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老兄

韩立军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才算不枉此行呢?我觉得,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角度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欢声笑语;死去后仍能被人念念不忘,追忆有加,则就足矣!就不白活一回了,而刘俨然老师就是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上班的第二天,我突然发现王琳英大姐的朋友圈发了一条这样的消息:“几十年来凭一己之力保护着邯郸市中心医院旧址,一个善良活泼热爱公益事业的艺术家——刘俨然老师,一路走好、游好。”看到这里,我内心突兀而惊诧,这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它的真实性,以为王大姐在开玩笑呢!然而,我马上又想到,王大姐退休前是医院的权威专家,为人热情善良,思维严谨睿智,她父亲王凤山先生就是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全家人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样的医学世家,怎会有虚枉之语呢?所以我想,这个事一定是真的了。后经进一步咨询,得知刘俨然老师因肺部肿瘤疾病救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六十六岁。</p><p class="ql-block"> 得此噩耗,让人不胜痛惜、惋惜、哀悼。这样的年龄,实属英年早逝;这样的突兀,让人不敢相信;这样的恍然,让人不胜唏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竟事情,等着刘老师去做去办,他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我与刘老师认识时间并不长。还是2018年时,我作为宣传部门负责人,为了挖掘和弘扬医院文化,在《邯郸晚报》开辟了一个专栏,举办了第一届“天使杯”征文,内容是“我与中心医院”的故事。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市教育局的刘俨然,说有事想和我面谈,并邀请我去他办公室。因距离并不远,于是我欣然前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刘老师,他热情诚恳、和善友好,就像一位邻家老大哥,让人感觉很亲切,也很谈得来。尤其是他还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让我很感意外,因为家是一个私人空间,一般情况是不让外人入内的,但刘老师能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可见他对我是相当信任和青睐的。于是,我更加对刘老师尊敬有加,把他当成挚友,当成忘年交,当成知心老大哥。</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这一次,我们有了心灵上的共鸣,因为我们都是文化的信徒和传承者,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爱好。刘老师坦率地说,他的家乡永年县胡寨村就是我们邯郸市中心医院的旧址,现在依然保存着,并且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操作,目前已经把其建设成了红色教育基地,在旧址的基础上建设了展馆、广场和文化墙,经常有团体和个人前去参观学习,影响非常好。这一点,我当然知道,关于医院的历史脉络,我都轻车熟路,熟稔在心,但苦于一直没有对接上,实属遗憾不轻。没想到这一次偶遇刘老师,一下子就把我重新带到了历史的深处,让很多事情有了转机和曙光,有了可操作的余地和空间。</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肃清着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彼时,被日军蹂躏了八年,又被顽匪盘踞两年之久的广府城仍在敌伪的手中。为了早日解放这座古城,我军调集部队准备进行攻城。战斗前夕,为了确保军民的安全,冀南三专区人民医院根据战争形势和需要,由肥乡县东关的东北庄村迁移至距广府城5公里处的胡寨村,为解放广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战斗打响后,更是救护了大量从前线运送来的伤病员,为晋冀鲁豫地区的早日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49年3月,冀南三专区人民医院和冀南行署才一起搬迁至邯郸城内。而这个冀南三专区人民医院,就是邯郸市中心医院的前身,也是一所根正苗红的红色医院。</p><p class="ql-block"> 2021年时,恰逢我院建院75周年之际,我作为党支部书记,准备组织大家到该旧址召开一次支部大会,进行一次现场教育,用以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纪念为救死扶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刘俨然老师知道情况后,积极支持,大力配合,组织群众把纪念馆拾掇的焕然一新,并洒水泼道,张贴标语,把整条大街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使其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尤其是会议当天,刘老师还专门组织秧歌队敲锣打鼓,用大红条幅写着:“欢迎亲人回家”来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彼时,党委书记张学强和副院长韩电旗等领导非常感动,当场表态我们邯郸市中心医院要和胡寨人民永远心连心,永远都是最亲最近的一家人,而胡寨人民也将永远是我们邯郸市中心医院的VIP客人和亲人。</p> <p class="ql-block">  此后,我与刘老师便无话不谈,联系越来越密切,俨然就是一对忘年交,共同为文化的传承付出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我们曾一块商议和探榷,想在旧址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完善,加以丰富和补充,加以革新和优化,进而把其打造成一所初具规模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文化传承的典范和模板,成为救死扶伤的摇篮和襁褓。然而,天不遂人愿,还是2022年时,我院的旧址因属于私人房产,房东想翻盖新房而计划将其拆毁。刘老师第一时间获知情况后,马上与房东洽谈与协商,希望能够用或租或买或以地易地等方式来保护这处旧址。否则的话,拆除后将会造成永远的遗憾,再也没有真正的旧址了。为此,他还苦口婆心地举例说,当年北京市拆除古城墙时,建筑学家梁思成曾为此四处奔波,但最终意见未被采纳,现在面对水泥建筑的高楼大厦时,文化底蕴和风采已荡然无存,让多少人为之感慨无限!前车之鉴,理应慎防有加,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怎么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呢?</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言语铿锵,态度坚决,他不想眼看着坐以待毙,让旧址毁于一旦。然而,房东因为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便决意拆除,并将想法和日期告诉了刘老师。刘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心急如焚,第一时间便与我联系,商讨对策和办法。于是,我赶忙写了一份“关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建院旧址亟需紧急保护的公函”,加盖了单位的公章。我因有公务,刘老师便与马丽辉女士不辞辛劳地跑到经开区管委会,找到区委领导,要求保护这个旧址。后经区委领导协调,暂时保住了旧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从这件事情上,我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珍贵的品格。他不啻名利,不顾年迈,为了这些和他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情来回奔波,是一种何等宝贵的精神呢?又是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悟的呢?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境界和格局把!他为了文化和传承,为了知识和文明,已经进入了无我和忘我的状态,进入了大角度和大视野,眼里都是民族和国家,都是未来和希望,都是子孙和基业,这是何等的慷慨和无私,是何等的大度和包容啊!</p> <p class="ql-block">  是啊!这个有独特个性、独到见解和独立特行的人,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真知和灼见,有着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主张。这对于一生喜欢放荡不羁、随遇而安,喜欢帮助别人却不打扰别人,喜欢奉献却从不索求,喜欢给予却从不计较,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的优良品格,一直贯穿到他生命的最后,用世俗的眼光已经很难理解了。他在北京去世前,给家人留下遗嘱,要就地火化,将骨灰撒入河内,流向大海,汇入滚滚洪流,也汇入他一生热情奔放又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他生前重症住院时,就曾嘱咐家人对外封锁消息,不要声张,就是怕麻烦大家,怕耽误大家,怕大家看到他的病容而揪心而神伤。看!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了,还在为大家和朋友着想,真可以说是善始善终、慎终如始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刘老师豁达坦荡,活泼开朗,幽默风趣,又不拘小节。他不仅和我称兄道弟,毫不介意;而且和比我还小的文友也是情同手足,说说笑笑,相当和谐,真的就像是一家人,彼此之间没有一点隔阂与间隙,全是抛心抛肺赤城相见的挚友,谁也没有把谁当成外人。所以,在圈子内无论年幼年长,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小刘”。他对此也是欣然应允,乐不可支。而我本人,面对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老大哥,实在喊不出“小刘”这个雅称,所以便一直称呼他为老兄。这次他溘然而去后,我感慨万千,撰文以记之,想到他的性格,想到他的做派,想到他的风骨,想到他的气节等等。于是,遂以“小刘老兄”作为标题,虽有点拗口,不易理解,但却真真切切,实实在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