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荣幸在旅途中认识了来自北京的老马,因为有共同的热爱,让我们在自驾川西的路上成为朋友。他是一个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人,超强的社交能力,让人觉得即一见如故又相见恨晚。9月6日德格县城的大鹏宾馆,吃过早饭,和老马约着去德格印经院,亲眼看看藏版的活字印刷术。导航显示印经院距我们的住地只有940米,出了宾馆的大门,我们沿着茶马上街慢慢溜达,感受一下这高原小县城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德格与石渠、巴塘一样,都属于四川境内最西边的县城,它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着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这里有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有号称川藏第一险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矗立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沙鲁里山脉北段,藏语叫“绒麦俄扎”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还有格萨尔王故里总面积八万五千公顷的阿须草原。</p> <p class="ql-block">德格的印经院坐落于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和“雪山下的宝库”的盛名。它始建于1729年,1996年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p> <p class="ql-block">走近印经院,这是一座类似于喇嘛庙、典型藏式风格的建筑群。酱红色的主体,金顶、黑梁、白窗。四种颜色将印经院装饰的神圣庄严。做为一个4A级的旅游景区,它的门票价格是50元,60岁以上老人半价优惠。走进印经院,就能感受到它的雍容华贵,长方形的天井,由下至上四层的结构布局,分别以僧舍、骑楼和殿堂相互映衬。</p> <p class="ql-block">印经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其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一版上都有一个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在二楼紧靠天井的印刷间里,我们观看了经书手工印制的全过程,两人一组的默契配合操作,一张张经文就由此诞生了。而最令人敬佩的还是刻版师傅的精雕细琢,刀光闪烁之处,精美绝伦的反向藏文密密麻麻的呈现眼前,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全称是:“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当地土司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自己的特色。从1729年开始动工,到1745年印经院竣工,前后两代人共用了16年时间建成,后经四代土司共27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现在我们眼中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290多年过去了,德格印经院在群星璀璨的华夏文明银河中,闪烁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它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德格成为康巴标准藏语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德格印经院,老马与我们分开行动了,由于头一天从甘孜过来时,他错过了美丽的丹霞小镇和玉龙拉措,为了不留遗憾,下定决心由德格返回,再由甘孜前往亚青寺。而我俩将沿着金沙江一路南下去看看著名的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沿着317国道,驶出德格县城,25公里后就抵达了金沙江畔的岗托隧道前,导航引导不走隧道,而是由右侧的老路来到金沙江边的观景台。这里也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遥望江对岸的西藏江达县岗托小镇,青山下是一片黄灿灿的青稞田,红色的藏式民居散布在其中,一块铺满了经幡、小山一般硕大的岩石巍然屹立在江边,岩石上书写着巨幅的“西藏”两个红色大字。国道317在这里将跨过金沙江继续向西延伸,而南下的215国道则经过白玉县后在巴塘与318国道交汇。</p> <p class="ql-block">离开317国道,我们沿着215国道继续前行。平整的柏油路紧随着金沙江的蜿蜒一路向南。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金沙江,此时因雨季的到来,而呈现出浑浊的黄红色,江面宽阔水流平缓。50公里后来到赠曲与金沙江的交汇处,转入省道前往噶陀寺。跟着导航走没错,但是不能过于依赖它,在一个岔路口我们就被它导进了当地人家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噶陀寺,位于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在宁玛派传承三流,六大金刚道场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个,堪称宁玛派的母寺。它的全称是“噶陀多吉丹”,“噶陀”藏语意思是:“噶字上面”;“多吉丹”意为“金刚座”。传说寺址上有一块巨大光滑的大白石,石上天然形成了一藏文字母,读音为“噶”,因此而得名。全世界有三大金刚座,一是印度的金刚座,二是噶陀寺,三是在汉地五台山。在色达有喇荣五明佛学院,而在白玉则有噶陀十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它是藏在神山的隐世伽蓝,虽然在喇嘛教中声名显赫,但普通人却知者甚少。其地处偏僻,路途艰辛,你需要从3000米上升到4800米,并且发夹弯无数。如不是亲眼所见,几乎很难相信,在这个山高谷深的地方,竟有着如此宏伟壮观的寺庙。如果你驱车前往,车子随着盘山道上升的时候可以看到对面山腰红色崩空式的藏式木屋,附近山坡上都是青稞地,一派非常漂亮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世间唯一的“十明佛学院”,莲花生大士道场,世界第二金刚座。在海拔4800米的山脊之上矗立着的天空之城,鲜为人知却让人匍匐而至。白玉噶陀寺最初并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处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圣地,寺庙是在1159年由宁玛派高僧噶当巴德协创建。距今已有840多年,经历了八十四代主寺,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就有十万之众。而我们今天看见的这些小沙弥,保不准会在未来的学习与修行中,出几个造诣深厚的上师。</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噶陀寺,先找了一个安静的背风之处,架起炉头生火做饭。一人一桶泡面吃得既热乎又舒服,饭后泡上一杯绿茶,坐在低矮的挡墙边,欣赏着眼前这壮美的建筑群,山谷中不时回荡着浑厚低沉、绵延不绝的号角声,而各个经堂里喇嘛们如歌似诉的诵经,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传来,如雷贯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佛教净土,尽管海拔在4800米,除了我们有些许喘息,那些生龙活虎的小沙弥,个个都是满面春风、笑容可掬,清澈的眼神中透露出友爱、善良和好奇,他们非常喜欢我手中的单反相机,甚至尝试着为我们拍照,那种焕发青春活力的气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走进噶陀寺的经堂或圣殿,感受厚重的藏传佛教氛围,首先能让你惊叹的是那些色彩斑斓的描梁画栋,只有在噶陀寺才知道什么是金碧辉煌什么是精致入画,映入眼帘的红是色温纯正的赤红,金是光芒闪烁的金黄。顶棚的布局是方中有圆,圆中带方,直观阐释了什么是天方地圆,什么是中规中矩。而那些端庄置放于神坛之上、佛龛之中的释迦摩尼、观音、达摩、上师、活佛等众多塑像,尊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参观噶陀寺是件辛苦的事,不仅要开着车山上山下的跑,而且还要爬高上低的跨越许多阶梯,因为每个不同的视角下,那种气势恢宏就显得各不相同。色达名声在外,旅游开发基本不愁客源,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推荐这所位于四川最西边的白玉噶陀寺,它的魅力是不输色达五明佛学院的,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相信总会有一天,有旅游巴士开进噶陀寺的停车场。让更多热爱川西的人,走近并了解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深藏于川西高原金沙江畔的噶陀寺,是一坛窖藏久远的佳酿,第一次贸然闯入这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神圣之地,便被它那惊世骇俗的淳香艳美所惊讶陶醉,沿着那鱼肠般的狭窄山路,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开阔视野、洗涤心灵,饱览藏地密镜之壮美,体验流连忘返之心情,希望有更多热爱川西高原的行者,都能早上日踏足于此,川西圣地噶陀寺,它的自然风光、它的人文故事、它的建筑风格,它的一切一切,是绝不会让你失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