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轶事—下川

黄爱平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甘肃宕昌南部沙湾、两河口、新寨等一带的农村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除了包产到户解决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后,人们手头的钱财依然十分匮乏,经济主要来源为宽裕的粮食换钱和木头卖钱,经济收入单一,生活面貌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贫穷依然笼罩着大多数人家。但在政策宽松后,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们重操祖先们的旧业,开始了下川的行当。</p> <p class="ql-block">  下川,不是到四川去旅游,也不是到四川去打工,而是到四川去民间行医挣钱讨生活的一种方式。下川在宕昌南部沙湾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四川盆地大地方比较阴湿,得关节炎和风湿性的人比较多,西藏、甘南的很多中草药能治他们的风湿病,临近的甘南舟曲一带藏医去四川民间行医治病的较多,也得到了四川民间人们的认可。沙湾一带临近甘南舟曲藏区,古为藏羌族居住地,长期处于藏汉交汇地带,很多生活习性都具有典型藏民的特性,这就为下川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凭这具有藏民的特性还不行,经过长期的民间行医经验,四川人只相信藏医,不相信汉医,所以,如何有一个合适的藏族身份来包装自己也是下川的具备条件。首先要有一个藏族名字的行医证和介绍证明,这个在当时网络信息还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人们对证件的真伪还不是要求太严,办一套手续也不是太难。第二件事就是要准备一套跟藏民一样的红布衣裳,一个腰刀,一个毡帽之类的,把自己完全打扮成一个藏族。这些有了之后,重头戏就是去山林里挖准备下川的药材,主要有:连翘、羌活、芍药、丹参、黄芩、柴胡、天麻、三七、党参、当归、黄芪等十几种药,都是一些治风湿、感冒发烧和补气之类的药。下川人把药采回来之后一一晒干,切成片子,分成小袋装好,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些用牛骨自制的“虎骨”,用桥面、炮眼子自制的“虫草”,用玉米须自制的“藏红花”,用森林苔藓冒充的“灵芝”等。</p> <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第一次下川是不能单独去的,因为当时村里下川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大多数人识字都不多,人生地不熟的,很害怕被走丢回不来,所以必须得有老师傅带上才行。下川每年是有季节性的,一般集中出行为春秋两批,第一批往往在年过完二月二之后,年已经过完了,这时也没有什么太忙的农活,天气渐渐回暖,成为下川的好时节,一般到五黄六月农忙时节回来,第二批集中出行时间为秋收之后农历九、十月间出行,到腊月前回来,出去时间长的有的七八个月,短的一月多。到了出行时节,关系好的人们便三五个成群结对而行,先从老家出发先坐班车到陕西略阳,再从略阳坐火车到广元一带后,便换上藏民服装,背上药包便分开了,有的下了成都一带,有的在绵阳一带,有的在巴中一带。他们大多数走的是农村,在县城都只有少数时间长有经验医术高一点的才会站住脚。下川是一个很苦的行当,一般人都要背上四五十斤重的药包,一天要穿好几个村,如果生意好,一天在一个村就会卖出药,挣一点钱,如果生意不好,一天爬几座山,穿好几个村连一顿饭都混不上。如果遇上雨天,只有待在老乡家里,掏钱住宿吃饭。但四川毕竟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吃一顿饭在四川农村根本不算什么,更何况四川人特别信任来自“藏区”的行医老师,所以,只要嘴勤一点,就不会挨饿受冻。一时间,四川成了沙湾一带人的大后方,土地承包虽然解决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但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钱袋子基本上是空的,走出去下川成了当时的主流,所以生活紧张的去四川,没钱娶媳妇的去四川,没钱看病的去四川,年轻人开始创世界去四川。就连村上最老实的下川都挣到钱,有的还从四川带回了媳妇,有的没有挣到钱反而丢了性命,有的还犯法被押解回来了。在下川盛行的十几年里,因下川发生的奇闻异事就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邻村里有一个叫二斤半的年轻人,已经二十几岁还没有娶上媳妇,他爸是村里的阴阳先生,当时非常吃香,在村里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家庭条件也不错,但因二斤半长相黑廋,跟非洲人一样,平时还爱吹牛皮,就是没有姑娘喜欢跟他,家里人着急没办法。这个二斤半他就在村里年轻人伙里吹大话,既然本地姑娘看不上他,他要娶一个四川丫头回来。当时人们总认为二斤半在吹牛皮,没有多少可信度。但就在人们快要忘了二斤半吹的大话时,在一年麦子刚黄快要收割时,下川回来的二斤半真的领回来了一个四川媳妇,人长的还很漂亮,他爸们见人就夸他儿子有本事,领回来一个外地媳妇。这件事在当时邻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全村老少都一时间往金二斤半里跑,来看这个操着当时村里大多数人还听不懂四川口音的媳妇。在私下里,有人悄悄问二斤半,我们这边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又不好,你的四川媳妇是怎么跟你来的,他给问的人神秘的一笑,说其实也很简单,年过完后大人们又骂他没本事,成老光棍了,他一气之下就背上药包去下川。当他在绵阳一带穿了几个县之后,已是农历三月头上,这时四川天天下雨,没办法出行,他只好在一个农村老乡家里歇脚,恰巧这户人家有大小几个女子,大人们对他这位藏医十分欢迎,他住在这家后,一天除了给村里人看病买药,就帮这家干干活,干着干着就和现在领回来的媳妇混熟了,她们家里地多,又正时春季栽种稻子的时候,我就一边帮她们干活,一边说我们这里条件如何如何的好,当她问我在什么地方时,我就骗她说我在甘肃的普光市新寨村,她一听我在离市不远的地方,加上我人麻利,就看上我了。当时她家里人也很反对,但她铁了心要跟我,加上她们家有几个女子,大人就同意了,我将下川两月多挣的钱作为礼钱,给了四川的丈人丈母娘,并给媳妇置办了几套新衣服。在回来的路上,四川媳妇每到一地就问快到普光市了吗?我就说快到了,她越走越看见怎么到处都是大山,我就说我们的市就在大山里边,我们的村在白龙江边上。就这样我就把媳妇给领回来了,她到后看见这里不是她想象中的好地方,跟我哭闹了几天。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二斤半的四川媳妇开始家里担水做饭,下地干活,融入到了该村的生活之中。</p> <p class="ql-block">  但时间不长,邻村又因下川出了事,这次是被当地民警和四川的民警给联合押解回来的,他叫正月生,因涉嫌诈骗。通过了解,事情原委是他下川到雅安一带时接了一个大单,没有治好让人家给举报了。这个患者是五十多岁的女人,患大脖子病十多年了,正月生自称有秘方能看好,把大脖子病能完全消除,收费三千元。这家家庭情况好,也很相信平时藏医的药能治好多病,就让他治疗。这个正月生自知自己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仅知道这叫大脖子病,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甲状腺肿大,但既然自称有秘方,牛也吹出去了,只得想办法治疗。当他一边想办法,一边去上厕所时,发现这家院子里种了好多指甲翘(民间女子染指甲的一种植物),他便计上心来,让患者准备几株指甲翘、明矾,还有纱布等,他称自有妙用。患者准备好这样东西后,他打开药包把自带的几样草药取了少许,和指甲翘、明矾合在一起碾碎,形成一个药饼,给患者敷在了脖子上,让敷三天就会见效果,再敷二次大概十天,三个疗程左右就会让大脖子病消失。这个患者敷刚敷上不久就感觉有点大脖子病处发烧,这正月生说发烧说明药已经起作用,是正常现象,药发烧才能消肿。随后他有将另外两副药的配方给患者家属做了交代,这家看到这位年轻的藏医确实有两下子,千恩万谢,当时就把三千元给了,正月生还自吹大话,他已经治好好几个人了,只要你的大脖子病消除,给我扬名就行了,挣钱都是小事情。他自知时间长了就会露陷,在这个村上呆了一天就赶快离开了,给这个患者家说他十天后就回来见证奇迹。这个患者依照正月生的嘱咐,在第三天将敷在脖子上的纱布解开一看,大脖子病没有一点消减,反而让药饼给全部染成粉红色,比以前更难看了,这才发现上了当,于是在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说让一个江湖假藏医给骗了。派出所民警根据这个患者对正月生的描述,估计他还没有出本县,就马上到车站等地方寻找。果然不出所料,在第三天正月生认为离那个乡已经很远了,准备在车站上车离开这个县时,被现场守候的民警给逮了正着,被押解到派出所。好在正月生人非常灵活,他自认诈骗闯了祸,就全部招供,自认他的药饼不能治病,除指甲翘、明矾把脖子上染红外,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就赶快把钱给全部给患者退了,还主动给人家赔偿了五百元,这个患者见自己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赔偿了钱,就让民警警告一下正月生不要再骗人就行了。就在正月生高兴可以走了之时,民警让社生拿出行医证、身份证,经过检查发现全部是假的,这下正月生只能如实相告,说甘肃这边生活困苦,为了养活一家人,只能走下川这条路,正常情况下,他们只能看一般感冒风湿等小病,用的中药都是当地产的药材,治疗效果也得到四川人的普遍认可。民警听了正月生的解释,也相信这些下川人都是民间假藏医,但药是真的,也没有发生致人死亡的事情,都是为生活所迫,也就没有过分追究,就给甘肃这边当地派出所打电话,核实是否确有其人,并让当地派出所的人和家人到四川这边来领人。于是就发生了正月生因下川被押解回来的事,这件事当时震惊了整个周边几个乡镇。</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下川的不断延展,下川不仅仅是只到四川,云南、贵州,甚至广西也成了下川人常去的地方,手艺好点的在县城摆场,手艺差的还继续走村串乡。什么偷吃橘子被发现追赶,为了逃避责任,把橘子连皮吃掉,让追赶的人笑的肚子都疼,免于追责;还有手脚不干净的看见人家的米眼馋,不怕路途遥远,偷了五十斤米,连续背二十天,从四川背回甘肃,到家才发现米已经被汗给潮湿的发霉了。对于沙湾这一带人来说,下川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变化,国家严厉打击民间行医的不断加强,脱贫奔小康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生活的逐渐好转,下川渐渐没有了市场,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选项,外出务工、特色产业逐渐成为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0年左右,下川已经基本没人再去,成为人们历史的记忆,茶余饭后谈论的往事罢了。(图片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黄爱平,男,甘肃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学摄影作品发表于报刊网络,宕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