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善的美篇

王格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 王文玲</p>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参加建设的人们更是倍感自豪,并有着特别的感情和牵挂。大桥通车五十五周年后,又是一个大地金黄的季节,当年时任南京长江大桥摄影组长的任发德老人又想起了他那张照片上的战士,于是叫上儿子任 刚开车出城一路南下,穿过石臼湖大长桥,驶上溧芜高速路,然后又踏过一段红杉林,行程一百多公里找到了西莲村陈坤贵同志的家。贵客登门。来的可是大恩人啊!!老陈老俩十分惊喜,既感动又激动,热情欢迎屈膝攀谈,话题总是长江大桥上那些入了心的激情和盛景。老伴就忙着亲手合面擀切,下了鸡蛋银丝麵条捧上歺桌感谢任老一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陈坤贵同志迎接任老进家 摄影:任 刚</p><p class="ql-block"><br></p> 下图是 2005年8月18日《晨报》上披露的老照片翻拍件 在十二月六日那天陈坤贵同志约上当年的老战友叶名华、徐三寿两同志来到南京拜访了任发德老人,然后又一起来到我家相聚,老战友们欢聚一堂,回顾建桥的历史,畅谈战斗的友谊。任老当年全程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用照相机记录下了大桥全部建设史,是我们谈话的中心,他顺手拿出一大摞大照片,有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视察的,有外国元首知名友人参观的,更多的是建设大桥的纪实资料。大家谈的最热乎的还是有陈坤贵同志与老工人为大桥喷漆 的那张,任老拍摄的创意、取景、构图都太棒啦!还特意把江面上的那只小白帆船也摆进了画面,增强了照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感,让人们一看‘居高临下’就知道这是在大桥上凌空作业,看到了我们南京人自力更生建设“争气桥”的风采。 <p class="ql-block">  陈坤贵同志看到他那张老照片总是情不自禁,滿脸堆着笑容。这不,干脆站起来再弯下腰仔细的看一看。</p> “重上南京长江大桥”。说笑间来到大桥南桥头堡下,这可是南京标志性工程的标志,大江丰碑的丰碑,昔日为此的战斗历历在目:插入云霄的三面红旗是用好几万片十公分见方的红玻璃砖装饰的,是由我们和工人老师傅一片一片贴上去的,当旭日东升时彤红彤红的,光彩夺目巍巍壮观;那时在大堡北侧桥面上搭建了一处工棚就是我们的指挥所,每天上午就在这里开碰头会,汇綜工程进展情况,谋划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大桥通车典礼那天是我们营为大会的安全担任站岗警戒任务,我的位置就站在南大堡内,目迎目送着第一列彩车通过大铁桥……今天又站在大桥头堡下,大家的兴致特高,都端起手机留下了新的身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这是任刚他俩张啰着给大家照像 摄影:王文玲</p> 大桥啊!大桥。我们这些参加过建桥的老战士站在你的身边思绪万千,但都能退伍不褪色,继续为祖国、为人民拚搏战斗作贡献。叶名华同志是个干实事的乐观派,现在还总是乐哈哈的跑老部队、找老战友传经送宝;陈坤贵同志是个憨厚能干的好干部,回乡后当支部书记几十年带领群众兴农创业很是不简单,你看他现在那硬朗的身板还和老照片上的神采一个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王文玲</p> 任发德老人对大桥的建设情况记忆犹新,又特地给我们介绍了那张为大桥喷漆的“一对红”照片,拍摄的具体位置是在大桥上游一侧第二号桥墩上部钢架梁的外侧部位。于是大家都聚拢过来以大桥二号桥墩为背景拍照,以作永恒的纪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 王文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任 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王文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 任 刚</p>