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诚 路自稳

爱故乡

<p class="ql-block"> 我的2324回顾与展望</p><p class="ql-block">(一)2023追“光”而遇</p><p class="ql-block"> 我们</p><p class="ql-block"> 勠力同心</p><p class="ql-block"> 温暖陪伴</p><p class="ql-block"> 一起向未来 </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爱故乡书院五岁半了,也陪我们一起缓缓走过2000多个日子-是一次0到1、1到N的裂变,是一座破旧不堪的老宅,到现在先后被授予福安首家乡村青少年之家、福安首家乡村留守儿童之家、福安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福安市十佳书香品牌、福安市全民阅读示范点、福建省全民阅读示范点、福建省学雷锋示范点、福建省最美农家书屋、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主要拍摄地、儿童剧本《种太阳》获中国金画眉最具潜力奖、2023写进政府工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  虽然每一次曝光都带给我们不同的压力,而我们更愿意把每一次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我们羽翼丰满。因为我们清晰的记得每一位孩子来到书院的样子,以及在书院每一位孩子的变化,从胆怯的到放松的,从好动的到专注的,从沉默不语到侃侃而谈……在孩子成长的阶段,能够通过乡村公共空间-书院这种方式,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们一起记录生活、记录情绪,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倍感幸运!</p> <p class="ql-block">  离2024越来越近了,回忆里的爱故乡书院故事,绚丽多彩,难以忘怀。此刻让我最想表达这样二个词“感恩”“信任”: </p><p class="ql-block"> 我首先要感恩缪光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任我们大胆创造、自由驰骋。这份信任-尤为珍贵非常不易,特别感恩,也让我们能够走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要感恩给予书院支持的领导、学者和专家们。</p> <p class="ql-block">  最后也是我最要感恩的是在书院默默付出的志愿伙伴们,你们常常被我指责甚至大声吆喝,可你们依然用情用爱包裹着我,从未撒手。是你们用心陪伴孩子,倾尽热情,我可以自豪地说:你们才是这个书院里最值得尊敬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还有最淳朴的村民,你们主动支持书院的发展,让我很感动-“相互成全 成就彼此”。但“凡有裂痕的地方,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也倒逼着我们回归了更朴素、更自然的教育形态,这种朴素和自然的教育反而成就了另一番教育天地。我们朴素自然、真挚美好的教育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引发了同行们的关注。这五年半,恰恰也是因为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走得更远。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爱与理解!也谢谢你们为孩子们做出了榜样,教会他们生命成长中不仅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他人,并能付出行动来表达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慈悲”和“大爱”不仅会成就孩子们的成长,也让我们永远地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是那么天真、无邪、质朴。这五年半,你们用自己的美好无数次地治愈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总是那么美好,也会有受伤。是谁给了我们力量?是孩子们!是孩子们让我们享受了一份非常美好、非常纯粹的生活。我们很骄傲,因为我们做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份事业!</p> <p class="ql-block">  书院以“书”为主轴,用爱让这个主轴转起来,通过先后开设“故乡课堂”“父母课堂”“其他研学、传统节日、乡野阅读、乡野油画、移动的村庄等活动形式来激活“书香”。书香溢满书院的每个细胞,飘向乡村的各个角落。文化教育在透过艺术植入,呈现“木、陶、泥、植物、竹、石、布、铁、塑、沙”旧物利用变废为宝,整体契合“在地性、话题性、美学性”三大要素。书院通过聘请高校学者、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本土艺术家、民间能工巧匠等为顾问与导师,和当地村民、孩子们一起参与,以书院环境将现场、美育、生态、功能有机结合,重构乡土文化,从而使乡土文化与和美乡村营造一同生长出来。</p> <p class="ql-block">  这五年半的时光,我们怀着崇敬接纳书院,带着爱陪伴书院,护送书院迈向自由的旅程。最后,要送上我和福安爱故乡的祝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都能成为幸福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2023的沐“光”而行</p><p class="ql-block"> 1.从精神层面上:对潘基铨院长、钟华光大师、雷李清指导员常常被我指责甚至大声吆喝,再一次对你们三说声:对不起。从2024开始我必须放下教导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我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别人有智慧可以接受。而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我要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好事,一切都是过去。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错念头。也要放下自己曾经拜师的经历,放下与多位大师结缘的经历,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我能成就能觉悟。光环是老师的,我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归去隐逸,来兮释怀”</p> <p class="ql-block">  2.从技术层面上:《淮南子·兵略训》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而勤俭节约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加固乡土文化教育融合老旧物件对于社区营造深度中如何科学、合理与利用、实践与思考、探索与分享。</p> <p class="ql-block">  未来在书院创设过程中,依然倡导“原生态、重创意、低成本、乡土化、微改造、精提升”的创设原则,因地制宜、三就(就地取材、就地取艺、就地生产)、低碳环保、节俭营村和生态营造的改造理念。我认为在社区营造中,一定要充分以易于获取,且再利用价值,较好的老旧物件为主,直接用于改造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在继续发挥老旧物件价值的同时,保留乡村记忆,展示乡土美学。同时,通过实施“三变”即边角地变微空间、旧物件变微景观、废料变经济材料,就势造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就地消纳老旧物件和消除影响人居环境的杂乱因素。用丰富的公共空间、新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回应村民的生活和精神之需,唤醒人们对乡土文化记忆,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擦亮乡土底色,延续乡村文脉,扮靓乡村颜值。</p> <p class="ql-block">(三)2024向“光”而至</p><p class="ql-block">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积水三千里。”自信彰显底气,底气来源于实力。2024年我将始终保持学习的“饥饿感”,继续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磨砺、锤炼、增长。始终坚信更美好的风景永远在前方,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用行动让爱故乡书院沿着古老丝路在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中迈向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3.12.25记于毛泽东130诞辰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