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宏村

心灵咖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宏村</p><p class="ql-block">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村落历史</p><p class="ql-block">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p><p class="ql-block">宏村</p><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八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375—1606年),为宏村发展阶段,徽州山区处持续稳定时期,明清时期理学发展,宗族制度日趋完善,大批宗族精英制订族规族约,稳定了基层乡村社会。</p><p class="ql-block">明洪熙元年至万历二十四年(1425—1596年),宏村以“东土道制(龙排庙)、南土水制(红杨、白果)、北土土制(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观音亭)为水口布局(风水屏障),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等祠堂、庙宇,宏村逐渐形成民居集落。</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咸丰五年(1607—1855年),为宏村鼎盛阶段,明中叶至清中叶,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宗族精英为家乡提供公共资源,修祠堂、牌坊、书院、宗族维持乡村文明。</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元年至宣统三年(1662—1911年),宏村南湖书院,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等大型书院、宅第相继修建。</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六年(1855年)至1976年,为宏村衰落阶段,建国前受战争制约,建国后又运动不断、大锅饭现象和三年灾害使人们无法吃饱穿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阴雨天,小雨淋漓不断,我的御二小飞机就是撞在这颗大树上掉进湖里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孩领了6个小狗,并且小狗很听话,让他们排好队照相,就一动不动站在哪里,有一个小狗想走,主人一发话又返了回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居住的农家小院,小院优雅,古色古香,有亭廊,水池,屏风墙。在宏村呆了两天,一直是小雨淋漓不断,披着雨披拍照,雨停的空隙放一下小飞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