孙王存礼的故居,这是王家最后没落的一枝。</p> <p class="ql-block">皇家“孝义”祠堂。</p> <p class="ql-block">  王家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他们家兴旺的八代,植根于厚德载物的思想和和注重培养后代子孙的品行和学识。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王家在这个地方建有城堡五座,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他以前的五分之一,可以相见王家创造的辉煌成就。我们到这里看一看,感到非常震撼,从中汲取到了营养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