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酒,古今中外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发展至今甚至出现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酒,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出现另一种别样状态。人们饮酒时机甚至是全方位的:愉悦时喝;哀愁时喝;答谢时喝;致歉时喝。有人热衷于饮酒过程,有人喜欢饮酒的结果。但,无论是什么样场合的饮酒,其结果无非会出现三个状态:微醺、酣畅、酩酊。</p><p class="ql-block"> 谈酒,人们可能会想起了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将(qiang),“愿”、“请”的意思,将进酒,其实就是劝酒的意思。从全诗中也不难看出喝酒的三个境界。 </p> <p class="ql-block"> 微醺,已有酒意,微醉。这是喝酒的基本境界,人们通过饮酒来放松自己,品尝美酒的同时,能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往。此时人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可以说出平时不便说的话。酒桌上,你可能常听到这样的话:“与您的交往是我三生有幸,喝了这杯酒,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这种肉麻的话,平时是很难说出口的。“小弟平时多有得罪,喝了这杯酒,愿我们尽释前嫌,我们仍然是好朋友!”“我们以前在生意场上就常常接触,今天之后,愿我们继续合作,共同发财!”通过饮酒,这样的目的还真的能达到。因此,微醺状态,是饮酒的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微醺状态,人的思维变得非常敏捷,人们除了互诉衷肠外,还可以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甚至一些名言警句由此产生。李白在微醺状态下,道出了惊世名句:《将进酒》的开场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p><p class="ql-block"> 李白“斗酒诗百篇”,我想大多数应该是在微醺状态下产生的。李白甚至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故事:李白游历到某地时,在庙前见一乞丐,李白便将身上所有的钱物施舍给了对方。当地领导听说李白来到了此地,便摆上了酒宴招待李白。当领导听说李白身上的财物全施舍给他人时,很是感动,并慷慨地补全了李白流失的钱财,这便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故。不过,真实与否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如果在席间,你听到了某一朋友讲述的一个美好的故事,你又听到了某一朋友诗意大发,作出了名诗佳句,新接触的陌生人变成了朋友,普通朋友变成了兄弟,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p> <p class="ql-block"> 酣畅,如果微醺状态不收场的话,下一状态必是酣畅。</p><p class="ql-block">达到酣畅状态时,人们尽情喝酒,喝得尽然,喝得痛快,朋友间没有了芥蒂,彼此间打开了心扉,释放压抑。人们说话的声调可能高了,一些小节也许没了,但谁也不介意,只寻求美酒带来的愉悦,人们“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摘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 酣畅状态,人们的思维极度活跃,平时人们不能说,不敢说的话,此时可随意道来。看看李白的《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不妨用白话文,并用酒语言来翻译一下这段话,会感到很有趣:“东道主今天杀羊宰牛请我们喝洒,不就是为了高兴吗?今天不喝上三百杯,谁也别走。我说老岑,还有丹丘兄,来来来,喝洒,谁也不准停。我再给大家唱段曲子助助兴行吧?什么金银珠宝,都不值钱,长醉不醒才显珍贵。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名人都很寂寞,只有我们酒人才有名。我说东道主,当年陈王曹植在平乐观请我喝酒时,为了高兴,只酒钱就花了好几千,你别说钱不够,都拿出来吧,大家一起喝!”</p><p class="ql-block"> 酣畅状态,人们直言快语,尽情欢谑,虽不是最佳状态,但也是饮酒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酩酊,大醉的意思。酣畅之后,必然酩酊。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压力,许多人饮酒会主动达到酩酊状态,所谓的借酒消愁。此时的饮者,已不再是自己,飘飘然已成仙人,不仅能通灵,而且灵魂可以穿越到任何时空,整个宇宙都是我的。达到这个状态,也是部分饮者的追求,不然李白也不会疾呼“王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p> <p class="ql-block"> 微醺、酣畅、酩酊,不同的饮者由于不同的原因,各有着不同的追求。从医学的角度看,多数是不可取的。还望各饮者都能很好地把握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