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边城——洪安、茶峒之旅

兔猫

<p class="ql-block">读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不觉已是十余年前的往事了。故事中的女孩翠翠纯美的爱情故事和边城茶峒的人情质朴、秀丽风光让人难以忘怀,多年来还久久地弥漫在我的脑海里和心底里。这次,我有幸来到了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和对岸的秀山洪安老街,跟随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去体验边城温暖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秀山县,是渝东南距离重庆主城最远的一个县,而洪安古镇则在是秀山县的最边上。洪安古镇非常小,与其说叫古镇,我更愿意称其为老街。从古镇停车场步行一分钟,就来到了河边。旅游淡季,这里少了些喧嚣,多了些宁静,站在渡口,寒风尽情地呼啸。</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是洪安语录塔,那个特殊十年的产物,是秀山县不可移动文物,同时也是洪安老街上的标志性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边城》的开始是翠翠和爷爷以拉拉渡谋生,结尾是翠翠在拉拉渡守望傩送。拉拉渡承载着人生的期待,也在来来回回中消耗有所期待的人生。如今,这里仍沿用古旧的交通方式,从洪安渡口付上2元资费,几分钟就能抵达对岸的边城茶峒。</p> <p class="ql-block">短短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真正的边城——湖南湘西自治州茶峒古镇。回望对岸的洪安渡口,我们每人仅花2元钱就完成了一次跨省之旅。</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停靠在茶峒古码头,站在码头可以欣赏河边风景和古老的码头建筑。码头旁边有沿河而建的栈道,步行其中可以欣赏美丽的边城两岸风景。</p> <p class="ql-block">码头旁不远处的这栋建筑是复原的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指挥所旧址。在这里参观,可以追溯红色记忆、了解红色人物、聆听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此驻扎,从这里挺进西南,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感人的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茶峒古镇上,随处可见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印记。茶峒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这里素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一锅煮三省”之称。</p> <p class="ql-block">老墙上,也有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名句,行走于此,充满着诗意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p> <p class="ql-block">茶峒和凤凰古城不一样,没有那般热闹喧嚣,更显得悠闲静谧。走在古老的码头和街巷,时间仿佛停滞了,脚步随着身心的放松慢了下来,心灵也随着这里的诗情画意平静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可以,我还真想长住在这里,享受边城安宁自足、清微淡远、岁月静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边城茶峒,这才是沈从文先生书中的那个安静小城。茶峒的老街街道两边保留很好的店铺一间挨着一间,似乎只有三五步的距离,看似喧闹、拥挤却又那样纯朴与悠闲。</p> <p class="ql-block">茶峒东方红街,是古镇上餐饮和土特产店比较集中的地方。中午我们在这里随便找了一家餐馆,点了两斤当地特色“角角鱼”,其实就是黄辣丁,但做法与重庆不一样,香辣微酸的汤底配上肉质细腻的黄辣丁,味道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有好几个码头,从北门码头可以乘船前往河中心的翠翠岛。</p> <p class="ql-block">翠翠已化身为一尊石像与她的那只黄狗翘首在河中央的石滩上,等待着她所企盼的人从远方归来。码头如今多了一些乌篷船,一只一只乌篷船首尾相连,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过境迁,行人客商游客流量越来越多,仅靠一条拉拉渡远远不够。</p> <p class="ql-block">码头旁的沈从文旅居地旧址。据悉沈从文先生曾在此居住,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旧址内有一些陈列展览,可以实地感受沈从文先生当年在此旅居创作的情景。正是边城茶峒的“那山,那水,那吊脚楼”给予了先生创作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碾坊。碾坊是旧时的一种将谷物碾成米或面粉的工作场所或店铺,曾出现在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在小说里,碾坊不仅反映了湘西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习俗,还象征着一种“爱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上的公路边还有一处古人类遗址,名为药王洞遗址,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发掘出土了大量史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有关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从药王洞遗址旁的小路拾级而上,就来到了根据《边城》故事复原的翠翠的家——翠翠居。这就是翠翠和爷爷曾经居住的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翠翠居旁边的白塔,是茶峒最有名的建筑之一。它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同时也承载着这里故事的悲欢离合,见证了翠翠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悲剧。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p> <p class="ql-block">从白塔原路返回到茶峒古码头栈道,朝茶洪大桥的方向走,就可以打卡这个“一脚踏三省”石碑了。</p> <p class="ql-block">连接湘渝两省市的茶洪大桥。</p> <p class="ql-block">茶洪大桥靠茶峒一侧的桥头。进入此门,便到了湖南地界。</p> <p class="ql-block">大桥的另一边则是重庆秀山,“渝东南第一门”和旁边石碑上的“四川西南门户”几个大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回到重庆地界,沿着河岸一路前行,去寻找三省交界的界碑,途中要经过这个“一脚跨三省”的亭子。所谓一脚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点,其中既有重庆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贵州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据说,站在这里,就连从三个不同省份里传来的鸡叫声都能听到,这就是“鸡鸣三省”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湘、渝、黔三省市交界的真正界碑,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我在想,只看到重庆和湖南的土地,贵州的地界在哪儿呢?后来我查了一下才知道,界碑后面的一条小河沟,就是重庆和贵州的省界。</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到过中蒙、中哈、中朝边境和国门,却还是第一次实地感受省与省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离三省界碑不远的渡江亭,是2011年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解放军渡江胜利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回到洪安老街上,再看一看这边城小镇的风光。照片中左边的白色建筑是当年刘邓大军二野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冷冷清清的古戏台。漫步在洪安老街,总给人一种时间穿越的感觉。除了它的古朴,更多的是渗入心境深处的那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沿江而建的各式房屋,青石板路连接,恍若时空隧道,还有随处可见的主席语录,让洪安老街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恍如隔世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遗留了很多老字号店铺。洪安一直流传着赶集文化,被当地人称为“边边场”。</p> <p class="ql-block">公安民警办公的地方都是这样古色古香。洪安老街上的建筑风格兼具明清古韵和巴渝特色,每一处房屋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的老建筑名为祝茂荣旧居,里面陈列有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一些图片和实物,我们到得比较晚,已经闭馆了。</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因为时间原因,我就没有继续再逛了,挥一挥手,与美丽安静的边城茶峒和洪安老街这处世外桃源依依不舍地作别。</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边城,这次边城茶峒和洪安之行短暂却难忘。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这里的报道上的一段话:“在湘渝黔的交界处,洪安与茶峒隔河相望,犹如一对令人艳羡的璧人,忠诚地实践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美好祥和,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是19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动荡时期的一个美丽的童话。回到家后,我翻开家里尘封十年的《边城》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作者:万思源,网名:兔猫,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老重庆发烧友,文中照片均为笔者于2023年12月实地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